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松鼠会 老年痴呆
国内这个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解放日报》科学记者某鱼从媒体人的视角剖析《科学媒体与科学记者》,帮助理工科分析进入这个行业的方法。介绍了可能刊载科学内容的媒体类型,文风要求,特别是如何在主流媒体中介绍科学内容。 《科学世界》副主编史军,指导大家《做美味的“科学甜点”》,评点行业现状,讲述从兰花博士华丽转身的经历。 松鼠会产品经理量子熊猫同时还是一位研究生,他走出了《科学训练之后——科研之外的另一条道路》。 心理学小美女0.618大学毕业后就成为果壳网驻站编辑,在她看来,科学写作是《一件困难的容易事》,如何制造有料的文章?需要的是练习与热情。 果壳网主编拇姬,则通过《如何写一篇科学随笔》一文,从一名文科出身的资深媒体从业者角度出发,希望为科学写作者,特别是初入行的的科学写作者提供一些清晰的写作建议。 看完编辑们的成长经历,你一定有些跃跃欲试了,科学写作可以是谋生手段,可以是兴趣爱好,可以好玩,可以尝试。下面我们给出了一些写作建议: 在松鼠会联合翻译的《科学写作指南》中,emma-lanpinihuayuan@yahoo.com.cn 翻译的这部分《写好科学:科学写作教师技巧谈》(P36-46)给出了一些便于快速掌握的写作技巧。 松鼠会第一次征文的头牌获奖者色人从选题、资料搜集、到动笔、修改,把自己的《写作心得》共享给了大家。 如果你觉得这样看起来还是有些难,没有关系,来松鼠会里寻找帮助和乐趣吧: 猛犸在《流年·松鼠会》里透露了不少我们的八卦哦。 姬十三的《如何在科学松鼠会里学写作》手把手告诉你科普文章的诞生过程。 云无心说《加入松鼠会,是过程而非结局》,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松鼠进阶游戏”。 那么,你有兴趣来闯关吗? 附《科学松鼠会新会员入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