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表现
小儿脑瘫的表现是什么?以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医院专家的解答。
一、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
运动发育落后表现在粗大运动和(或)精细运动两方面。判断运动发育是否落后的指标很多,每个动作在不同年(月)龄中表现又不一样,但一些主要指标在临床应用时应熟练掌握。正常小儿3个月时能抬头;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静时能在眼前玩弄双手;6~7个月时会独自坐在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个月时会爬,爬时双上肢或下肢交替向移动;1岁时能独自站立;l岁~l岁半时能行走。脑瘫小儿在上述年龄阶段一般都不能达到正常小儿水平。
二、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是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通过被动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肢体,了解其肌张力。小婴儿可握住其前臂摇晃手,根据手的活动范围了解上肢肌张力。测下肢肌张力还可握住小腿摇摆其足,根据足活动的范围判断其张力,张力低时摇晃手足时手足甩动的范围大,张力高时活动范围小。
还可根据关节活动范围大小来判断,被动运动关节若活动范围大,说明肌张力低,关节活动范围小,活动受限说明肌张力高。了解上肢肩关节活动范围可检查"围巾征",观察肘关节与躯干正中线的关系,了解下肢肌张力可检查外展角、胭窝角、足跟触耳试验及足背屈角。
三、姿势异常
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俯卧位 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延缓消失,婴儿时期(3~4个月以后)表现为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或不能抬头,双上肢不能支撑躯干,肩部着床,臀部高举;或上肢内旋、屈曲,两手握拳,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足尖朝内;也可表现为一侧异常,一侧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图中所示为左侧受累。
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表现与痉挛型不同,在第一年内,常安静躺着,几乎没有自主运动,仰卧位时其姿势与痉挛型相反,表现为下肢屈曲,髋外展,踝背屈。抱起呈直立位时,能控制头在正中位。
四、反射异常
痉挛型脑瘫小儿深反射(膝反射、二头肌反射、跟腱反射等)活跃或亢进,有时还可引出踝阵挛及Babinski征,脑瘫小儿各种保护性反射延缓出现或不出现。正常小儿1个月扶成直立位时,小儿能竖头,4个月直立位时将小儿躯干向左右倾斜时头能保持正中位。脑性瘫痪小儿不出现此反射。正常4~5个月小儿扶成坐位时,如突然向一侧倾斜其躯体时,能伸出上肢,做支持躯体的姿势,而脑瘫小儿不出现此动作。8~9个月的正常小儿能引出"降落伞反射",脑性瘫痪小儿不能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