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加霜的中国式戒毒
从世界范围看,各国搞戒毒都是赔钱的,钱由政府、慈善机构和患者本人的医疗保险金提供,并不需要病人付钱。只要病人自愿戒毒,政府就欢迎,并为此提供各种医疗康复服务。但这要以政府的经济实力做后盾。
惟独中国搞戒毒,是赚钱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戒毒所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尽管戒毒工作十分困难,但很多人还乐此不疲。出于社会责任感的献身精神固然是很多人的初衷,但通过戒毒可以赚钱,也不失为一种动力。遗憾的是,很多以盈利为目的的“戒毒所”、“戒毒药”,鱼目混珠,坑害百姓,使中国本已十分艰巨的戒毒工作雪上加霜,步履艰难。
据了解,解放后30多年里,由于没有了毒品,学校里不上毒品预防课,医学院不设毒瘾病理这个专业,医院里也没有懂戒毒的医生和必要的药品。如今突然冒出那么多的吸毒者,这是政府所料不及的,同是也难以在短期内建立足够数量的正规戒毒所来收容这些瘾君子。于是,一些私人戒毒机构悄然而起,趁机发财。久而久之,有些戒毒机构事实上已演变成吸毒交流和毒品交易的场所,成为麻醉药品滥用的祸源。这类戒毒几乎自发自流,混乱不堪。
据调查,相当比例的戒毒医疗机构,甚至于一些地方借戒毒的名义大发“戒毒财”,有的戒毒医疗机构容忍毒品买卖,成了名副其实的“贩毒所”,还有的戒毒所工作人员贪赃枉法,与吸、贩毒人员勾结,大肆进行贩毒活动,谋取不义之财。
●别让戒毒所变成“贩毒所”
――戒毒所毒品“秘密通道”
在重庆渝中区有一家强制戒毒所,当戒毒医生对戒毒人员作定期体检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强制戒毒所里有两个病室的戒毒人员越戒毒瘾越大。经调查,谜底终于揭开,原业戒毒所一个保安源源不断地将所外的毒品运进戒毒所,供瘾君子吸食。
这个保安叫刘伟,今年19岁,在戒毒所工作期间,慢慢与被强制戒毒人员屈某、肖某等人混熟了。此后,屈某和肖某经常借他的手机打电话,联系海洛因和吸食工具。联系好以后,外面的人就把海洛因送到戒毒所大门外等地,这位保安则利用工作之便,将海洛因和针管等物藏在身上,运到戒毒所内,供屈某和肖某吸食。后来,与屈某、肖某同在一个病室接受强制戒毒的黎某又开始采用同样的方法,从刘伟处获得海洛因。此外,这个强制戒毒所许多戒毒人员吸食的毒品,都来源于刘伟这个“秘密通道”。每运送一次海洛因,刘伟可得200元至300元好处费。利令智昏,法网恢恢,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处罚。
――以戒毒的晃子兜售海洛因
南川有位名叫张武的人,今年40岁,他打着戒毒的幌子,将一些“伤风感冒胶囊”倒空后,把3克海洛因装进去藏在身上,然后来到戒毒所,主动要求戒毒。在短短7天的戒毒期中,为同监室的肖加林、陈峰等15名戒毒人员提供了海洛因,并发展戒毒人员出所后向其购毒。后与鲜某交易毒品,当场被警方抓获。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