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周三剑 「名家名著⑳」列御寇的智慧之书--《列子》,第五章汤问(下)
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又名寇,字云,亦作圄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约与郑繻公同时。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的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归同于老庄,被道家尊为前辈 。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列子最早提出宇宙生成四阶段思想;《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等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开创融寓言与哲理为一体的先秦散文文风。
《列子》汤问第五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甘蝇是古代很会射箭的人,一张开弓,走兽便趴下,飞鸟便落地。有个弟子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技巧超过了他的老师。又有一个叫纪昌的人,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飞卫说:“你先学习不眨眼的本领,然后才可以谈射箭的事。”纪昌回家后,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对着上下不停移动的踏板。
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两年以后,即使锥尖碰着眼眶,也不眨一眨眼。他把这个本领告诉了飞卫,飞卫说:“不行,还必须学会看东西,然后才可以学射箭,看小东西能像看大东西一样,看细微的东西能像看显著的东西一样,然后再来告诉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于是纪昌用一根长毛系住一只虱子挂在窗子上,面朝南望这只虱子。十天之中,他所看到的虱子逐渐变大;到三年之后,就像看车轮那么大了。再看别的东西,就都成了丘陵和高山。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于是他用燕国的牛角装饰的弓、楚国的蓬草做的箭去射那只虱子,正好穿透了虱子的心脏,而挂虱子的长毛却没有断。他又把这个本领报告了飞卫,飞卫高高地跳起来拍着胸脯说:“你已经得到本领了!”
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端锋相触,而坠于地,而尘不扬。
纪昌完全学到了飞卫的技艺之后,心想天下能够和自己相敌的,只有飞卫一个人了,于是阴谋杀害飞卫,有一次在野外碰到了,两人互相射箭,箭头在半道相撞,坠落到地上,连尘土也没有被扬起来。
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扞之,而无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途,请为父子。克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飞卫的箭先射完了,纪昌不还留下一支,他射出这支箭后,飞卫用一根草刺的尖端去抵挡,一点不差地挡住了箭。于是两人流着眼泪扔掉了弓,在路上互相跪拜,请求结为父子,并割臂发誓,不得把技巧传给他人。
不射的神箭
这个故事,出自日本作家中岛敦的小说《名人传》。而《名人传》就是对《列子》中《纪昌学射》这个故事的再创作。
《名人传》节选欣赏:
一边相拥而泣,飞卫心里一面想,最好能够给这个居心叵测的爱徒一个新的目标来转移他的注意,否则难保他不会再度向自己偷袭。
于是他就向这个危险的弟子说:“我所能够传授给你的射术,已经全部都教给你了,如果想学更高深的射术之道,你就向西方走,在峻峭的霍山顶住着我的老师甘蝇,他的射艺应该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和老师甘蝇的射术一比较,我们的射术几乎可说是如同儿戏,现在除了甘蝇之外,也没有人配当我们的老师了。”
