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肺癌病人胸部X线检查会是扫描结果

肺癌病人胸部X线检查会是扫描结果

时间:2022-06-11 22:21:43 皮肤科 我要投稿

肺癌病人胸部X线检查会是扫描结果

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肺癌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可通过透视,正、侧位胸部X线摄片,发现块影或可疑肿块阴影。进一步选用高电压摄片、CT、磁共振、支气管或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明确肿块的形态、部位范围、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了解肺门和纵膈淋巴结的肿大情况和支气管阻塞、变形的程度以及肺部有无转移性病灶,以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肺癌的胸部X线检查表现有如下几种主要形式。
  (1)中心型肺癌   多为一侧肺门类圆性阴影,边缘大多毛糙、有时有分叶表现,或为单侧性不规则的肺门部肿块,癌肿与转移性肺门或纵膈淋巴结融合而成的表现。也可以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并存,形成所谓“S”型的典型肺癌的X线征象。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局限性肺气肿皆由于癌肿对支气管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引起的间接征象。CT、支气管造影可见到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狭窄、中断或腔内肿块。视支气管阻塞的不同程度可见鼠尾状、杯口状或截平装中断。肿瘤发展至晚期侵犯邻近器官和转移淋巴结肿大,可见有肺门淋巴结肿大,纵膈块状影,气管向健侧移位。隆凸下淋巴结可引起左右主支气管的压迹,气管分叉角度钝和增宽,以及食管中段局部受压等。压迫膈神经引起膈麻痹,可出现膈高位和矛盾运动。侵犯心包时,可引起心包积液等晚期征象。
  (2)周边型肺癌    早期常呈局限性小班片状阴影,边缘不清、密度较淡,易误诊为炎症或结核。如动态观察肿块增大呈圆形或类圆形时,密度增高、边缘清楚常呈叶状,有切迹或毛刺,尤其是细毛刺或长短不登的毛刺。如癌肿向肺门淋巴结蔓延,可见其间的引流巴管增粗呈条索状,亦可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如发生癌性空洞,其特点为壁膜较厚,多偏心,内壁不规则,凹凸不平,也可伴有液平面,易侵犯胸膜,引起胸腔积液,也易侵犯肋骨,引起骨质破坏。
  (3)细支气管-肺泡癌  有两种类型的表现。结节型与周边型肺癌的圆形病灶不易区别。弥漫型者为两肺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播散病灶,边界清楚,密度较深,随病情发展逐渐渐增多核增大。常伴有增深的网织状阴影。表现颇似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应予鉴别。
  胸部X线检查是以影像学特点作为诊断依据的,并不能确定病变的真实原因。一般来说,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为淡片状阴影,边缘模糊,经积极抗炎治疗,约90%病灶于2-4周内吸收或好转。中心型肺癌早期阶段其X线表现比较复杂,可呈现炎症样改变,表现为大叶或肺段实变。多因肿瘤阻塞肺叶或肺段的支气管,即所谓阻塞性肺炎。此种肺炎经积极治疗,原阴影虽可以吸收或好转,但是易在同一个部位反复发生。这种片状阴影如做CT检查,其中常可发现结节阴影,其边缘可呈分叶状或有细小毛刺,对诊断肺癌具有重要价值。
  肺部孤立性圆形病变可包括肺部疾病,肺癌约占50%.结核球约占30%.还有错构瘤、腺瘤、球形肺炎、炎性假瘤、肺囊肿、孤立性转移性肿瘤、肺隔离症、肺动静脉瘘及肺包虫囊肿等。因此,肺部孤立性圆形病变不一定就是肺癌,应进行详细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判断。
  绝大多数肺癌的胸部X线检查都能有所发现,但是,这种检查也是不足之初。如果病灶位于较大的支气管内,或虽在肺野但其直径在1厘米以下,或是病灶位于肺尖部、脊柱旁、心脏后、胸骨后、肺边缘及胸膜下,则往往不易被胸部X线平片检查所发现。因此,当临床上有可疑肺癌的症状,如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发热及消瘦等,即使X线平片检查无异常发现,也应进一步留痰查癌细胞,做纤维支气管镜及胸部CT检查,以避免漏诊及延误诊断。如果痰细胞学发现爱细胞,胸部X线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未发现病灶,仍应诊断为隐性肺癌,并严格有计划检查和追踪观察,争取早日对病灶定位后给予合理积极治疗。
  肺部圆形病变一般指直径为1-6厘米的球形阴影,具有密度均匀、有完整的边缘、周围肺组织基本正常等特点。判断圆形病变的性质有时比较困难,圆形病变往往是偶然或体格检查时发现,一般无症状,又无体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看不到异常,主要根据X线形态特点,并结合临床进行动态观察。如果圆形病变经1-2年观察不变,大约有80%病例可判断为良性病变,如结核瘤或良性肿瘤。但是,40岁以上的病人患结核瘤的机会明显减少,而患肺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虽然圆形病变经1-2年观察不变,还不能排除恶性病变,仍应该定期复查,最好早期手术,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