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脉管炎与静脉曲张

脉管炎与静脉曲张

时间:2022-06-11 22:18:33 皮肤科 我要投稿

脉管炎与静脉曲张

Home > 医疗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脉管炎与静脉曲张 > Page 7

脉管炎与静脉曲张 分类

常用活血化瘀中药 (20) 常用温阳祛寒药 (8) 常用祛风湿中药 (15)

资料

#2353. 脉管炎疼痛的类型及其治疗和处理 (1)疼痛的类型
①缺血性疼痛,通常在夜晚发作,故又称静息痛或休息痛,是肢体长期慢性缺血所致的持续性疼痛。
②缺血性神经炎,为剧烈刺痛并向远端放谢,并有蚁行感,烧灼感,麻木感。系神经长时间缺血所致。
③感染性疼痛,为尖锐刺痛,是由于组织坏死、溃疡继发感染、炎症浸润引起。
④濒死性疼痛,是一种难于忍受的疼痛,同时伴大块组织坏死,当坏死很严重时则疼痛缓解。
(2)治疗方法:除应用解痉镇痛药,如去痛片、强痛定、玄胡止痛片、阿托品、654-2等以外,尚可应用下列药物及方法。
①鲁米那0.1g肌注;②冬眠灵25-50mg肌注;③普鲁卡因1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0ml中静脉点滴;④曲马多50-100mg,肌肉注射。
并及时清除创面上的坏死组织,应用利多卡因2ml,庆大霉素2ml,口服蜂皇浆2ml,混合染制药纱布换药,并使肢体平放。
还可口服有关理气活血止痛的中药或配合针灸疗法等共同达到止痛的目的。当然要彻底止痛,关键还必须改善肢体血液循体,并应用有效抗菌素,控制脉管炎合并的感染。

#2354. 维生素C治疗脉管炎的功效 维生素C在体内易氧化成脱氢维生素C,而脱氢维生素C又可在体内还原成维生素C,从而在体内形成一个氧化--还原体系。这个体系对细胞呼吸、各种代谢及酶的活动起重要作用。维生素C能提高细胞内cAMP或cGMP含量,提高免疫功能,增强肌体抗感染和解毒能力,促进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合成,有利于溃疡的修复和创面愈合。维生素C还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所以维生素C是治疗脉管炎的重要药物之一。

常用维生素C1g加入5%葡萄糖液40ml中静脉推注,每日2次;或用维生素C2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2次。

#2355. 丹参注射液和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点滴治疗脉管炎的机理 丹参注射液具有调节循环系统,促进侧支循环,促进病变恢复等多种功效。丹参有促进血液循环功效,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提高血小板cAMP含量,增加血小板膜流动性,从而抑制血小板功能,并可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具有抗凝及预防血栓形成等作用。对血瘀证患者血液的“粘、聚、滞”倾向有较好治疗作用,对人体红细胞膜ATP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及血液高凝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丹参还具有镇静止痛、抗炎、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和再生,降低血糖等作用。

低分子右旋糖酐具有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增加血溶量,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可覆盖于血管内膜和红细胞及血小板的表面,使其不容易粘附和破坏,从而起到防治血栓形成的作用。

临床应用丹参注射液10-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脉点滴。将丹参和低分子右旋糖酐两方面作用结合起来,更能有效地抗凝、抗栓,改善微循环。而且可以克服和减少低分子右旋糖酐封闭吞噬系统功能的副作用。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其它周围循环障碍或其它栓性疾病,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2356. 清开灵注射液用于治疗脉管炎的适应症及其功效 清开灵注射液由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山栀子等药物组成,经科学精制而成的。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改善循环,保护组织细胞等功效。因其性味寒凉,故适用于脉管炎的热毒型,即合并感染的脉管炎,或寒湿凝日久化热(缺血日久坏疽)的脉管炎。根据我们临床经验,常用清开灵6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点滴,一日1次,能有效地改善瘀阻部位的血液循环,并具有抗感染、退热、止痛等功效。

#2357. 什么是高压氧疗法 高压氧疗法是以提高浆的物理溶解氧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的疗法。

在正常一个大气压周围的情况下,人体只能吸到少量的氧,如血浆的物理溶解氧为0.3%ml,这种经过物理作用溶解的氧,可以直接把氧供给组织和细胞;在正常的情况下,这种0.3%ml的氧,足以维持组织和细胞的需要。但是,脉管炎患者因周围血循环障碍,就会感到供氧不足,组织缺血氧就会疼痛、麻木,皮肤温度下降,甚至出现溃疡。

高压氧治疗作用机制是在高压氧的环境中使人被动地多吸收比正常高数倍的氧气,以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和血氧的张力,以改善组织缺氧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高压氧的环境是高压氧舱,在高压氧舱内呼吸的氧浓度为80%,呼吸30分钟,然后再吸舱内的空气30分钟,反复进行两次。这一治疗过程每天进行1次,10次为一个疗程。高压氧舱治疗对缺血性疾病有较为明显的近期疗效。

