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尖锐湿疣病因

尖锐湿疣病因

时间:2022-06-11 22:24:02 皮肤科 我要投稿

尖锐湿疣病因

   


 

  知道,男性尖锐湿疣的致病菌为人类乳头瘤菌即HPV,其主要感染途径为不洁性交或其他非性传播途径。那么,人类乳头瘤菌HPV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由男科专家给我们讲解一下吧。
  尖锐湿疣的病原体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属DNA病毒。病毒颗粒直径为50~55nm,这是非常小的,一般光学显微镜是不能看到的,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发展迅速,证实人类乳头瘤病毒有40种以上的抗原型,即这一家族里有40多个相似而又不同的病毒。尖锐湿疣与寻常疣、扁平疣、丝状疣、掌跖疣等,同为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但不同类型的HPV能引起不同的疣。如Ⅰ型主要引起掌跖疣,Ⅱ型主要引起寻常疣,Ⅲ型主要引起扁平疣,而尖锐湿疣主要是由Ⅵ型、Ⅺ型病毒所引起。HPV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特别易生存增殖,故男性的外生殖器是最易感染的部位。
  HPV是一组病毒的总称,组成一个科,其病毒形态类似,但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各异,核壳体蛋白质的抗原性不同,其电镜下的结果如图1所示。目前已经确定的HPV型别大约有80余种,依其感染的上皮所在部位分为皮肤型HPV和生殖道上皮HPV。依据不同型别HPV与肿瘤发生的危险性高低分为低危险型别和高危险型别HPV,低危险型别HPV包括HPV6、11、42、43、44等型别,常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包括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CIN I),高危险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型别,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 II/III)的发生相关,尤其是HPV16和18型。
  hpv年龄分布
  HPV感染率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习惯。高峰年龄在18-28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但大部分资料报道均未区分高危和低危型别。大多数HPV感染可在短期内消失,机体通过自身免疫系统使病毒逐渐清除,尤其是低危型别HPV更容易被机体清除,大约持续18个月左右,因而低危型别HPV感染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但对于高危型别HPV感染,许多研究报道其感染的高峰年龄是20-30岁,此阶段感染为暂时性,感染率较高,可达到25-30%,此后,感染率逐渐下降,35岁后5-10%为高危HPV持续感染状态。对于HPV感染的阳性率在40岁之后是否开始上升或下降还存在一些争议,尚需更详细的资料加以验证。
  hpv感染的流行因素
  由于HPV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检出率因各种方法而异,对于HPV感染流行因素的分析就很难确定。但HPV感染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与性行为因素有关,这一点已经明确。而个体的卫生状况好,注意经期卫生,同房前后卫生,使用宫内避孕环等均可以使感染HPV的几率降低。
  性行为:大部分研究表明近期的性伴侣数,性交频率,性伴侣患有生殖道疣等均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尽管有些研究表明初次性交年龄与HPV感染也有关,但这种因素受性伴侣数的影响,调整性伴侣数后,其危险性无显著性意义。
  免疫因素:宿主的免疫力对HPV感染及病变的进展有很大的作用。有研究发现肾移植的免疫抑制者HPV的感染率是正常人群的17倍。HIV感染的人群中HPV感染率也增高。由于HIV感染人群性行为比较混乱,伴侣数较多,初次性交年龄小等因素,使HPV感染几率增加。但有些研究并不能证明免疫抑制与HPV感染有直接的相关性,HIV人群可能由于自身暴露的危险性高或机体抵御潜伏病毒的能力降低而使HPV感染率增高,这一人群的HPV DNA检出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这表明机体抑制HPV感染的能力降低。
  专家指出,在进行男性尖锐湿疣的治疗时,一定要先进行全面的病因、病症检查,以根据具体的检查结果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以保证尖锐湿疣治疗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