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

时间:2022-06-11 22:19:06 皮肤科 我要投稿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涉及的病种相当多。在治疗前让我们先熟悉下其病因。

  1.感染 病毒感染可致血小板轻至中度减少,系因病毒抑制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并使血小板寿命缩短。

  2.再生障碍 骨髓增生低下,可首先出现血小板减少,而后表现红细胞系和粒细胞系增生低下。

  3.骨髓增生异常 最早出现巨核细胞减少致血小板减少,继而出现红细胞系、粒细胞-单核细胞系病态造血。

  4.骨髓占位性病变 一些恶性肿瘤侵犯骨髓使巨核细胞生成减少和抑制其成熟,表现血小板减少,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癌转移等。

  5.药物引起

  (1)解热镇痛药:安替比林、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吲哚美辛(消炎痛)、保泰松等。

  (2)抗生素类:青霉素、磺胺类、头孢类、四环素类、红霉素类、抗结核药物及氯喹等。

  (3)解痉镇静药物:巴比妥类、氯丙嗪、安定、苯妥英钠、三氟拉嗪、哌替啶(度冷丁)、可待因、氯苯那敏(扑尔敏)、右苯丙胺等。

  (4)心血管用药:利舍平、奎尼和奎尼丁、洋地黄类、硝酸甘油、甲基多巴、二氮嗪等。

  (5)利尿药:双氢克尿噻、螺旋内酯、含汞的利尿药等。 (6)其他:金制剂、麦角、碘化钾、肝素、丙硫氧嘧啶、西咪替丁等。

  (二)发病机制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按发病原理可分为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分布异常、血小板破坏过多和血小板被稀释。

  1.血小板生成减少性血小板减少症 特点是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减少,血小板产生数量和血小板更新率相应低下。

  (1)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病毒感染可致血小板轻至中度减少,系因病毒抑制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并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如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与肝炎病毒损伤骨髓或自身免疫有关。此时主要应治疗原发病,可同时服用维生素C、芦丁、卡巴克洛(安络血)、酚磺乙胺(止血敏)、氨肽素等改善毛细血管脆性的药物。出血严重者可短期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首先出现血小板减少,而后表现红细胞系和粒细胞系增生低下。治疗主要用刺激骨髓增生的药物,如沙格司亭(生白能,GM-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还可用免疫抑制药,如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酮,抗胸腺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最早出现巨核细胞减少致血小板减少,继而出现红细胞系、粒细胞-单核细胞系病态造血。诊断除依靠骨髓穿刺显示有一系或二系病态造血外,应作干细胞培养、染色体检查。治疗根据不同阶段给予刺激造血和诱导分化剂。

  (4)骨髓占位性病变:一些恶性肿瘤侵犯骨髓使巨核细胞生成减少和抑制其成熟,表现血小板减少,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癌转移等。临床有原发病的症状和出血表现。病程中随疾病的缓解血小板可恢复正常。治疗以用联合化疗为主。

  上述内容详细介绍了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得到有效治疗,欢迎广大患者来海军总医院儿科就诊,咨询电话请拨打010-52722055。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