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时间:2022-06-11 22:18:45 皮肤科 我要投稿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数发病于青壮年,在20~3O岁发病者约占半数。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和多样,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别。但它具有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障碍,情感、行为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感知觉障碍。幻觉见于半数以上的病人,有时可相当顽固。最常见的是幻听,主要是言语性的幻听,分为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等。幻嗅、幻触、幻味较少见。      (2)思维联想障碍。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其特点是病人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思维联想散漫或分裂,缺乏具体性和现实性。病人常表现为胡言乱语,内容散漫离奇,讲话前言不搭后语,令人不知所云,病人写的书信潦草零乱,不成体统,或者有许多不合逻辑的推理和判断,这些与病人的智能状况和文化水平是不相称的。      有时病人可在无外界原因影响下,思维突然中断,即思维中断;或涌现出大量思维并伴有明显不自主感,称强制性思维;有些病人用一些很普通的词或动作,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以外别人无法理解的意义,称病理象征性思维;或将两个或几个完全无关的词拼凑起来,赋予特殊意义,称语词新作。      (3)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不相符,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最早涉及的是较细腻的情感,如对同志欠关心、同情,对亲人欠体贴等。以后,病人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变得迟钝,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减少。随着疾病的发展,病人的情感日益淡漠,甚至对使人莫大痛苦的事情,也表现出惊人的平淡,最后病人可丧失与周围环境的任何情感联系。      (4)意志活动障碍。病人的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变得孤僻、被动、退缩,即意志活动减退。患者开始变得懒于工作和学习,松松垮垮,做事马虎,不遵守劳动纪律,无故迟到或早退,或干脆旷工、逃学,工作或学习成绩下降,对批评满不在乎,好言相劝都置若罔闻,甚至反而勃然大怒。病人懒于料理生活,具体表现为不理发、不洗澡、不更换衣服、不讲卫生。懒于社会活动,不愿走亲访友,不参加集体活动,不爱与人交谈,离群独居,对同事、亲友态度疏远冷淡,缺乏感情。懒的程度有轻有重,早期不易察觉。      (5)妄想。妄想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病人表现为疑神疑鬼,草木皆兵,常常莫名其妙地担心同事、领导、邻居、亲人要迫害他。病人认为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自己是伟人,周围人嫉贤妒才;也可能是与他人有积怨深仇,必须置其于死地;还有的根本就讲不出什么原因。除了嫉妒妄想外,关系妄想、被害妄想、钟情妄想等均可出现,病人感到周围人的言行都针对着他,或者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甚至报纸上刊载的、电影中放映的内容都与自己有关,有的还觉得有特殊的仪器监视他。有些妄想常发生于幻觉基础之上,特别是幻听,听到有人议论、辱骂或者命令他做某事,而病人却对此深信不疑。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一般没有意识障碍,妄想、幻觉和其他思维障碍一般都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无智能障碍,对疾病本身缺乏认识。
精神分裂症病程多迁延并呈进行性发展,如早期发现应尽早给予合理治疗,多数病人预后较为乐观,少数病人由于治疗不及时、不合理,延误了时间,贻误诊断治疗,使病情缓慢进展,给自己、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