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的生理功能和简单解剖
腰椎位于脊柱的最下端,是整个脊柱的基础,也是整个躯干的基础。从力学角度上看,它是人体最为重要的躯干部分的“基座”,既要承受躯干的压力负荷,也要承担各种运动负荷,大到弯腰拉纤、扭腰铲土、弓身负重等,小到端盆倒水、掸屋拖地、扫床叠被,甚至洗脸漱口、咳嗽喷嚏等都必须依赖腰椎及其附属结构的协调才能完成。换句话说,腰椎结构的异常或损伤将会影响上述所有动作的完成。反过来讲,上述类似动作也都可能使腰椎遭受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腰椎间盘的结构与生物力学特性
1 .承重部分
承重部分主要是指由椎间盘连接的上下椎体部分。腰椎椎体及附着间盘部分是整个脊柱中最为粗壮的,意味着它要承担最大的压力负荷,同时还要能够在6个自由度的空间做运动,包括纵轴上的左右旋转和牵拉压缩,额状轴上的前后屈伸和滑移,矢状轴上的左右侧弯和滑移。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环节就是椎体和两个相邻椎体之间的椎间盘组织。
2 .运动导向部分
运动导向部分即所谓后关节部分。后关节部分结构相对单薄,上下椎体之间的关节连接不再像承重椎间盘部分那样简单对接,而是通过上下关节突形成比较复杂的关节面实现连接,进而达到各个方向椎节运动的引导功能。上述对腰椎结构的分析,主要是从腰椎的主要功能角度提出腰椎结构学的临床意义。其实,腰椎结构学角度划分的两个部分都具备了运动和承重的效应。但前部结构以承重为主,后部以运动导向为主,两个部分的功能侧重不同。(脊柱运动的6个自由度)
临床上,我们没有必要去量化区分上述两个部分各自所应该占据的功能比重,但是,结构力学状态的改变无疑会对椎节功能带来严重影响。比如,如果腰椎曲度过深,后关节由于重力力线的后移反而变成了主要的承重元素,这将势必减少后关节运动导向功能的灵活性,还可能引发局部过度的应力性增生;而后关节部分的应力性增生还会导致椎管狭窄等结构性或病理性退变的发生或加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