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得了抽动症,担心啊,求助
一:社会心理因素可以造成或者诱发抽动症。
一是母亲孕期遭受某些应激事件,如家庭暴力、过度惊吓、突如其来的精神刺激,严重的妊娠反应,特别是妊娠头三个月的严重妊娠反应是导致子代发生抽动障碍的高危因素。
二是婴儿出生后的应激,如产伤、惊吓、高烧、抽搐等因素均可导致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生。
三是儿童受到精神创伤,长时间过度的精神紧张,意外事件的刺激,脑外伤等可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
四是营养达不到大脑功能的需求,如必需的氨基酸、牛黄酸、必需脂肪酸、卵磷脂、铁、锌等摄入量过少,就会影响脑功能,可能会造成或诱发抽动症。
另外,由于长期服用或者大剂量服用中枢神经兴奋剂,或长期大剂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利他林、匹莫林等可引起抽动症。
二;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主要表现是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突然、快速、重复的抽动,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行为改变等症状。早期以面部为主,继之颈肩部,渐至躯干、四肢。面部肌肉抽动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缩鼻、做怪相等;头颈部肌肉抽动则为点头、摇头、扭头、挺脖子、耸肩等;躯干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下肢则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喉部抽动则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吼叫、吭吭,或随地吐唾沫,或不由自主骂人等。
以上各组症状,有人同时出现,有人是先有一组症状,一段时间后换一组或加一组症状。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用意识可以短暂控制,入睡后抽动消失,情绪紧张时加重。有极少数患儿还可有裸露癖、遗尿、攻击性及行为幼稚、焦虑、抑郁、纪律问题、狂燥、恐怖症、口吃、自残行为等。
三:治疗]
1.抽动综合征不治疗能自愈吗?
抽动——秽语综合征确实有自愈倾向,但实际上自愈率较低,而且从发病到青春期有10年左右的时间,期间病情变化是多样的。特别是有行为异常的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活动,不由自主地做出损害别人利益、甚至危害生命安全的事。再者由于注意力的不集中及无目的活动太多,造成学习困难、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业,对成年后进入社会十分不利。所以孩子患抽动——秽语综合征后,家长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治疗,早期用药,合理用药。
2.我们是怎样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
经过十年的临床实践,我们总结出本证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肝失调最为明显,风、火、痰、湿代谢失常,聚积体内而发病,故本症以风火痰湿为标,肝、脾、肾三脏为本。本症特点是病情复杂,往往三脏合病,虚实并见,风火痰湿并存,且症候时轻时重,变化多端。在治疗上,我们选用纯中药制剂羚羊止抽丸,以清肝泻火、熄风镇惊、清火涤痰、平肝安神、论治本病,收到良好的效果,每2个月为一疗程,一般需坚持服用3-6个疗程。
3.目前西药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情况如何?
目前西医治疗均为控制症状,进行病因治疗的尚未报告。常用药有氟哌叮醇、泰必利,但其副作用较明显,如动作缓慢、肌张力增强、张口困难等,严重者可影响继续治疗。同时服用安坦可减少副作用。西药作用于神经递质及受体,控制症状较快,因作用无选择性,在控制症状的同时有明显的副作用。
4.抽动——秽语综合征预后怎样?
经过积极、适当的治疗,抽动症可在4-6个月内减轻并逐渐被控制。一般不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及时治疗至青春期大部分可逐渐缓解,只有少数延至成年,直至终身。总体来说,症状越复杂治疗难度越大,如伴有秽语,强迫症状,重复语言等,治疗时间需要更长。疗程越长,疗效越明显。总之,发生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儿,应积极配合医生,及时治疗。
四:预防:
1.预防外感能减少抽动
感冒是抽动综合征的诱发原因之一,当服药使大部分症状得到控制后,一次外感又可以使症状加重,所以预防感冒可以减少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作。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时加减衣服避免着凉受热;流感流行期间不到或尽量少到共公场所;一旦有感冒症状也不要着急,尽快用药物控制刺激症状,如滴眼药水防结膜充血诱发眼部症状;含片含化以减轻咽部刺激症状。同时用抗毒药物,目前以中药汤剂效果最好,以减轻或防止病毒血症,保护脑组织,防止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再发或加重。
2.及时接种疫苗可减少抽动综合征的发作吗?
国内处资料均显示,一些传染病是多发性抽动发作的诱因。特别是一些病毒性传染,如病毒性肝炎、腮腺炎、风疹、水痘、各种脑炎等。有人推测,病毒感染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纹状体功能与结构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预防病毒感染在防止抽动---秽语综合征方面尤显重要。及时接种疫苗是比较可靠的预防措施。当孩子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后,应及时接种各种肝炎疫苗、脑炎疫苗等,患儿被水痘、风疹、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时,及时服用中药汤剂以尽快代谢病毒,祛除病毒感染,减弱病毒对机体的损伤。
五:注意事项]
1.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家长应注意什么?
首先家长应保持冷静。虽然此病治疗比较麻烦,但大部分预后良好,特别不要在孩子面前讲此病的难治性。另外,家长要理解孩子,不要认为孩子是故意捣乱而大声斥责,这样只能使病情加重或反复。另外,夫妻吵架、激烈的枪击片、武打片、动画片、恐怖电影及小说、电子游戏均对孩子不利,家长要尽量避免此类因素对孩子的影响。个别患儿有自残及伤害他人行为,家长要把利器、木棒等放在适当位置,不让孩子容易拿到。另外,也不要认为孩子有病就过分溺爱,顺从,此类患儿多任性、固执,如不注意纠正,易有不良影响。另外,感冒可诱发或加重此病,因此家长要督促孩子适时添加衣服,避免受凉感冒。
2.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自己应注意什么?
