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最常见的典型性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

最常见的典型性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

时间:2022-06-11 22:21:38 皮肤科 我要投稿

最常见的典型性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

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典型病例大致有如下四种类型,这里分别通过典型病例概要介绍这四种主要的类型。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
发病故事
某市委办公室司机小刘,虽然刚刚30 岁出头,却是一个有10 年驾龄的老司机了。某年春天,小刘送市委领导去外地开会回来以后,下车时不小心闪了一下腰,当时只是局部有些胀闷疼痛,腰椎活动有些受限。他自己没太在意,继续坚持工作。但几天后,右下肢开始出现疼痛,程度逐渐加剧,甚至坐卧不宁。1 周后,小刘靠止痛片都很难维持睡眠,不能行走,只好到医院就诊。就诊过程也异 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
 
常艰难,需借用医院的轮椅前往诊室。小刘只能斜卧在椅上,右侧臀部上抬,不敢贴在椅面上。进入诊室后,妻子和同事扶着他好容易从椅子上站起来。整个躯体呈微前屈状态,左侧弯,臀部倾斜,腰部倾斜,左足不敢着地。寸步挪到了床边,艰难卧到床上。接诊记录
( l )一般情况患者男性,身高1 . 80 米,自述腰及右下肢疼痛难忍,坐卧立行均困难,尤以行走时诱痛最重。右足几乎不能负重,右小腿外侧痛胀尤甚。
( 2 )查体痛苦面容,强迫左侧卧位,勉强右跋行。整个脊柱活动痛限,双侧椎旁肌紧张痉挛。躯干左侧弯,右臀翘起,脊柱右凸侧弯, L4 棘突右偏,棘突旁双侧压痛(+ ) ,右侧明显,且伴右下肢放射痛。右小腿外侧皮肤痛觉减弱,膝键反射及跟键反射正常,右踩及姆趾背伸肌力均较对侧弱。直腿抬高右70 °,右10°。4 字试验(-)。
( 3 )辅助检查立位腰椎X 线发现腰椎旋转侧弯,玩-Ls 为起始侧弯节段。该节段侧位片可见椎间隙平直;腰椎CT 见L4 -LS 间隙腰椎间盘向右后侧椎管内突出,约7 毫米。脊柱轻微骨质增生。
 ( 4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典型发作。
治疗过程
1 .第一阶段
以消炎脱水为主,配合纠正脊柱失衡。
( l )消炎镇痛口服非甾体类镇痛剂。
( 2 )脱水消炎脱水剂静脉快速滴注(如使用20 %甘露醇注射液250 毫升,共计5 天时间 ( 3 ) 推举疗法   在曲度状态下,有效拉伸脊椎,使肌肉放松,颈腰椎间隙加大,重塑曲线,使椎体得到充分的营养及水分,椎体滋润。 ( 4 )腰围相对制动行动时佩戴腰围,卧床后摘下。避免影响腰椎区域局部血液循环。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 5 )卧床休息但并非绝对平卧,患者可以选择最佳避痛体位卧床。仰卧时膝关节屈曲并垫枕维持屈曲体位。卧床时视情况做一些体位变化,在不诱发疼痛的情况下,规律性地做一些下肢屈伸活动。
初次治疗后,当时腰部疼痛并未见明显缓解,且在当晚和次日有所加重,但第三日起开始减轻,甚至可以下地如厕。行走5 分钟内疼痛不显著,但5 分钟以上仍然有明显的疼痛加剧,必须卧床才能缓解。经过一至两周的治疗,患者卧床休息疼痛完全消失,无痛行走可达10 分钟。
2 .第二阶段
持续纠正脊柱失衡,辅以消炎解痉。 ( 1 )推举疗法 从第二周后,开始给患者做规律性的推举治疗。3至5天一次,每次治疗后都有一些疼痛反应,但每一次都比前一次小。目的是尽量纠正脊柱关节的失衡状态。
( 2 )消炎镇痛此阶段药物开始减量应用。主要在手法施术当天和次日应用,目的是尽量减少手法刺激反应。
患者第二周周末就可以自行解决洗漱、如厕问题,生活基本自理。本阶段   持续2 周,2 周后患者已经可以无痛行走巧分钟左右。 3 .第三阶段 维持力学平衡,恢复关节功能。
(1)推举疗法   减少次数(每周1次),主要目的是维持脊柱的代偿平衡,带动脊柱的自我康复机能。
( 2 )镇痛非甾体类镇痛剂只是在手法治疗当天使用。
