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临床表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称为原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是由于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以皮肤、黏膜、内脏及其他组织的出血为特征的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一直是很多朋友想要了解的,对此海军总医院儿科的吴南海专家做了介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
吴南海专家介绍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病程长短及预后将本病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着不同。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如下:
一、急性型 多为10岁以下儿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二、慢性型 多为20-5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袭发病前常无明显诱因。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严重者可有消化道、颅内出血及泌尿道出血。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病程较长,部分不然科反复发作迁延数年,自行缓解者少见。
以上内容就是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介绍,需要提醒家长朋友们的是,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上述表现,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一旦确诊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对于经各种常规治疗无效并伴有血小板严重减少致出血症状显著的ITP患者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可以咨询我院的在线专家,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010-52722055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