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大师也是标题党?陈寅恪为何考证杨贵妃是否处女入宫?

大师也是标题党?陈寅恪为何考证杨贵妃是否处女入宫?

时间:2022-06-16 23:51:06 皮肤科 我要投稿

大师也是标题党?陈寅恪为何考证杨贵妃是否处女入宫?

中国的学问发展到清代的时候,出现了考据学。

大部分文人埋头到故纸堆之中,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只是为了证明某本书中的某些字是错的,从而达到还原典籍本来面目的目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历来被认为是清朝文字狱对文人的压迫,近来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潜山老人,他认为清朝文字狱对文人的压迫当然存在,不过考据学的兴起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对宋明理学的传承。

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可以放到一边,考据学的兴起和后来的发展确实对近代中国的史学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师也是标题党?陈寅恪为何考证杨贵妃是否处女入宫?

胡适在新文化之后,发起了整理国故的运动。胡适的学生傅斯年创立了史语所。傅斯年在德国留学期间接受了史学家兰克的观念:史学便是史料学。既然史学便是史料学,那么史料的真假便是历史的真假,兰克的说法与中国的考据学相类似,直接嫁接到中国学问上,也是水到渠成。

胡适的另一位学生顾颉刚则是直接按照考据学的传统,从考经推广到对史子集在内的所有古籍全方位的考察,拉开了疑古的大幕,古史辨派从此走上历史舞台,影响至今。

和傅斯年、顾颉刚不同,陈寅恪在欧洲游学期间,学习了欧洲东方学研究的路数,另一方面,他直接继承了钱大昕、王鸣盛等人的路数,将东西方史学研究结合在一起,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这一点上,类似于伯希和。

陈寅恪治学的特点是以小见大,以及强烈的现实关怀。前一点好理解,比如他从李德裕先世的墓志铭之中推论出,安史之乱以前,河北地区已经胡化严重的问题,而中古以来的士大夫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在,移居长安,成为牛李党争的渊薮。

再比如说,他利用最常用的材料——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大唐起居注——还原了唐高祖李渊臣服于突厥的历史事实。

那么,后一点该如何解释呢?

陈寅恪当然没有像钱穆一样,写出对古史的温情与敬意,不过他的感情是充斥在字里行间的。

大师也是标题党?陈寅恪为何考证杨贵妃是否处女入宫?

陈寅恪最著名的一本书——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写道:

西晋永嘉之乱,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至北魏取凉州,而河西文化遂输入于魏······

联系到当时中国的情形,中国的东北、东南,都已经沦陷,被日军占领。不过没有关系,只要西北、西南的文化传承不断,国家就会复兴。此时保留文化种子的地方就是昆明的西南联大。

有人说,这些学者还研究这些,为什么不上前线?二战时期是有学者上前线的,最著名的就是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马克·布洛赫当时已经五十几岁,为了国家上了前线,结果成为纳粹俘虏,被杀害。

马克·布洛赫留给后人深深的惋惜之情,如果他活着,年鉴学派或许还能有很大的作为,他留给世界的不会仅仅是国王神迹、封建社会等等寥寥几本书。

不论是在前线,还是后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作用,而真正负责的人,是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人。

陈寅恪写的书,很多人表示看不进去,也很正常,通常是引用各种资料,作为论据,提取出论点,然后得出几句结论,再进行进一步讨论。

大师也是标题党?陈寅恪为何考证杨贵妃是否处女入宫?

有时候陈寅恪考证的东西确实琐碎,正因为如此,经常受到人们的诟病。钱钟书先生就曾不点名地批评陈寅恪。

钱钟书说:譬如有位大学者在讨论白居易长恨歌时,花费博学和细心来解答杨贵妃入宫时是否处女的问题……今天很难设想这一类问题的解答再会被认为是严肃的文学研究。

钱钟书的批评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不过本来问题就是可以讨论的。

实际上,陈寅恪考证杨贵妃入宫时是否处女这一问题,是对前人的一个回应,同时也是社会关怀的一种体现。

清代有一个大学者朱彝尊,他认为杨贵妃是处女入宫。

大师也是标题党?陈寅恪为何考证杨贵妃是否处女入宫?

陈寅恪回应朱彝尊:杨氏入宫,至早亦必在开元二十六年正月二日。其间相隔至少已越两岁,岂有距离如是长久,既已请期而不亲迎同牢乎?由此观之,朱氏妃以处子入宫似得其实之论,殊不可信从也。

也有人说陈寅恪是想借助此问题来研究李唐皇族的家风,证明汉族与少数民族对女性贞操看法不一样,进而说明李唐皇族是鲜卑化的汉人,与中原习俗不同。这样维护陈寅恪太过于片面了。

陈寅恪学术研究在什么时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当时的女性被贞洁观念压抑了几百年。自明清之降,中国的女性地位日趋下滑。

五四之后,男女平等的思想开始普及,但是由于传统的所在,仍旧不被人重视。那么传统是怎么来的呢?

传统是被塑造出来的。以清朝汉人的思维来看,杨贵妃作为女人,如果进宫成为贵妃的话,必然是处女之身,这样才符合皇室的尊贵,符合所谓传统的思维。

陈寅恪先生真正想说的是:朱彝尊所维护的贞洁观念是错的,中国的传统也不是这样的,唐朝对女人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贞洁观念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

大师也是标题党?陈寅恪为何考证杨贵妃是否处女入宫?

以陈寅恪的学识,怎么可能不知道,汉武帝的母亲在进宫之前就已经嫁人并且生过孩子,汉武帝称帝之后,还曾经亲自驾车迎接同母异父的姐姐。难道这说明汉朝也有异族的血统吗?

汉唐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两个王朝,在王朝性格上是开放的,是包容的,中国想要发展,必须回到汉唐那种包容与开放,这才是陈寅恪考证杨贵妃是否处女与否的真正原因。

说到底,还是陈寅恪的现实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