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发作

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发作

时间:2022-06-11 22:21:37 皮肤科 我要投稿

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发作

发病故事


张某是某跨国合资企业的总工程师,今年56 岁,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一个独生儿子在北大生物系上大二,妻子在国家某部委工作,各方面都是如日中天。前几年,老张去桂林出差,早晨刷牙时感到腰里一闪,再直起腰来时,就感到腰背区有点不舒服。接下来的这一天里,腰背部十分难受,好不容易挨到把当天的事办完。晚上睡了一觉起来后,腰痛似乎更加严重,起床都十分困难。第二天当地接待人员盛情邀请去游览甲天下的美景,因腰痛老张无法尽兴。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

回到北京以后,腰痛似乎与日俱增,不见丝毫好转。急忙来到某大医院,经过CT 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已经钙化了。该医院的骨科大夫讲,老张得病起码有十几年了,可是老张以前除了偶然发生一些腰部不适以外,并无明显的症状。当时接诊的骨科大夫对此也解释得不十分清楚,但他仍然建议老张立即做手术。老张并没有接受手术的建议,仍然希望接受保守治疗。根据骨科大夫的建议,开始口服镇痛剂,局部做理疗,再加上按摩治疗,大约1 个月,腰痛才逐渐消失。可是,自打这以后,老张的腰痛总是时不时地发生,而且每次持续的时间似乎越来越长,犯病越来越频繁,成了顽疾。几经周折,四处求医,都未能根本解决问题。1 个月前,老张又因为弯腰搬花盆再次犯病,吃了1 周止痛药,又在一家医院做了理疗和针灸等治疗,仍未见明显好转。经过多方打听,来到作者门诊。
接诊记录


( 1 )一般情况患者男性,身高1 . 75 米,体微胖,既往喜好运动(自称大学时期曾经是短跑运动员,且喜好足球。但在中年以后基本放弃了任何运动健身活动)。血压略高,一直用药物控制。自述腰部隐痛,时作时止,与疲劳、着凉、天气湿冷有关。生活工作偶有困扰。严重时可出现右大腿后侧牵扯感,甚或胀痛。休息或口服止痛药可以缓解。近1 个月症状有加重趋势,但仍在坚持工作。

( 2 )查体行动尚自如,但腰背强直,呈现板状僵硬,脊柱略有旋转侧弯,
 
第四章腆稚间盘突止症的个性化关注
 
( 3 )保守治疗的后期则以功能锻炼为主,配合适当的关节调整。

 

2 .第二阶段
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周围韧带的基本弹性。
患者1 个月后再次复诊:腰椎活动度已接近正常。第4 腰椎棘上韧带略增厚,但无压痛。腰椎前屈时腰骶区有不对称的牵张感,右侧明显。处置如下:   ( l )基础腰椎功能训练嘱咐患者注意腰椎后关节的开张训练,所谓“慢骑马运动”。
( 2 )局部及全身协调功能训练嘱咐患者保持生活规律性,避免久坐或久行,适度加强全身运动训练。具体运动处方包括:每日行走2 次,30 分钟/次,速度逐渐加快;每周爬山1 次,每次2 小时;每周游泳2 次,每次30 分钟-1 小时(蛙泳500-1000 米)。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训练原则是逐渐加载,避免突然增强负荷造成适应困难。
患者半年后再次复诊:腰椎运动功能完全正常,无压痛和运动相关性不适感,腰前屈双手指尖可达地面。局部触诊受累棘突无压痛,棘上韧带敦厚改善。患者气色红润,体态健康。自己滔滔不绝地叙说坚持健身锻炼的好处和体会,受益匪浅。嘱咐患者继续保持并逐渐增加运动量,适当增加健身性活动时间和强度。自此5 年中,再未发生明显的腰痛症状。
个案点评
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发作,也是本病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经常发生在45-65岁的中老年人。一般都没有明显的外伤史,或者只有轻微的外伤史或着凉、疲劳史。经常是在慢性腰痛的基础上继发。有时会出现下肢疼痛,有时仅仅表现为腰部疼痛。症状经常会出现反复。但是,这类患者大多没有典型的发作,或曾经出现典型发作,症状缓解后,又逐渐演变成一种慢性、断续、不典型的临床状态。
  病理机制
椎间盘的不平衡退变是造成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的根本原因。人类脊柱的退变是渐进性的、必然的、不可逆的,一般情况下,也应该是平衡的。但是,绝对的平衡往往是不存在的,严格说来,应该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亦即在所谓平衡与不平衡的冲突中寻求稳定。
如果一个比较小的不平衡因素暂时占了上风,比如长时间的不协调运动、不经意的轻微腰扭伤,人们往往只需动用自我调整机制,即可完成平衡的重新建立。不过,人体代偿平衡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这种代偿平衡的稳定性也常常比较脆弱。过度频繁的后关节失衡损伤可能会导致机体平衡稳定系统的破坏,代偿能力减弱,进而出现越来越多的力学紊乱状态,形成以后关节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所以,调整后关节状态,恢复平衡结构是这种类型的治疗关键。有时,慢性疲劳损伤也会导致椎间盘内压力平衡的进一步紊乱,髓核物质逐渐由破裂的纤维环缝隙中渗出,也会产生一些神经根刺激反应,引发不很典型的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但是,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根性刺激都可以被机体自稳系统代偿克服,达到所谓的自愈状态。之所以许多患者可以仅凭卧床休息就达到症状消除,其道理就在于此。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不过,机体并不能针对所有的急慢性紊乱实施完全的代偿。机体为了避免神经病理学影响,有时会付出过多的力学失衡作为代价。这些力学失衡给将来的脊柱力学重新代偿留下了隐患。所以,针对力学失衡的脊柱手法治疗也就应运而生。这也是脊柱手法治疗以改变脊柱力学失衡为治疗目的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调整脊柱力学失衡和后期的康复训练自然成为治疗的关键。
临床特征
( 1 )除了一般性的腰腿痛以外,患者一般可以行走,夜间睡眠多可以维持,或者可以通过药物维持。腰椎区域性运动往往部分受限,而局部受累节段的运动会表现出明确的双侧或单侧受限。根性刺激体征较轻或缺如。
( 2 )局部可出现非常典型的节段性关节紊乱体征(所谓“椎体位移”[ 50 ]体征,包括受累椎旁压痛阳性,受累棘突偏歪明显,受累棘上韧带肿胀钝厚,且棘突上下间隙不等)。
( 3 ) CT 会显示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的征象。诸如突出髓核组织钙化、黄韧带肥厚、椎间隙变窄等。
( 4 )腰椎X 线前后位像(正位片)有时会呈现小幅度s 型侧弯,即:在腰椎受累椎间隙开始出现侧倾以后,上位椎体就会自然性地按照力学定律反向代偿。一般到达上数第四至七个锥体,原始的侧倾状态就会被完全代偿。这是脊柱自然 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
 本文来源:(http://AL12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