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剧吐的概述
孕妇在早孕时出现头晕、倦怠、择食、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呕吐等症状,称早孕反应。早孕反应一般对生活与工作影响不大,不需特殊治疗,多在妊娠 12周前后自然消失。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威胁孕妇生命时,称妊娠剧吐。其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绝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痊愈,极个别患者可因剧吐而死于某些并发症,如酸中毒、肝功能衰竭等。
妊娠剧吐归于中医学“恶阻”范畴。古代医籍中有关该病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金匮要略》中即有用桂枝汤治疗该病的记载。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据其临床表现始创“恶阻候”,“恶阻”一名从此沿用至今。
[病因病理]
一、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对妊娠剧吐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恶阻候》中已指出 “妇人元本虚赢,血气不足,肾气又弱,兼当风饮冷太过”,致脾胃虚寒,“心下有痰水" 而致病。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有“此由妇人本虚,平时喜怒不节”一说,认为本病可 由情志因素致病,与肝有关。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本病“木旺克土, 肝胆犯胃”理论。
一般认为,发生本病的主要机理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盖因受孕之后,经血不泻,阴血下聚以养胎,冲气偏盛,易循气街沿阳明胃经上逆犯胃。而本病发生的关键取决于孕妇的体质因素以及脏腑功能的失调。若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湿等致冲气上逆,胃失和降,则发为本病。
二、西医病因病理
妊娠剧吐的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主要与体内激素作用机制和精神状态的平衡失调有关。临床所见提示本病与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增高关系密切。但症状的轻重,不一定和HCG成正比。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维生素B6缺乏也被认为可能是发病的原因。此外,精神因素对妊娠剧吐的发生有着较大的关系,精神紧张可加重病情。
[诊断]
一、诊断要点
(一)病史
停经史,可有早期妊娠反应,多发生在妊娠 3个月内。
(二)症状和体征
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或恶闻食气,不食也吐。体格检查见精神萎靡消瘦,严重者可见血压下降,体温升高,黄疽,嗜睡和昏迷。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壁及子宫颈变软,着色,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相符,软,有饱胀感。
(三)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1)尿妊娠试验:以明确是否妊娠。阳性提示妊娠。
(2)尿分析:尿酮体阳性;尿比重增加;尿中可出现蛋白和管型。
(3)24小时尿量:减少。
2.血液检查。
(1)血分析:可见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升高,血细胞比容增高,提示血液浓缩。
(2)血生化检查:钾、氯浓度降低;严重者可见肝肾受损表现,如谷丙转氨酶、血胆红素、尿素氮、肌酐等升高。
(四)B超检查
子宫增大如孕月
(五)必要时要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了解有无低血钾或高血钾及心肌情况;眼底检查以了解有无视网膜出血。
诊断时,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妊娠,确定妊娠后,根据其临床表现,并通过鉴别诊断排除葡萄胎等疾病外,即可确诊。除根据临床表现外,可进行上述检查以辨别病情轻重。
[治疗]
本病证候有虚有实,虚者多因脾胃虚弱,实者多因肝胃不和,也有虚实夹杂者,如脾胃虚弱而痰湿内停。其辨证主要根据呕吐物的性状和患者的口感:口淡、呕吐清涎者,多为脾胃虚弱;口苦、呕吐酸水或苦水,多为肝胃不和;口中淡腻、呕吐痰涎,多为痰湿阻滞。若口干烦渴,干呕或呕吐血性物,多为气阴两伤。
对于本病的治疗,我中心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并让患者注意调饮食和情志,讲究服药方法。在我中心研制的系列特色疗法中,该疗法最为简单,但效果却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