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口疮的病因病机
了解口疮发病情况。熟悉口疮的病因病机。掌握口疮的辨证论治。
一、定义:齿龈、舌体、上额,两颊等处出现黄白色 溃疡 ,疼痛流涎或伴有发热为特征。若满口糜烂,色红作痛,称为口糜;溃疡只发生在口疮两侧,称为燕口疮。 二、口疮之病最早见于《内经》。 三、本病西医学称:疱疹性口腔炎(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引起)、溃疡性口炎、口角炎(细菌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病因病机】 病位:心脾胃肾。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舌本,胃经络齿龈。 【诊断】 1. 诊断要点: 口腔内溃疡,大小不等,+疼痛流涎+或伴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 疱疹性口炎:本病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在口腔粘膜上出现水泡,可散在或成簇分布,迅速破溃后形成浅溃疡,上面覆盖有黄白色膜样渗出物,绕以红晕。多伴有发热,可高达 40 ℃ ,局部淋巴结肿大。 【鉴别诊断】 鹅口疮:又程雪口疮,口腔、舌面满布白屑(白色乳状物),一般疼痛不明显。本病为真菌感染所致(白色念珠菌)。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虚实:据起病、病程、口腔溃疡及疼痛程度等区分。 起病急,病程短,溃疡疼痛重,局部灼热者为实证;反之为虚证。 2. 辨脏腑:从溃疡发生部位辨别所属脏腑。舌上、舌边溃疡者多属心;口颊、上颚、齿龈、口角溃烂者,多属脾胃。 二、治疗原则 实证:清热解毒,泻心脾积热;但注意区分心火或脾热。选用药物不同。 三、分型论治 (一)风热乘脾 症状:口颊、上颚、齿龈、口角溃烂为主,甚至满口糜烂+红(周围欣红)+疼(疼痛拒食)+发热、便秘、尿黄+舌质红、苔薄黄。 证候分析: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凉膈散加减(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中焦燥实服之消) 加减:大便不实者,用泻黄散。(石膏、栀子、藿香、防风、甘草等) (二)心火上炎 症状:舌上、舌边溃疡,色赤、疼痛+心经热象(心烦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 证候分析: 治法:清心泻热 方药:泻心导赤散加减 加减:五倍子泻心汤:五倍子、黄芩、黄连、薄荷、大黄。 (三)虚火上炎 症状:口腔溃烂周围色不红或微红,疼痛不甚,反复发作或迁延难愈+阴虚表现(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和或花剥) 证候分析: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加减:养阴生肌散效果特别好。 蛋黄油:治疗各型口疮。蛋黄油的炼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