纪昌听完了飞卫的话,立刻就朝西方出发了。飞卫竟然说在那个人面前我们的技艺就如同儿戏,这简直是太伤害我的自尊心了!如果飞卫所讲的是事实,那么我距离天下第一这个目标可还有一段距离啊!就算我在他面前如同儿戏,无论如何也要找他较量一番。纪昌满怀忿忿不平,一心一意地急着赶路。一路攀山越岭,脚受伤了也不管,一山翻过一山,终于在一个月之后到达霍山顶。
迎接满心不服气的纪昌是一对柔和的眼光,这个老人走起路来步伐蹒跚,年纪看起来不只一百岁,弯腰走路时,雪白的胡子都已经曳到地面上了。
纪昌心想,或许老人已经聋了也说不定,于是放大声音告诉老人自己的来意,把自己想让他看看射术的来意说明之后,急燥的纪昌也不等对方的回答,就突然拔出背上的弓搭上石矢,朝着高空中飞过的群鸟射击,随着拉动弓弦,从碧空中掉下五只大鸟。
“还算不错!”老人微笑着说,“不过,这只是所谓的射之射,还没有到达不射之射的境界。”
老人带着不服气的纪昌爬上离山巅二百步的绝壁,从这片有千万仞高的峭壁往下看,下面的河流看起来宛如一条细丝,脚底下的景物是那么渺小,不禁使人头昏目眩。
老人站在一块突出于断崖的岩石上,回头向纪昌说:“你站到这里来,把刚才表演的那一套射术再做一遍给我看。”
于是老人和纪昌交换位置,当纪昌站上那块危石时,赶到脚下的石头微微颤动;一吸气拉开弓时,从崖端落下了一块小石头,看到这种情况,纪昌不由得趴在石头上,手脚哆嗦,全身冷汗直流。
老人笑着回答说:“如果需要使用弓箭,那就是射之射;在不射之射里,弓和箭都是不需要的。”
这个时候高空处刚好有一只鸢自在优游得盘旋在他们头顶上,由于距离很远,看起来就像一粒芝麻那么小。甘蝇拉开无形之弓,双手张开犹如满月状,眼看着空中的鸢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便像一粒小石子般的掉落下来。 纪昌肃然起敬,今天才算开了眼界,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艺道。
纪昌留在老人身边有九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是如何进德修业,谁也不知道。 九年之后,纪昌从山上回来的时候,每个人见到他都大吃一惊,从前那副自负得有点令人讨厌的神气,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容貌宛如一具木偶。
当纪昌过访许久不见的老师飞卫时,飞卫一见纪昌也不禁感叹:“现在的你已经是真正的天下名人,我也是望尘莫及、甘拜下风了。”
邯郸都城的居民,人人都高兴地迎接天下名人纪昌回来,并且期待着纪昌表演射艺,大家都相信这次一定可以大开眼界。 可是纪昌却令大家大失所望,连弓箭都没有再碰一下,九年前到山上时所携带的弓,也不知道丢到什么地方去了。有人问他是什么原因,他懒洋洋地回答说:“至为无为,至言无言,至射无射,是以不射。”
果然,邯郸都城的人士对于他的说法马上有所反应,认为这正是恰如其分,他们已不执弓的名人自夸,也就是说以纪昌为傲,纪昌越是不去谈弓箭,大家越是称赞他是天下无敌手。 各种传闻从人们的口中一个传过一个,每天晚上过了三更时,纪昌家的屋顶上就会站着一个人,手执弓箭并发出弓弦之音,大家都说这是射道之神在主人公睡着了之后离开体内,彻夜守护以抵挡妖魔鬼怪的侵犯;
甚至还有更神奇的传说,由住在纪昌家附近的人家传了出来,他说有一天晚上,在空中看到纪昌驾着云,更稀奇的是,他手里拿着弓,和古时候的名人后羿与养由基二个人比射道,当时三个名手射出去的箭,在夜空中泛着三道青白色的光芒,朝着参宿和天狼星之间消失而去。
还有一件事,是一个小偷传出来的!有天晚上,小偷潜入纪昌家,突然有一道白光闪出来,打在小偷的额头上,吓得他落荒而逃。所以,在纪昌的四周围,一些心存邪念的人全都逃之夭夭,歹徒走到那附近都怕得绕道而行,聪明的鸟也不敢从他家上空飞过去。
在一片盛名中,名人纪昌逐渐老去,他的心早就远离射之道,而进入一种恬淡虚静的领域里,他的神情更像木偶了,话也更少了,最后连到底有没有呼吸都令人怀疑。“无我无他之别,无是无非之分;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合而为一。”这就是名人晚年的写照。
离开甘蝇师父的四十年之后,纪昌静静的、诚如烟雾般,寂静地死去了。
在这四十年之间,他绝口不谈射术之事,不但说都不曾说,连弓箭也没有再碰一下,有关于老人晚年的传闻不少,但是为了避免和古书上的记载有出入,因此在这里只提一件老人在无为无射之后所发生的一件奇怪的题外话。
这件事是这样的:大约在他去世前二年左右,有一天纪昌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时,在朋友家里看到一件东西,这东西看起来很眼熟,却想不起来叫什么,也想不出来究竟是什么用途,于是他就向主人询问:“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途呢?”