(1)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自己的病是可以治好的,积极主动地配合家长和医生的治疗。2、了解自己的症状是因疾病而致,同学们是可以理解的,不要自卑,主动和同学交往,以增进友谊。3、当影响学习成绩下降时,要知道是暂时的,通过努力后会赶上去的。4、避免情绪波动,平时少看电视,不玩游戏机,不看恐怖影视剧,与同学和善相处,不打架斗殴。5、预防感冒。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少到公共场所,及时增减衣服等。
2.抽动——秽语缩合征患儿的教师应注意什么?
老师大部分时间直接面对学生,加之老师职业特长更善于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当上课本应聚精会神时,有的同学挤眉弄眼,咧嘴耸肩,或有不该有的肢体动作时,先不要批评,应认真观察,如频繁交替进行(无规律性),或有异常喉音时,要考虑到孩子可能是病态,提醒家长及时到医院就诊。当确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后,老师要出于爱心,对患儿更加爱护,并提醒同学们不要因患儿的怪异动作而哄笑、讥讽、看不起。要主动与患儿接触,帮助其解决由于疾病带来的生活和学习上的不便。如帮助打饭、补课等。在学习上有所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家庭和学校社会的温馨对患儿心理健康发育非常重要。
3.哪些食物适合于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食用?
(1)动物脑子及骨髓:蒸煮均可,常食可益肾填髓,提高注意力及记忆力。
(2)鲜鱼清蒸:鱼类含有许多有益于智力开发的物质,清蒸食用,成分破坏少,有益智作用。
(3)莲子百合粥:上两药加粳米共煮成粥,每晨1次,有补脾肾、安心神之功。
(4)茯苓山药粥:茯苓粉与鲜山药共煮加玉米面适量熬成粥,可健脾助运,以消痰湿。
4.哪些食物不适于抽动综合征患儿食用?
煎炸食品:煎炸类食品干燥,燥则伤津,使本已虚之阴津再耗,则对病不利。
肥甘厚味:油腻香甜的食物易生痰蚀。
生冷食品:生冷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失常。
|2009-11-28 15:44:27
韬妈咪
回答者:
楼上的妈妈好细致啊!学习了!祝楼主的孩子健康!我个人认为楼主一味的担心不能帮助到孩子的,还是换家专业的医院再确诊一下,也许会有良医有更好的建议。
|2009-11-28 15:47:53
苏心妈
回答者:
抽动症概述】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etes),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较女性多,比例为(3-4): 1。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随着病情进展,抽动逐渐多样化,轮替出现如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发声抽动常有多种,具有爆发性反复发声,清噪子和呼噜声,个别音节,字句不清,重音不当或不断口出秽语,性格多急躁、任性和易怒。常伴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成绩下降。严重时动作和发音影响学习和课堂秩序,抽动症症状呈波动性、进行性、慢性过程。
抽动症有哪些危害】
1、抽动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抽动症症状的表现常常被同学嘲笑.奚落.使患儿产生自卑,性格孤辟.久而久之孩子变的孤独.不愿与人接触,甚至对嘲笑者产生报复、敌视心理,这样很容易使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2、抽动症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的不及格,甚至留级。给孩子及家长都带来很大的痛苦。
抽动症容易误诊】
1、医生对此病不熟悉,以致被多种多样的症状所迷惑。将喉肌抽动所导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误诊为眼结膜炎;动鼻误诊为慢性鼻炎等。
2、家长对此症的不认同。很少因为不停眨眼、耸肩而就诊者,多认为是不良习惯。当到医院看其他病时,被医生发现而询问有关情况时,家长多不配合回答,多被告之“没事,就有点小毛病”。医生告诉家长后,家长多不信任,而反对就诊,从而使确诊时间后延。
3、病人对症状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当轻患者有意掩盖其抽动症状时,使家长及医生不易察觉。
4、某些医生认为抽动-秽语综合症必须具备秽语,但实际上只有1/3患者在发病几年后才出现秽语现象。
儿童抽动症是怎么样引起的】
以下列出的一些主要因素可引起儿童抽动症,这些因素是:
1、孕产因素:母孕期高热、难产史、生后窒息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剖宫产等。
2、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等。
3、精神因素:惊吓、情绪激动、忧伤、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性的动画片等。
4、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等。
5、其他:如癫痫、外伤、一氧化碳中毒、中毒性消化不良、过敏等。
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儿童多动症的区别】
儿童多动症比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率高,所以人们对多动症的认识较深刻。又因两者名字类似,故易于混淆。但两者发病原因、症状体征均不相同,是绝然不同的两种疾病,必须加以区别。
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其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和性情方面有缺陷。多数患儿从婴幼儿期即表现为易兴奋、睡眠差、喂养困难等,年龄渐大,活动明显增加,且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如穿针、扣钮扣等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冲动,缺乏控制能力;平时好与人争吵,容易激动;不听话,不讲道理,无礼貌,不避危险等;对指试验阳性。
抽动—秽语综合征则是以肌群抽动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合并有多动症状。但儿童多动症绝无抽动的表现,这是两者鉴别的关键。
抽动症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