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 肾病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常有前驱感染,多于上呼吸感染或过度劳累后发病;全身或局部有程度不等的水肿,最初多见于踝部,呈凹陷性,晨起时颜面浮肿,渐及全身;严重者有胸、腹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血容量严重不足的病人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如四肢厥冷、静脉充盈不佳、头晕等。年龄在50岁以上,有大量蛋白尿的病人易于合并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少尿、无尿和肾功能急骤恶化。 二、检查 (一) 尿常规检查 尿蛋白定性检查+++~++++,24h尿蛋白定量≥3.5g多为非选择性;部分病人合并有血尿。 (二) 血生化检查 血浆总蛋白降低,血清白蛋白<3.0g/L; (三) 血脂检查 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升高,亦有部分病人血脂不增高; (四) 病人常有血IgG和补体水平的下降; (五) 特殊检查 肾脏组织活检是获得正确病理诊断和指导治疗的必要手段,根据肾活检的病理特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微小病变性肾病 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免疫荧光检查无免疫球蛋白或补体的沉积;电镜下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主要特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基底膜无异常。根据其免疫病理可分为IgA肾病(以IgA沉积为主)和非IgA肾病两大类型。 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主要特征是部分肾小球的局灶性病变以及受损肾小球的节段性损害,玻璃样物质特征性地沉积于受损毛细血管袢的内皮细胞下。肾小管常有病变,表现为基底膜的局灶增厚和肾小管萎缩。 4.膜性肾病 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一般无系膜、内皮及上皮细胞的增生。 5.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主要病变部位是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区,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扩张。部分病人伴有持续性低补体血症。 三、诊断标准 (一) 大量蛋白尿; (二) 低蛋白血症; (三) 水肿;(四) 高脂血症;其中第(一)、(二)项为必需。要确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首先必须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