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如何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和尿毒症

如何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和尿毒症

时间:2022-06-11 22:21:45 皮肤科 我要投稿

如何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和尿毒症

首先,要充分重视定期的健康体检。相当一部分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轻度降低的患者,是在定期的健康体检检出,故应定期关注自己的尿常规和肾功能情况,特别是年轻人,要预防疾病发展出现肾衰的结果。最好每一年做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进行肾脏超声波检查,高危人群则要增加尿监测的频率;单位每年定期组织职工健康体检,有利于早期发现肾脏病。一般肾脏检查主要包括四项:尿常规、肾功能、血压以及肾脏超声波检查。肾功能的判断不能单凭血肌酐,要结合每个人的年龄、性别、体重等情况对肾功能进行精确的计算。另外,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引起的肾脏病,必须做一些特殊的尿液检查如尿微量白蛋白等,才能发现早期肾损害。    尿液检查是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的既方便又便宜的方法,尿常规检查可以帮助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低渗尿等情况,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有助于更早地发现肾损伤。另外,感冒时除查血常规外应做尿检,感冒是许多肾病的诱发因素,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就易在感冒2周发病;IgA肾病等也会在感冒后加重而被发现;易患急性及慢性扁桃体炎的人要格外注意检查尿液,以防.search.yjjlink" padding-top: 0px" target="_blank">链球菌感染累及肾脏。已婚女性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尿中有白细胞、细菌,虽然是尿路感染的症状,但是如果迁延不愈就会造成肾间质的损伤,甚至出现肾衰竭。因此也要早期发现与治疗。
    其次,及时发现慢性肾脏病的可疑信号。晨起双眼睑浮肿、双下肢浮肿、尿中泡沫增多(尤其是长时间不消退者)、夜尿增多、血压增高,都提示慢性肾脏病可能,应尽早到医疗机构就诊,尽快完善相关化验检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新诊断出的高血压患者中,肾脏情况应作常规检查,因为不少慢性肾脏病是以血压增高为首发表现的。
    再次要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加强高危人群肾脏情况的评价。肾脏病家族史、慢性扁桃体炎、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风湿病或长期使用药物史者等,均是罹患慢性肾脏病的高危因素,此类患者除需定期行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如1~3月)外,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等更敏感、更精确的指标亦应考虑在列,这对更早期地发现肾受损至关重要。另外患有红斑狼疮、肿瘤,中风,孤立肾等的病人,亦应该定期做肾脏的检查。高危人群包括:(1)老年人(2)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肥胖或代谢综合征患者,这类患者除查尿常规外,还要查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在中国糖尿病患者接近1亿,发病率高达9.7%,而这些糖尿病患者里有很多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其中一部分人会得尿毒症。所以有糖尿病的病人要十分警惕肾脏病。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糖尿病是透析的第一位原因。而在我国,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肾脏受损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检查的频度应随之增加。此外,初诊糖尿病患者也是需格外关注的群体,因为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体内的代谢异常其实早已存在了,可能已经累及到了肾脏。糖尿病肾病发生损害的最早表现为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因此在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肾病后,可以通过定量检测计时尿液(即时尿、8小时、12小时或24小时的尿标本)中的微量白蛋白以了解肾脏损伤的程度。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害患者在出现蛋白尿和夜尿增多等临床症状以前,常规的血液和尿液检查都是正常的,但应用比较敏感的检查手段可以发现一些异常,这就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早起肾损害,包括:A尿微量白蛋白排出增加。尤其见于在未充分控制和新近发生严重高血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待血压控制后可以减少。B、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增加。应用相差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红细胞形态畸变,为高血压引起的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屏障损害所致。C、尿β2微球蛋白排出增加。β2微球蛋白目前已被公认为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敏感指标。新近发现的严重高血压患者和老年高血压患者可有尿β2微球蛋白明显增加,血压控制后可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