( 3 )初步康复训练行走为主,以痛为限,但每次最多限定在20-30 分钟。同时,针对患者腰椎关节僵硬的情况,嘱咐患者做腰椎的基本屈伸训练—“慢骑马”运动。
本阶段持续2 周,症状继续缓解。2 周后,患者无痛行走已经达到30 分钟,生活完全自理。但坐位20-30 分钟后仍有臀部及大腿的不适。已经达到临床治愈的水准,嘱患者出院,回家继续休息,同时按医嘱做系统的康复训练。 4 .第四阶段
基本康复阶段。
患者出院后开始做“变向变速”行走训练(向前快速行走8 分钟,向后慢速倒走2 分钟,反复3 次,共计半小时),主要增加针对下肢后群肌肉进行训练。下肢肌群是下腰椎受累神经的支配区,由于神经损伤性刺激经常导致这些局部肌群的萎缩和虚弱。训练是恢复肌肉力量、进而促进神经损伤恢复的必要措施。出院1 个月后复查:腰曲正常,腰椎活动自如,一般日常活动均无疼痛。患者已经上班,但只是做力所能及的一些工作。嘱咐患者继续下列运动处方:,① 每日快速行走30 分钟;② 每周游泳2 次,每次30 分钟。同时逐渐增加坐位工作时间和全身性活动。
2 个月后,患者恢复了原来的司机工作,并按照医嘱,注意经常性的健身性体育训练。
8 个月后,患者完全恢复了体力和原来的精神状态。5 年来,虽然偶有一些小的闪失,但再未受到重大腰病的困扰。
个案点评
所谓急性或典型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作过程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是损伤     后当即典型发病。大部分急性或典型性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发病都有类似这位司机小刘先生的经历:先是有一个相对不太经意的损伤,或者没有任何损伤,然后逐渐(大约2-3 天或1 周内)诱发出比较典型的症状。有些患者可能在开始的时候由于没有下肢疼痛而被误诊为腰扭伤。但是,按照腰扭伤经过1 周常规治疗,往往不但没有疗效,反而症状有加重趋势。所以,临床上如果发现腰扭伤患者经过一般治疗一周左右仍然没有症状减轻,特别是逐渐出现下肢症状时,就应该考虑到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保守治疗疗效评价过程中,无痛行走时间往往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知道,无论从生物力学角度还是神经生理学角度,腰椎与下肢的关系都非常密切。腰椎问题所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行走失常,诸如行走疼痛、麻木、无力、跋行及间歇性跋行等。反过来,这些指标又都可以作为判断腰椎问题的主要指标,尤其是“无痛行走的时间”,不仅可以做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来判断腰椎状态的变化,还可以通过无痛行走训练作为恢复腰椎功能的基本训练方法。所以,本例患者及本书后面所提到的各个病例,都会在具体治疗方案中讲解无痛行走训练的原则。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病理机制
不协调损伤破坏了原本相对代偿稳定的脊柱内外平衡,超越了脊柱自稳系统的能力。关节囊、周围韧带、周围小肌肉都会发生损伤性炎症反应,关节本身会因此产生保护性绞锁、侧弯和旋转。刺激越严重,绞锁变形所涉及的关节就越多。这种不平衡状态势必引发纤维环压力失衡,导致相对薄弱的环节出现破裂,髓核内容物突然或逐渐溢出,对神经根产生化学和机械性刺激,进而产生远端的根性症状,即所谓“坐骨神经痛”。这些神经根刺激又反过来加剧了腰椎局部的反应性关节刺激,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典型症状体征。
临床特征
症状体征都属于典型发作时的一般征象。
治疗注意事项
( 1 )保守治疗的初期要镇痛、消炎、脱水,配合适当的关节调整。 ( 2 )保守治疗的中期以关节调整为主,配合适当的镇痛、消炎治疗。    ( 3 )保守治疗的后期则以功能锻炼为主,配合适当的关节调整。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
本文来源:(http://AL12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