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病因 消化疾病专家问答(五)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些患者,因暴饮暴食、家庭成员或工作生活近期突发意外及变故,或因病服用某些药物(比如阿司匹林、激素等),突然出现胃部的疼痛、烧心,恶心、呕吐、吐血、排黑大便等情况,或者一些住院的危重病人,突然出现消化道出血甚至休克的表现,这很可能是发生了急性胃黏膜病变,医学上也称为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或者应激性溃疡。有20%~30%的上消化道出血是与它有关的,更重要的是上面这些情况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可能遇到。因此,了解急性胃黏膜病变的诱因、症状表现、诊断治疗以及日常预防保健的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专家谈
1.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主要与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及过量饮酒有关,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某些抗生素等。另外,一些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严重创伤、颅内高压、严重烧伤、大手术、休克、过度紧张、劳累等也可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
2.如何造成的胃黏膜损伤
这个问题也就是关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病机制,简单地说,就是在这些外部及内部的不良刺激的作用下,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受到迅速的破坏,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直接损伤下,导致糜烂、溃疡甚至出血的发生,从而引起一些消化道不适的症状。
3.急性胃黏膜病变有什么表现,如何诊断
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有呕血或黑粪,发病时可伴有上腹部不适,如烧灼感、疼痛、恶心、呕吐及反酸等症状。与其他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疾病比较而言,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特点是:患者大多数都有服用有关药物、酗酒或可导致应激状态的病史;发病很突然,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呕血、黑粪。
对于有经验的临床医生而言,通过仔细地询问病史及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不难做出诊断,因此,就诊时一定准确客观地回答医生的询问,对于与本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的线索包括服药史、饮食史、疾病史以及情绪、环境、精神因素对自身的影响。
4.需要做哪些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急性胃黏膜病变最直接准确的方法,由于急性胃黏膜病变一般在发病48小时后大部分就愈合了,因此尽早进行胃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我们推荐在发病24小时以内行胃镜检查。
5.急性胃黏膜病变很危险吗
虽然急性胃黏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胃黏膜浅表、弥漫性的溃疡,如果治疗得当,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很快治愈或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有下列情况的患者还是有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后果。
(1)老年人,有统计资料显示,在老年常见疾病患者中(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如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病死率可高达23%。这主要是因为由于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可以加重原有脏器的负担,如缺血、缺氧导致心肺及肾衰竭。
(2)严重疾病的患者,如脑卒中、心肌梗死、晚期肿瘤、严重外伤及手术后患者如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导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往往是病情恶化的标志。危重病人合并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病死率在50%以上,有统计数据表明: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病人,其病死率可以高达80%。
(3)合并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如上消化道出血导致休克及出现穿孔的患者。
(责任编辑: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