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病因Hp相关介绍 消化疾病专家问答(二)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它是指各种各样的病因作用下,胃黏膜出现的慢性炎症。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加。大多数慢性胃炎没有任何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症状,表现为烧心、腹痛、腹胀、早饱、恶心、食欲差、嗳气、呃逆等,这些症状轻重不一,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多数患者对“胃炎”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症状较轻的往往自行服药而不会到医院诊治,到医院就诊的都是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还有许多患者属于“老胃病”“久病成良医”,时间长了,就不到医院看病,自己就买药治疗了。需要指出的是慢性胃炎虽然是“小病”、常见病,但它与胃淋巴瘤、胃溃疡、胃癌密切相关。因此,要重视对慢性胃炎的诊治。那么,慢性胃炎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胃镜报告中Hp(幽门螺杆菌)、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都有什么含义?应该如何进行针对性诊治?本节内容将针对以上具体问题,逐一回答。
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专家谈
5.常常听说幽门螺杆菌,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特殊的细菌,简称Hp,Hp是慢性胃炎的一个主要病因。它能够定植在胃内,引起胃黏膜炎症甚至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有关。其实,胃内容纳各种食物,难免有各种细菌侵入,但由于胃酸强大的杀菌作用,许多细菌被杀死,剩余少部分细菌又不能在胃内定植、增殖,但Hp不仅能够抵抗胃酸而且能够在依靠自身分泌特殊的物质定植在胃黏膜中,不断增殖,刺激胃黏膜产生炎性损害。在我国,Hp的感染率非常高,高达50%~70%。但并非所有感染Hp的人都会得胃炎,因为是否患病还与每个人的个体反应有关。
6.怎样才能检测出我是不是有Hp
目前主张对慢性胃炎患者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Hp有多种检测方法,不同的医院会根据设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归纳一下有如下几种。
(1)快速尿素酶法:胃镜下取活检(钳取一块胃组织),放在一种试纸上,根据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有无Hp。
(2)特殊染色法:胃镜下取活检,然后送到病理科,用一种染色方法把Hp显出来。
(3)C14或者C13呼气试验:属于一种无创伤的检测方法。患者喝下含尿素的饮料,过30分钟左右吹出一口气体到一个采集管中进行检测。此种方法简便,准确性高。
(4)检查大便中有没有Hp:就像化验大便常规一样收集大便,然后检测Hp。
(5)抽血化验血液中有没有Hp抗体。
在以上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是快速尿素酶法,呼气试验,大便Hp抗体检测。而准确性最高的是呼气试验,检测一次的费用为150~250元人民币。
7.听说Hp能够导致胃癌,医生说我有Hp感染,那我是不是应该抗Hp治疗
Hp的确与胃癌密切相关,是胃癌的I类致病因子。但Hp感染的患者只有极少部分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才会发展为胃癌。我们国家有50%以上的人都有Hp感染,但多数人都能够与Hp“和平共处”,只有少部分感染Hp的患者会出现胃部不舒服或者胃炎,需要抗Hp治疗的人只占这部分患者中的少部分。那么,哪些人需要抗Hp治疗呢?专家归纳出Hp阳性的慢性胃炎的患者如果具有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就需要抗Hp治疗。
(1)有胃癌家族史(家里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患胃癌的)。
(2)胃镜或者活检发现明显异常,比如病理提示有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异型增生或者内镜下见有胃黏膜糜烂。
(3)症状反复,程度重,常规治疗疗效不佳。
(4)伴有十二指肠球炎。
此外,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人所患的慢性胃炎,如果有Hp感染,目前也倾向于抗Hp治疗。
8.什么是糜烂、胆汁反流?什么是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它们会发展为胃癌吗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糜烂、胆汁反流是内镜下的诊断,即通过内镜的肉眼所见。而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则是病理诊断,是必须通过内镜活检然后送病理科给出的诊断。许多患者听说有“糜烂”都比较担心,其实,糜烂只是慢性胃炎活动期或者急性胃炎的一种表现,是介于胃炎和胃溃疡之间的一种病变,经过针对性治疗,一般4~8周即可好转。“胆汁反流”是因为胃、十二指肠动力紊乱造成十二指肠中的胆汁逆流入胃,这可能是做胃镜时恶心导致的,也可能是幽门功能不全导致,可以进行针对性药物治疗。肠化、不典型增生多数情况下出现在萎缩性胃炎当中,在少部分浅表性胃炎中也可能出现。他们都是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炎症后在修补过程中发生的一种不正常的改变,轻度的萎缩、肠化或者不典型增生经过治疗后可以好转甚至恢复正常。但如果上述改变范围广、程度重,就有癌变的可能,因此,不典型增生(目前也称为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但患者不要对肠化、不典型增生背上包袱,只要重视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的内镜随访,多数情况下可以阻断和预防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责任编辑: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