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检查手段有哪些
(1)X线检查 X线检查时诊断肺癌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包括透视、平片、胸部CT、磁共振、支气管造影等多种方法。通过X线检查可以了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普通胸片显示之病灶比较大(比实际体积略有放大,可以比较清楚地显示其密度、边界、胸膜改变、中心液化等改变,故一定先照平片,有弄不清楚时再作胸部CT,其在了解病变之位置、与周围脏器之关系,胸膜小种植或少量积液、节段性肺不张、纵膈各组织淋巴结肿大、肺部微小转移灶等方面优于普通胸片。(2)细胞学检查 多数原发性肺癌病人在痰液中可找到脱落的癌细胞,并可判断癌细胞的组织学类型。因此谈细胞学检查时肺癌普查和诊断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但阳性检出率不过50%-80%,且存在1%-2%假阳性。此方法适合于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确诊。为了提高检查率,从咳嗽起始就是重视,首先教会病人从肺的“深”部咳出真正痰液,而不仅仅是唾液口水,必要时用药物刺激引痰。其次要在痰液新鲜时挑样涂片固定,然后染色读片。
(3)支气管镜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达60%-80%,通过光学纤维的照明放大图像使其阳性检出率远优于硬气管镜。通过支气管可直接窥察支气管内膜及管腔的病理变化情况。窥见癌肿或癌性侵润时,可采取组织供病理切片检查,或吸取支气管分泌物作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判定组织学类型。检查时注意声带活动度、隆凸的外形及移动以及各级(一般达4-5级)支气管口的改变如肿块、狭窄、溃疡等。这种检查一般比较完全。
(4)经皮肺穿刺 适应于外周型的病变且其他方法又未能确立组织学诊断,目前倾向用细针,操作较安全,并发症较少。阳性率在恶性肿瘤中为74%-96%,良性肿瘤则较低,为50%-74%.并发症有气胸20%-35%(其中约1/4需处理),少量咯血3%,发热1.3%,空气栓塞0.5%,针对种植0.02%左右。
(5)纵膈镜检查 主要用于判明中心型肺癌侵犯纵膈的范围。经胸骨切迹上缘短的横切口,沿中线纵向切开颈部带状肌及气管前筋膜,用手指在无名动脉与主动脉弓的后方顿法分离气管前筋膜,到达气管隆突区,观察气管旁,气管支气管角及隆突下等部位的肿大淋巴结,通过穿刺吸引或切取淋巴结供病理切片检查。
(6)转移病灶活组织检查 晚期肺癌病例已有锁骨上、颈部、腋下等处表浅淋巴结转移或出现皮下转移结节时,可切取转移病灶组织病理切片检查或穿刺抽取组织作涂片检查,以明确诊断。
(7)骨显像或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ECT) 由于骨病灶血流增加,成骨活跃和新陈代谢旺盛,亲骨的99mTc-MDP(二甲基二磷酸)在骨病灶部位出现浓聚,它比普通X线片提早3-6个月发现病灶,故骨显像可以较早地发现骨转移灶。如病变已达中期骨病灶部脱钙达其含量的30%-50%以上,X线片与骨显像都有阳性发现,如病灶部成骨反应静止,代谢不活跃,则骨显像为阴性X线片为阳性,两者互补,可以提高诊断度。
(8)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PET) 应用PET可以发现意料不到的胸外转移灶。胸外转移病例中无假阳性率,但是在纵膈内肉芽肿或其他炎性淋巴结病变中PET检查有假阳性发现。这些病例需经细胞学或活检证实。但是无疑PRT能够使术前定期更为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