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简称
甲亢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简称,是由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分泌甲状腺激素(TH)过多,造成机体的神经、循环及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发病率高达1%。本病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4~6,主要危害20岁至40岁人群,是仅次于糖尿病的一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多数甲亢起病缓慢,亦有急性发病。
甲亢病在中医上叫瘿病,系指颈前肿大,结而成块的一种病症。包括"瘿囊","瘿瘤"和"瘿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甲状腺肿大的一类疾病,包括甲状腺瘤,单纯性甲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等病,统属"瘿病"范畴。
甲亢有许多类型,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发病与遗传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但是否出现甲亢的症状还和一些诱发因素(环境因素)有关。如果避免这些诱发因素有可能不出现甲亢症状,或延迟出现甲亢症状,或减轻甲亢的症状。甲亢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甲亢通常是指功能亢进性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而言,临床上最多见。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两种学说:
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学说,认为本病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但通过测定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偏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兴奋试验无反应、垂体切除仍可发生甲亢等事实否定了这一传统学说。
②免疫学说认为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代研究证明:本病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因感染、精神创伤等应激因素而诱发,属于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所致的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同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曾有204例本病患者的调查表明,60%的患者有家族素质倾向。
中医将本病归于"瘿瘤"范畴,其发病原因首先在于患者身体阴亏,肾阴不足,水(肾)不涵木(肝),肝阴失敛。在此基础上,复遭情志失调,精神内伤所致。《诸病源候论·瘿候》说:"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说明中医早就认识到情绪和精神因素对甲亢发生的影响。情志抑郁,肝失疏泄,使机体气机不畅而形成气滞。气机郁滞,不能输布津液,凝聚成痰,壅滞经络,结于项下而成瘿。
常见的诱发因素有:
(1)感染:如感冒、扁桃腺炎、肺炎等。
(2)外伤:如车祸、创伤等。
(3)精神刺激:如精神紧张、忧虑等。
(4)过度疲劳:如过度劳累等。
(5)怀孕:怀孕早期可能诱发或加重甲亢。
(6)碘摄入过多:如大量吃海带等海产品。
(7)某些药物:如乙胺碘呋酮等。甲亢病的症状(病理表现)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腺泡细胞病态分解过量的甲状腺素,随血循环进入组织器官中,引起糖,脂,蛋白质,水盐,维生素代谢的紊乱,及循环,消化,造血,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紊乱,因而出现多食,多汗,面部烘热,消瘦,疲倦乏力,心悸,口渴,甲状腺肿大,突眼,烦躁,抑郁,手舌颤动,腹泻等组织代谢增高,神经兴奋性增强的一组全身症状及局部病理体征。病理上呈弥漫性,结节性或混合性甲状腺肿,或有多种脏器与组织病变,伴有过高的甲状腺激素随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这种病由于病程长,痛苦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甲亢的消化系统临床表现:
甲亢的消化系统表现有的病人为胃纳亢进、多食易饥,但因消耗大于摄入,因此患者多体重明显下降,疲倦无力。而一些老年患者则可见食欲减退,厌食,极度消瘦,呈恶液质状态。由于甲状腺激素直接作用于胃肠,使胃肠蠕动快,消化吸收不良,患者往往大便次数增多且呈糊状,并含有不消化食物,少数有脂肪泻。当甲状腺明显肿大压迫食管时,可出现吞咽梗塞症状。有的病人可致肝功能异常,发生甲亢性肝病。
中医认为:甲亢的发病与情志和体质有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与肝,肾,心,脾有直接的关系),中医所说的情志因素是指: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或长期思想忧郁,精神压抑,七情不遂而导致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火随气窜,上攻于头,所以患者表现出急躁易怒,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头晕,眼花等症状;倘若肝火旺盛灼伤胃阴,胃火积盛则消谷善饥,所以患者有饭量增高大便次数增多的现象;脾为后天之本,如果脾气虚弱,四肢肌肉便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就会表现出消瘦,乏力;肝与肾同源,肝阴亏损肾阴就不足,所以导致男同志遗精甚至阳痿;如果长期忧虑则伤心,心肾阴虚,神失内守,就会有心悸,心慌,失眠多梦等症状。体质因素是指素体阴虚,特别是女同志,因为处在发育,妊娠,哺乳期的女性体质较虚弱,一旦有气郁,就容易化火,肝火亢盛则灼伤阴血,这样就容易至病,所以甲亢病病人的男女比例为1:6。甲亢病的危害
