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的原因、信号、常见症状、预防
一、肾脏病的原因有那些?Ø 引起肾脏病的原因很多:如慢性肾炎、IgA肾病、糖尿病、高血压、尿路结石、梗阻性肾病、多囊肾、系统性红斑性狼疮、肥胖、药物、乙型肝炎。Ø 中药: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朱砂莲、马兜铃、寻骨风、泽泻、细辛等。Ø 含马兜铃酸的常见成药如:龙胆泻肝丸、耳聋丸、甘露消毒丹、排石颗粒、跌打丸、妇科分清丸、止嗽化痰丸等。肾病是沉默的杀手Ø 2004年北京大学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肾病患者首次就诊时GFR水平轻度异常者不到1/3,2/3以上的人肾功能已经明显不正常了,而1/4的患者病情已经发展到了尿毒症。 Ø 肾脏具有强大的储备功能,开始没有症状,当肾脏功能的破坏大于75%时,患者才会出现贫血、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高血压、口中有尿味、皮肤发暗和头发焦枯等。Ø 肾衰病人易误诊、漏诊。患者出现胃口不好看消化科,贫血去血液科,头痛去神经科,视力下降去眼科,很少有人想到是肾脏出了毛病。等到肾内科就诊时,肾脏剩余的功能不到正常人的5%,最终只能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Ø 其实,慢性肾脏病发展过程中常有一些信号,只是患者没有在意而已。二、那些信号提示肾脏疾病?(1)水肿 Ø 常出现于眼睑、足踝及背臀部。Ø 严重时可伴有胸水、腹水及会阴(阴囊、阴唇)水肿。Ø 水肿位置可随着体位的变化而移动。Ø 水肿发生时均伴有尿少及体重增加。(2)高血压 Ø 对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患者,若血压升高,应高度怀疑是否患有肾病。Ø 高血压病人亦应注意检查尿常规。(3)少尿或无尿 Ø 成人24小时尿量在1500ml左右, 少于400ml叫少尿,少于100ml(4)多尿及夜尿 Ø 正常人日夜排尿量有一定规律,日间尿量应多于夜间,其比例为2~3:1,夜尿不应多于750ml。每昼夜尿量超过2500ml称多尿。(5)尿频 Ø 尿频是指小便次数多,但每次的尿量却很少,尿急是指憋不住尿;尿痛指排尿时尿道口及小腹胀痛,多见于膀胱炎。(6)血尿 Ø 肉眼血尿:多见于结石、肿瘤等疾病。Ø 镜下血尿:多数为肾小球疾病引起。 可通过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进行鉴别。(7)尿中泡沫增多 Ø 是尿中出现大量蛋白的表现,此时应尿常规及24h尿蛋白定量检查。(8)腰痛 Ø 肾绞痛:多见于肾盂结石或输尿管结石。Ø 腰痛伴发烧,肾区叩痛,尿白细胞增多,尿 培养有细菌生长,见于急性肾盂肾炎。Ø 肾小球疾病时多数只有腰部、隐痛、或仅感腰酸。(9)其他 Ø 如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肢软乏力,面色苍白、贫血等,应考虑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宜及时做血,尿的有关检查。三、水肿是否都是肾脏病?Ø 水肿不一定是有肾脏病,没有水肿也不能说没有肾病。Ø 引起水肿的肾脏外疾病:心脏病、肝硬化、重度营养不良、长期服用干草片、避孕药、特发性水肿、内分泌失调等。Ø 肾脏病中又以肾病综合征、部分慢性肾炎综合征及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少尿期易于发生水肿。 四、腰痛是否肾脏有病?Ø “腰为肾之府”,所以腰痛必然会很自然地想到是否肾脏有病。Ø 肾脏位于腰部腹膜中,当肾盂或输尿管梗阻、肾动脉栓塞、肾体积增大、或有化脓性炎症时,均可出现剧烈的腰痛。Ø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内科肾脏病人,往往只有腰酸不适,很少出现剧烈腰痛。Ø 出现腰痛的其他疾病:腰椎骨疾病、腰肌疾病及妇女盆腔疾病等。前者腰痛多与活动、持重及体位有关,后者则伴有妇科病的其他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