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袁增中医院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著不同。
病因及发病机理
急性型多发生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愈之后,提示血小板减少与对原发感染的免疫反应间有关,可能感染后,在体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其抗体分子上的FC片段与血小板上FC受体相结合。附有免疫复合物的血小板易在单核噬细胞系统内被破坏,而导致血小板减少。这一现象在体外已得到证实,故可认为是一种免疫复合体病。另一种理论认为,感染因素改变了血小板膜的结构,使其具有抗原性,致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抗病毒抗体对血小板膜抗原有交差免疫反应。这些假说尚待证实。
慢性型患者中约半数可测出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体,该抗体分别属于免疫球蛋白G、M、A、C3、C4等,而以IgG最多见。血小板表面亦可结合免疫球蛋白,称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一般认为PAIgG可能是真正的抗血小板抗体,通过其IgG分子上Fab片段与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结合,然后通过其FC片段与巨噬细胞受体结合,致血小板被吞噬和破坏。若血小板表面结合的IgG量多时,则可形成IgG双体,并激活补体,巨噬细胞上的FC和C3b受体起协同作用,血小板更易被破坏。PAIgG量与病情呈正相关。血小板和巨核细胞二者有共同抗原性,巨核细胞亦可直接受破坏。ITP患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相关抗原,可能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
细胞免疫 在发病机制中具体作用尚不清楚。TS的功能缺陷可能在本病中起一定作用。
脾脏因素 通过体内闪烁扫描技术,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之抗体作用于血小板,发现约59%的结合抗体和血小板在脾内破坏;约14%在肝内破坏,以破坏结合抗体量多的血小板为主,故后者多见于重症病例。此外,脾脏也是自身抗体合成的主要部位。
雌激素的作用 雌激素对血小板生成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对结合抗体血小板的吞噬作用。
临床表现
一、急性型
多为10岁以下儿童,两性无差异。多在冬、春季节发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成人急性型少见,常与药物有关,病情比小儿严重。起病急骤,可有发热。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二、慢性型
占ITP的80%,多为20~5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袭。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颅内出血较少见,但在急性发作时仍可发生。脾脏在深吸气时偶可触及。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急性型血小板明显减少,多在20×109/L以下。出血严重时可伴贫血,白细胞可增高。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者,血小板多在30~80×109/L,常见巨大畸型的血小板。
二、骨髓象
急性型 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多为幼稚型,细胞边缘光滑,无突起、胞浆少、颗粒大。慢性型,巨核细胞一般明显增多,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但胞浆中颗粒较少,嗜碱性较强。
三、免疫学检查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直接结合试验,如核素标记、荧光标记或酶联抗血清的PAIg检测法。国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TP患者PAIgG,PAIgM和PA-C3阳性率分别为94%、35%、39%。其增高程度与血小板计数负相关。急性型时PAIgM多见。巨核表面细胞亦可查出抗血小板自身抗体。
四、其他
出血时间延长,束臂试验阳性,血块收缩不佳,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减弱,51Cr或111In标记血小板测定,其寿命缩短。
诊断及鉴别诊断
国内诊断标准(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减少;(2)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正常增多,有成熟障碍;(4)具备以下5点中任何一点:①强地松治疗有效;②脾功除有效;③PAIg增高;④PAC3增高;⑤血小板寿命缩短;(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急性型须与某些严重之细菌感染,尤其是脑膜炎球菌感染;急性白血病,药物过敏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鉴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尚可见于红斑狼疮、结核病、结节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甲状腺炎及自身免疫性贫血(Evans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中医的“血证”,“发斑”,“葡萄疫”,“衄血”“虚劳”等病症范畴。袁氏将临床分六个证型论治:(1)气血两燔,营血外溢型;(2)内脏热毒,迫血妄行型;(3)阴虚阳亢,阳热伤络型;(4)脾肺气虚,不统摄血型;(5)肾阴匮乏,精不生血型;脾心肺虚,水谷不化血型。
病初期多表现为实证、热证、发烧或高热不解,四肢皮肤及口内舌体出现紫癜,或灼伤血络而导致衄血,便血,内脏出血,月经量多等症,脉以洪数,滑数为主。久病,阴血渐耗,血气偏亏,脏气衰减而为虚劳,为虚损病。症见:面及皮肤黄白无华,或虚浮微肿,唇眼粘膜及皮肤淡白无血色,神乏力怯等,脉沉细。
病因分外感温热,或风寒外侵久而郁热、七情化火及化学物理毒素内侵等因素。(1)外感温病,先伤卫表,随即入气化热蕴毒,热毒入营入血,使阳络伤而血外溢。(2)内伤情志、暴怒动肝火,思虑不解助脾热,过喜生心火等七情化火,火之亢盛,毒已内生矣。心为火脏为君火,肾为命门火属相火,二火相煽火毒最烈。动血也最速,上可冲动脑内血管出血,或吐血、呕血或鼻衄;下可便血,溺血,或崩漏。(3)剧毒农药对菜蔬、粮食的烂用,防腐剂,添加剂,化学色素对熟食品超量运用,生活周围环境物理辐射因素的增加,家庭装修的时尚,装饰材料达不到环保的标准,毒味熏蒸身体,渐而入血入骨而致毒。生活用水、用品的污染等都能深入骨髓,影响造血机能,失其正常化生血液的功能,而使血小板减少而发病。
#p#分页标题#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西医多通过血液分析合并临床表现病症得于诊断的病,治疗强调手术切除脾脏、用激素治疗,为很多患者不愿接受的。余用中医辩证论治治疗此病三十余年,治愈治验患者多人。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一定要注意下列数项:(1)感冒,尤其是温热性感冒,对血小板影响甚大,可使之计数急剧降至几万或几千的危险期,再者,很多治感冒的西药对造血功能及血小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治疗难度大。(2)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动火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酒等)。(3)注意休息,量力活动。不要砸碰身体免造成肌衄。(4)忌房劳,不要生气,保持怅快心情,才有利于病情转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