①引发糖尿病:甲状腺激素可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甲亢时超生理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拮抗胰岛素的作用更强,并且可以促进肠葡萄糖的吸收及促进糖原异生,因此引起血糖增高,导致糖尿病。
②引发心血管病:因为心肌细胞上T3受体较多,所以心血管系统对过量甲状腺激素的反应较强,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的负担加重。甲状腺激素长期作用心脏,容易导致心脏变得扩大,出现心房纤颤,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而死亡。
③引发肝病:甲亢引起肝脏损害的原因是:A甲亢时氧消耗增多,致使肝脏相对供氧不足。B甲亢时分解代谢明显增加,造成肝糖原耗损增加,各种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消耗过多。C甲亢病人由于心力衰竭致使肝静脉淤血及肝小叶中央坏死。D并发感染和休克。
④引发肾小管性酸中毒:甲亢(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自身免疫病变部位不仅限于甲状腺,也同时发生在肾小管。肾小管的病变导致肾小管酸化尿液的功能障碍,即酸性物质不能由肾小管分泌出来随尿液排泄,因此积蓄在血液中而导致酸中毒。
⑤引发性功能障碍:大约有70%的男性患者出现性欲减退或伴有阳痿;75%的女性患者出现月经紊乱或闭经。
⑥引发其他疾病:甲亢控制不好的病人,蛋白质和钙磷代谢负平衡,将发生骨质稀疏。病人主诉骨痛,腰痛,腰椎拍片为压缩性骨折,摔跤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长期甲亢控制不好的病人,全身各个脏器受到影响,功能衰竭,全身营养不良,很容易发生感染。在外因(感染,劳累,各种应激)作用下,会发生甲亢危机,表现为高热,腹泻,瞻妄甚至昏迷,合并心衰,休克和黄疸者,预后不佳,死亡率较高。
甲亢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由于病因不明,西医目前对甲亢病的临床治疗方案都是直接围绕着降低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而设计的。其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放射碘,药物三种:
①手术治疗。即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切除多少甲状腺组织,全凭医生概念,估计,残留甲状腺组织代偿力每个人各有差异,时而有甲亢复发和永久甲减发生。
②放射碘131治疗,即是口服放射碘90%集中浓聚在甲状腺组织中通过β射线使部份甲状腺遭到毁坏,而失去生理功能,从而减少血液及组织中的甲状腺激素的量。碘131剂量难以掌握,大剂量碘131治疗后期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甲减发生率很高;小剂量碘131治疗的效果,而且并不优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而且有同样高的并发症。
③西药物治疗。常用他巴唑,丙基硫氧嘧啶等,主要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降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治疗显效慢,疗程长,主症状控制需持续服药2~3年,然后缓慢停药,停药者永久缓解率仅占40%左右。
甲亢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甲亢主要是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辨证论治。甲亢的证型演变有这样的规律:病初以肝郁,痰结为主,治宜理气化痰,软坚散结;之后则耗气伤阴;治宜益气滋阴,活血化瘀;再后则阴精亏耗,治宜柔肝滋肾为主。如用逍遥散合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痰结型甲亢病;用生脉饮合六味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甲亢病。用六味地黄丸或天王补心丹治疗阴虚阳亢型甲亢病等,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多,涉及脏腑广,且虚实错杂,在病理上传变迅速,证型演变交错复杂,故临床不能拘泥于分型论治,否则遣方用药上容易导致顾此失彼。治疗本病更应该注重整体辨证施治,以疏肝补肾为主,健脾润肺为辅,通过解郁理气,化痰活瘀,软坚散结,滋阴养血和补益元气,这样才能标本同治,攻补兼施。并通过治本,即调整机体内部五脏之间生克制化关系,使其恢复相对的平衡状态,达到治病求本和永不复发之目的。
中西药结合治疗甲亢病的好处
甲亢病是一种机体系统功能紊乱性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表明:由于情志内伤,导致气机阻滞,引起经络不畅,致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局部紊乱而发生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缷所致。西药治疗直接针对削弱甲状腺功能入手,简单直接,见效快,但局限在于治标不致本,副作用很大,如白细胞减少,药物性皮疹,关节疼痛,胃肠道疾病,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以及药物性肝脏损害等,甚至可能导致不可逆永久性损伤。中医治疗虽然重视整体调节平衡,能够针对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以及能量代谢进行调节,但见效相对药效较慢,若患者缺乏足够信心,则易使药效大打折扣。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方面发挥西药见效快的优势,另一方面中药也可以将西药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程度,促使患者信心倍增,更有利于中药发挥治本的优势,从而缩短疗程,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