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不同治疗措施所干预的病例环节

不同治疗措施所干预的病例环节

时间:2022-06-11 22:21:39 皮肤科 我要投稿

不同治疗措施所干预的病例环节

一、主要临床特征

1.高发年龄
从少年直到老年,几乎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患病,但比较公认的高发年龄是35 -55 岁。
2 .高发人群
任何职业都可以发病,长期坐位工作且生活不规律者为高发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3 .诱因
以往认为,60 %左右的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腰扭伤史;但是,根据作者本人的临床经验显示,70 %的患者都没有明确的外伤史。几乎100 %的患者都有疲劳、着凉等慢性损伤病史,诸如加班工作、打扫卫生、长途坐车、夏日贪凉等。
4 .既往史
许多患者(约占70 %以上)既往都有多年的腰痛史。
5 .典型症状
伴单侧或双侧下肢痛。或者先是腰痛,数小时至数日后出现下肢痛。大多伴有行走困难,严重者可能无法行走,甚至会出现强迫胸膝卧位。伴有明确扭伤史的中心型突出或脱出患者甚至可能发生马尾神经刺激或压迫症状,也可能出现比较典型的神经麻痹症状(如腓总神经受累的拖沓或跨阈步态)。
二、检查方法
(一)物理检查
1.根性体征检查
( 1 )椎管加压试验Valsalva (憋气增压)试验、Milgram(举腿增压)试验、Naffziger (压颈增压)试验,以及仰卧挺腹试验等可以出现阳性。 ( 2 )神经根(含坐骨神经)牵拉试验Kernig (屈颈试验)、SLR (直腿抬高)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等检查出现阳性。

2.结构紊乱体征检查
( 1 )由于脊柱力学紊乱,可以在患者受累椎旁或在其他相关区域触诊发现压痛敏感点、    软组织肿胀等体征,如相应横突区、臀上皮神经走行区、臀中肌、梨状肌、骶髂韧带、腘窝、腓肠肌等投影区。
( 2 )还会出现反应性骶髂关节损伤或紊乱体征,造成Patrik 征(4字试验),Gaenslen 征(床边试验)的阳性表现。 (二)特殊检查
1 . X 线检查
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放射学检查手段。典型表现:正位片上有下腰椎脊柱侧弯;侧位片可见有曲度变直,受累椎间隙狭窄,或见受累间隙上下椎体缘平行或后宽前窄等。但是,由于椎间盘属于软骨组织,普通X 线检查并不显影,不能直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 的影像。
2.CT检查
CT 检查是一种计算机辅助下CT 的X 线断层扫描仪器。该检查根据放射线原理,对不同组织密度的辨认更加清晰,可以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其典型征象为突入椎管内软组织影像,硬膜囊受压,神经根淹没,脂肪间隙消失。
3.MR (核磁共振)检查
由于人体内各种组织有不同的氢质子密度,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下可产生共振。在通过仪器所实现磁化及消磁过程中,机体内不同组织会吸收及释放不同的能量。用接受线圈接受这些不同的能量就产生了不同的MR 信号。用图像表示这些信号可以清晰地辨认不同层面的各种组织形态。MR 检查可以分别从矢状位和轴位观察髓核突出组织的影像。MR 所观察到的突出组织比CT 断层扫描的观察更为明确,据说还可以判断是否合并神经根水肿情况。 4.EMG (肌电图)检查
检查时需在有屏蔽的房间,主要应用于对躯体运动神经的功能损伤情况做出测定,有损伤定位作用。不过,在一般情况下,神经损伤2-3 周后才能被检测出来。在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后神经损伤的检测仍然显示异常,并且长期遗留存在。
5.SEP(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SEP 检查与EMG 检查一样,也需要屏蔽环境。主要检查感觉神经功能损害的情况,也有一定的定位作用。
另外还有一些检查手段,因为不常使用,所以本书不做介绍。 (一)急性期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损伤刺激的急性阶段,腰椎大多处于完全僵硬的功能障碍状态。严重时,患者只能胸膝卧位,彻夜不眠。神经根刺激水肿是本阶段的主要表现。此阶段保守治疗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如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1 .脱水消炎
( l )脱水治疗在患者心肾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甘露醇、高渗糖等脱水药物,目的在于消除神经根及软组织刺激险水肿,缓解疼痛。一般用药6-7 天。 ( 2 )消炎镇痛主要使用非凿体类消炎镇痛剂,辅佐达到消除神经根炎症及缓解疼痛的目的。连续服药一般不要超过1 周。
( 3 )封闭治疗比较严重的患者经常需要神经根或硬膜外封闭治疗,目的在于直接通过在水肿的神经根局部注入局麻药物和类固醇类药物,以达到直接促进消除神经根水肿刺激的目的。有时还需要配合在受累椎节后关节、梨状肌、臀中肌等部位做封闭治疗,缓解根性刺激造成的脊柱周围软组织的刺激性炎症。 2.稳定关节、纠正力学失衡 ( 1 )推举法治疗 ◆在曲度状态下,产生弧形循环作用力,对椎体释放均匀、舒适的推举力,能瞬间牵开椎体,为椎体间盘解压,使椎间盘解压回缩;矫正脊椎序列不齐,有效恢复颈腰椎正常的生理曲度。   ◆    如果患者腰椎区域性运动仍然存在,即腰椎整体检查中仍能发现一定程度的活动度,而节段(指受累节段)性运动却有部分受限,即便疼痛比较剧烈,也可以实施脊柱后关节松解。调整关节的标志仍然是以施术者感到关节出现松动为准。这种感觉可以表现为明确的弹响声,也可以仅仅是术者手下的一种关节移动感。这种感觉非常微妙,需要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感觉到。   ◆    必须强调的是,如果在关节调整过程中,患者出现极度抵抗,一定不能强迫施术。否则可能造成患者关节韧带的进一步损伤,局部关节反应性痉挛,甚至神经根水肿进一步加重,进而导致疼痛加剧。   ◆    病症严重者在治疗前期最好坚持每天治疗,每次20分钟左右,第一阶段为1到两个月。病症较轻的患者可自行根据病状调整治疗强度。 ( 2 )腰围保护患者在活动状态下要用腰围进行保护,但卧床时不必戴围腰。

( 3 )卧床限动治疗后一般需要卧床休息,直到症状明确改善。但是,一般不需要绝对卧床。允许下床如厕,除非无法完成。如果可能,要鼓励患者在床上做一些屈伸下肢的训练。当患者症状有所改善,能够下床立起做一些行走时,则可以定时做一些小步幅的行走训练。但行走后如发生疼痛,则要停止行走。一般而言,由不痛到疼痛刚刚诱发或即将诱发所需要的时间应该就是行走训练的时间限度。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