主人以为客人纪昌开玩笑,大笑几声也不予回答,老纪昌很认真的再问一次,即使是很诚意的询问,对方仍然摆出一副暧昧的笑容,当纪昌第三度以认真的态度重复这个问题时,主人的脸上开始出现了惊愕的神色,他一想到这些,几近狼狈的叫了出来:“夫子你.......你是古今无双的射手,果真把弓和箭都忘记了吗?啊!连弓的名称、用途都忘了吗?”
在这件事情传出来之后,在邯郸的都城里,画家都把画笔收起来,乐师剪断了琴弦,工匠也耻于使用规矩了。
泰豆心法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造父之始从习御也,执礼甚稗,泰豆三年不告。
造父的老师叫泰豆氏,造父一开始跟随他学习驾车时,所持礼仪十分谦卑,但泰豆三年也没有教他。
造父执礼愈谨,乃告之曰:“古诗言:‘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汝先观吾趣。趣如事,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
造父持礼更加谨慎,泰豆才告诉他说:“古诗说:‘优秀弓匠的弟子,一定要先学习做簸箕;优秀冶匠的弟子,一定要先学习做皮衣。’你先看我快步行走。如果能和我一样地快步行走,然后才可以掌握缰绳,驾驭马匹。”
造父曰:“唯命所从。”泰豆乃立木为途,仅可容足;计步而置。履之而行。趣走往还,无跌失也。造父学子,三日尽其巧。
造父说:“一切听您的命令。”泰豆于是把木棍立起来作道路,木桩上只能放一只脚,根据步伐大小放置,然后踩在木桩上行走,来回快跑,也没有跌落下来。造父学习这个技巧,三天就完全学到手了。
泰豆叹曰:“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嚷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
泰豆赞叹说:“你怎么这么灵敏呀?掌握得真快啊!凡是要驾御马车的,也要像这样子。刚才你在木桩上走路时,踩得稳的是脚,指挥者是心。把这推广到驾车上,在协调缰绳和衔铁的时候,快慢与口令相和谐,正确的指挥发于心胸之内,而掌握节拍在于手臂之间。
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得之于衔,应之于辔;得之于辔,应之于手;得之于手,应之于心。
体内有了适中的思虑,身外符合马匹的情性,所以能进退遵循绳墨,旋曲符合规矩,选择道路,长途奔驰,气力绰绰有余,这才是真正掌握了驾车的技巧。在衔铁上得到信号,马上就能在缰绳上有所回应;在缰绳上得到信号,马上就能在乎上有所回应。在手上得到信号,马上就在心上有所回应。
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这样就用不着眼睛看,用不着鞭子赶,心情闲适,身体正直,六匹马的缰绳不乱,二十四只马蹄的步伐没有误差,回转与进退,没有不符合节拍的。
然后舆轮之外可使无余辙,马蹄之外可使无余地;未尝觉山谷之险,原隰之夷,视之一也。吾术穷矣。汝其识之!”
然后,可以使车轮之外没有其它痕迹,可以使马蹄之外没有其它地面也照样能行走,并没有觉得山谷的艰险和原野的平坦,看上去完全一样。我的技巧没有了,你好好记住吧!”
来丹报仇
魏黑卵以暱嫌杀丘邴章。丘邴章之子来丹谋报父之仇。丹气甚猛,形甚露,计粒而食,顺风而趋。虽怒,不能称兵以报之。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屠黑卵。
魏黑卵因私怨杀死了丘邴章,丘邴章的儿子来丹准备为父亲报仇。来丹的气势非常勇猛,但形体却十分羸弱,数着米粒儿吃饭,顺着风才能走路。虽然愤怒,却不能举起武器去报复。又不愿意借用别人的力量,发誓要亲手用剑杀死黑卵。
黑卵悍志绝众,九抗百夫,节骨皮肉,非人类也。延颈承刀,披胸受矢,铓锷摧屈,而体无痕挞。
魏黑卵志气强悍超过了所有的人,力量也能抗击一百个敌手,筋骨皮肉,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抵挡的。他伸长颈项迎接刀砍,敞开胸脯接受箭击,刀剑的锋刃被损坏弯曲,他的身体却没有一点被击过的痕迹。
负其材力,视来丹犹雏鷇也。来丹之友申他曰:“子怨黑卵至矣,黑卵之易子过矣,将奚谋焉?”
