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健康的又一杀手
多媒体版| 版面导航 | 回数字报首页 | 天山网首页 |
第A03版:联线
上一期
2010 年 4 月 11 日 星期 日
帕金森病健康的又一杀手
□文/ 记者 丁文 实习记者 王璐 张小宁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小宁,1983年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临床专业,2006年博士毕业,2003年任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委员会委员、新疆医学会神经内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协会新疆分会脑血管病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疆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新疆康复医学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本人主要在脑血管病及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等方面有一定研究。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神经系统遗传病以及癫痫等疾病研究。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英文缩写为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锥体外系变性疾病。据欧美医学界报道,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在1%,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增加到2%。2009年,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在未来的25年间,亚洲将成为帕金森病新增患者最多的地区,在前世界人口最多的亚洲国家,罹患这种神经系统疾病的人数将会增加一倍。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神经学专家带领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显示,到2030年,在世界上15个最大的国家,罹患帕金森病者将从目前的410万增加到870万。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帕金森患者增加最快的国家,到2030年,仅在中国,罹患帕金森病的人数预计将达到500万人。 那么到底什么人容易患帕金森病?这种疾病对人体的伤害到底有多大?是否有预防的可能?4月8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新疆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小宁。 右手抖动3年不停 刘某今年二十多岁,从2007年就发现右手抖动,活动笨拙,写字,持物或情绪激动时,这种抖动会加重。最初的时候,家里人认为这是仅仅是一个身体习惯,并未引起重视。 谁知,时间不长,这种症状加重,发展到最后,拿筷子,系扣子,写字都感到极其困难。而且父母也发现,这个孩子写的字越来越小。有的时候走路会突然摔倒,尤其是右腿特别的不灵活。 病情持续发展下去后,刘某逐渐不爱说话,因为每次说话语速的减慢让大家都听不清说什么。这个时候父母已经意识到孩子真的出了问题,但是到底是什么,找了几家医院对方给出的诊断似乎都不准确。最终在熟人介绍下,一位此方面的专家给出的诊断是“帕金森病”。 另外一名患者姓王,今年53岁,在2002年的时候,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开始出现左侧下肢肢体震颤,僵直,一个月后,这种情况加重。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院就诊,诊断结果也是“帕金森病” 。 一名患者20多岁,一名患者50多岁,两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患上了帕金森病。这种疾病到底隐藏着怎么样的秘密? 帕金森病喜欢人群 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 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选择在4月11日这天举办帕金森病主题活动。世界卫生组织还与一些国家政府部门、国际和地区医学团体合作,共同推动帕金森病的研究与诊治。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小宁说,帕金森病的发作和种族、年龄、性别、饮食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在研究中,白种人发病最高,黑种人最低,而黄种人的患病几率则处在中段;就年龄而言,人的年龄越大,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就越高;而在绝大多数的研究中,普遍表现为男性患者的数量,和女性相比要稍高一些;食物中动物脂肪很有可能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而咖啡、烟酸、土豆和坚果类则可减少患帕金森的几率。 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现 张主任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会忽视身体上一些小的异常,事实上,有的时候这种忽视往往是疾病疾病发作的前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人以为年纪大了,手有点抖,不是毛病。而事情情况是,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最初的表现就是手抖。首先一侧手和/或足抖,特点是静止性震颤,即肢体静止时抖动明显,运动时减轻或停止,并且有节律性。随着病情加重,腿、下巴、唇、头部均可能发生震颤。 还有一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会感觉脖子硬、腰发硬、肌肉发僵,运动不灵活。有些病人自述为“抽筋”或“痉挛”。这是由于病人肌张力增高造成的。以肌肉僵直为最初表现的病人往往病情进展迅速,必须尽早到医院治疗。 在帕金森病的初期,一些病人走路越来越慢、不摆臂,开步困难、小碎步、不容易停下来(慌张步态)。病情进展往往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病人原来生活可以自理,逐渐需要别人帮助,不能系纽扣、用筷子,起床需要扶手;表情变化少(面具脸);漂亮的笔迹不见了,字越写越小(小写症);原来声音洪亮,后来说话含糊不清、音调低沉,部分病人还有抑郁等症状。 张主任介绍,帕金森病的某些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脖子硬、腰发硬容易被误认为颈椎病或腰椎病;有些人肩臂酸胀疼痛被诊断为关节或肌肉的问题,还有某些精神方面的症状被当成神经官能症或者老年痴呆。目前,在我国现有的医疗水平下,确诊必须到有条件的医院神经科。老年人应该了解一点关于帕金森病症状的基本知识,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到神经科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帕金森病的猜想 是什么原因导致帕金森病,截止到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帕金森病的致病原因,但许多研究表明它可能与环境毒素有关。一些研究结果显示,“跟从来没在家里或院子里用过杀虫剂或除草剂的人比较起来,一生当中使用这两种药剂时间加起来低于三十天的人,患帕金森病的机率增加百分之四十;如果一生当中使用这两种药剂时间加起来超过一百六十天以上,患帕金森病的机率便增加到百分之七十。”尤其是对家族中有帕金森病患者的人要更加注意。如果某人的直系亲属中有帕金森病患者,那么他患帕金森病的几率要大一些。所以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一些环境中危险因素,如杀虫剂、农药、重金属锰,亲属中有帕金森病患者的人要避免从事电焊工种等。 张主任告诉记者,关于帕金森病的说法很多,不过目前普遍认为,帕金森病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可能有多种因素参与,遗传因素可使患病易感性增加,但只有在环境因素及年龄老化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衰竭、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细胞凋亡、免疫异常等机制才导致黑质DA能神经元大量变性并导致发病。就目前而言,帕金森分为外源性学说和内源性学说。前者认为是外源性毒物(环境因素)造成,后者认为是内源性毒物(氧化应激等)和遗传因素导致而成。 这些是不是就可说明帕金森发病的原因,不竟然。在记者采访中发现,针对帕金森的发病,目前有以下几种较为流行的假设和推测:1、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2、钙的细胞毒作用;3、线粒体功能异常;4、免疫因素;5、氧化应激;6、细胞凋亡;7、年龄老化;8、遗传因素;9、环境毒物。 早发现、早治疗 据了解,目前帕金森病的患者在全国大约有170万人,它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第三杀手”。根据有关资料显示,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据总人数的10%。所以,专家建议早发现、早治疗,病情可以有效的得到控制。 张小宁主任介绍,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药物可以改善症状,但是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故需终生服用。而手术治疗对于年纪较轻,症状以震颤、强直为主且偏于一侧患者效果较好,但术后仍需应用药物治疗。 第三种方法是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细胞移植是将自体肾上腺髓质,尤其是异体胚胎中脑黑质细胞移植到患者的纹状体,可纠正DA递质的缺乏,改善PD的运动症状。但存在共体有限、远期疗效不肯定及免疫排斥。基因治疗正在探索之中,技术还不成熟。专家提醒,一旦被确诊为帕金森病后,病人不但需要及时的治疗,还要进行康复治疗,例如,包括语音语调的锻炼,面部肌肉锻炼,手部、四肢、躯干锻炼,步态及平衡锻炼,以及姿势恢复锻炼等。作为辅助手段对改善症状可起到一定作用。 帕金森病因需要长期用药,会有一定副作用,所以一定遵医嘱。还由于本病的主要症状是震颤、强直、运动减少,故在疾病早期应鼓励病人多活动,尽量继续工作,多吃水果、蔬菜、蜂蜜、防止跌倒,不吸烟、饮酒。晚期卧床不能起床者应勤翻身,在床上做被动活动,以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