依仗着自己的本领和力气,把来丹看作是一只刚出壳的小鸟,来丹的朋友申他说:“你怨恨黑卵到了极点,黑卵小瞧你也太过分了,你打算怎么办呢?”
来丹垂涕曰:“愿子为我谋。”申他曰:‘吾闻卫孔周其祖得殷帝之宝剑,一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奚不请焉?”
来丹流着眼泪说:“希望你替我想想办法。”申他说:“我听说卫国孔周的祖先得到了殷代天子的宝剑,一个小孩佩带着它,打退了三军的官兵,为什么不去求他呢?”
来丹遂适卫,见孔周,执仆御之礼,请先纳妻子,后言所欲。
于是来丹去了卫国,见到了孔周,行奴仆的大礼,请求把妻子儿女抵押给他,再谈要求什么。
孔周曰:“吾有三剑,唯子所译;皆不能杀人,且先言其状。
孔周说:“我有三把剑,任由你去选择,但都杀不死人。姑且先说说它们的情况。
一曰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二曰承影,将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际,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其所触也,窃窃然有声,经物而物不疾也。
一把剑叫含光,看它看不见,用它不觉得它存在。它触碰到物体,你完全感觉不到物体有实体,它从体内经过也没有感觉。另一把剑叫承影,在清晨天将亮的时候,或傍晚天将暗的时候,面向北观察它,淡淡地似乎有件东西存在着,但看不清它的形状。它触碰到物体,清清楚楚有点声音,它从体内经过,却不觉得疼痛。
三曰宵练,方昼则见影而不见光,方夜见光而不见形。其触物也,騞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
再一把剑叫宵练,白天能看见它的影子但看不到亮光,夜间能看见它的亮光,但看不见它的形状。它触碰到身体,咔嚓一下就过去了,一过去就又合起来,虽然能感觉到疼痛,但刀刃上却没有沾上一丝血迹。
此三宝者,传之十三世矣,而无施于事。匣而藏之,未尝启封,”来丹曰:“虽然,吾必请其下者。”
这三把宝剑,已经传了十三代了,也没有使用过,放在匣子里珍藏着,从未打开。”来丹说:“即使是这样,我还是要借用最次的一把。”
孔周乃归其妻子,与斋七日。晏阴之间,跪而授其下剑,来丹再拜受之以归。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
于是孔周把他的妻子儿女还给了他,同他一起斋戒七天,在一个半晴半阴的天气,跪着拿给他最次的剑,来丹两次拜谢后接受了剑返回家中。从此来丹便拿着剑跟踪黑卵,一天黑卵喝醉了酒躺在窗下,
自颈至腰三斩之。黑卵不觉。来丹以黑卵之死,趣而退。遇黑卵之子于门,击之三下,如投虚。
来丹从颈项到腰间斩了黑卵三刀,黑卵也没有觉察。来丹以为黑卵死了,急忙离开,在门口却碰上了黑卵的儿子,于是又用剑砍了他三下,好像是砍到了虚空一样。
黑卵之子方笑曰:“汝何蚩而三招予?”来丹知剑之不能杀人也,叹而归。
黑卵的儿子这才笑着说:“你傻乎乎地向我三次招手干什么?”来丹明白这剑真的杀不死人了,哀叹着回了家。
黑卵既醒,怒其妻曰:“醉而露我,使人嗌疾而腰急。”其子曰:“畴昔来丹之来。遇我于门,三招我,亦使我体疾而支强,彼其厌我哉!”
黑卵醒来后,向他妻子发火说:“你趁我喝醉时脱光了我的衣服,使我咽喉堵塞,腰也疼痛了。”他儿子说:“刚才来丹来过,在门口碰上了我,三次向我招手,也使我身体疼痛,四肢麻木。他难道是用什么法术来制服我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