#2358. 如何处理脉管炎的坏死组织 处理脉管炎的坏死组织,一般主张手术治疗。

(1)截肢木:只适宜于广泛坏死,并且已经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仍不能好转的、不可逆转的严重病例,才考虑施行截肢术。
(2)一次清创:即一次性把创口所有的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并进行一期缝合,可减轻痛苦,促进创口愈合,缩短疗程。适用于较新鲜而无严重污染的伤口。如果长期缺氧、缺血、组织水肿严重,同时伴感染,则不宜使用。
(3)截趾或指端术:在局部炎症已经控制,侧支循环已经建立,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已清楚的情况下,可以施行患趾或指端的切除术。手术部位在距离创口上缘1-2cm的健康部位把趾或指切除,并进行缝合和引流。
(4)蚕食方法:把创面的坏死组织分期分批逐日切除,这样不会引起局部创伤。由于手术操作是根据蚕食的形式进行,所以称之为蚕食方法。适用于趾或指坏疽的处理,也适用于趾蹠关节以上的足背或足底、足跟大坏疽的处理。蚕食的最后阶段,是将腐骨彻底清除,当腐骨清除后,可进行皮肤部分缝合或施行植皮术,以使创面愈合。

#2359. 如何促进脉管炎的创面愈合 脉管炎患者的创面溃疡,一方面由于组织缺血、缺氧或感染等因素造成,此外精神因素及营养不良也是重要原因。因此促进创面愈合的方法首先就是进行各种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但是局部处理尤为重要,除了上述所论述的局部处理外,这里主要谈谈局部换药疗法。

(1)避免应用有强烈刺激的消毒液清洗创面,一般应用生理盐水。清理创面时既要把脓腐及陈旧药物、异物清除,又必须十分轻巧,尽可能避免由换药引起的疼痛。
(2)对分泌物较多的创面,可就用消炎生肌纱条引流。配制方法是:洁霉素或庆大霉素2ml,市售蜂皇浆2ml(不宜用含糖过高的蜂蜜),利多卡因2ml,共混匀,用消毒纱条与混合药液沾湿,干湿适中,摊敷创面,一日1换。
(3)对分泌物较少、肉芽较新鲜的创面,可施行中药生肌疗法。①生肌散:生石膏研极细末30g,硼砂15g,辰砂9g,冰片0.6g,共为极细末,功能化腐,止痛,生肌。②生肌膏:当归60g,白芷15g,蜂白蜡60g,轻粉12g,甘草36g,紫草6g,血竭12g,麻油500ml。先将当归、白芷、紫草、甘草四味药入麻油内浸3日后,文火熬至诸药微枯,过滤去药渣,再煎药油,入血竭化尽,次入峰白蜡熔化,再入细轻粉,离火冷却成膏。本药具有活血祛腐,解毒镇痛,润肤生肌等功效。

先清洗创面,将生肌散少许掺于创面,再将生肌膏摊敷料上(摊药宜薄不宜厚)盖贴创面,每日换药1次。

#p#分页标题#e#

#2360. 针灸治疗脉管炎的机理 根据有关研究,针灸治疗脉管炎的机理有如下四方面。

(1)针灸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电针刺激可使家兔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效应出现于针刺后3小时。电针刺激对乙酰胆碱、肾上腺素和组织胺所引起的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针刺对血管运动机能的影响:应用血管描记技术、血流图仪等,在人体和运动身上均能看到针刺对血管的舒缩活动有明显的影响。用一定手法针刺可明显降低血管紧张性,改善动脉血管弹性,提高搏动性血流供应强度,针刺可使微动脉和微静脉扩张,血流速度和泥沙状流改善。针刺可使炎症灶吸收加快,淋巴管造影清晰,说明针刺可以改善淋巴循环,减少血液和淋巴液瘀滞状况。被西医视为难题的血栓闭塞性脉管性(其发病主要环节是神经--内分泌机能紊乱所致的血管机能障碍),针刺疗效很高,有人报道,经治181例,总有效率达97.78%,显效率达80.66%。
(3)针灸对血小板的影响:针刺合谷、内关可使正常人血小板数增加,针刺足三里、合谷、肝俞、脾俞,可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小板数升高。电针家兔“足三里”可使血小板总数和直径大于2.5μm的血小板亚群增高。针刺伏兔穴对毛细血管出血有显著疗效。
(4)治疗脉管炎其针灸镇痛的机理为:由于神经系统中存在着致痛和抗痛两种不同的因子及机能,针刺的作用在于它可以调节神经系统,使疼痛的刺激向不痛转化。针刺信号进入中枢并可激发许多神经元的活动,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其中5-羟色胺(5-HT)和内源性鸦片样物质(OLS),加强烈针刺镇痛效应。可根据个体的差异,分析不同的疾病及患者对痛觉的敏感性,采用辩证施治,因病制宜地选穴、处方,对于体质不盛不虚者以针取之,辅以灸法;疼痛时轻时重,体虚邪实者,以灸为主。

#236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针灸治法 (1)毫针治疗
取穴:下肢主穴:脉根、血海、阴包;病在拇趾配阴陵泉、地机,在二、三趾配足三里、丰隆;四趾及小腿外侧配阳陵泉、悬钟;五趾及小腿后侧配承山、昆仓;足底配太溪。上肢主穴:曲池、青灵、郄门;病在拇、食指配手三里;中指配内关;小指配通里;无名指配外关;前臂及手掌配大陵(脉根穴位于第二骶骨棘旁,旁开3寸,下5分凹陷处。相当于胞肓穴下5分,位于坐骨切迹下缘)。
方法:每次首选主穴,配穴酌加1-2穴,针刺得气后,实证向外方以弧度刮针柄10次左右,虚证向内方轻刮针柄3-5次,虚实兼证用平补泻法往外刮针。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5日。

(2)针灸治疗
取穴:艾灸穴:气海、中脘、膻中、阳池、足三里、冲阳、太溪、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魄户、神堂、膈俞、膈关、筑宾;针刺穴: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
方法:艾灸,每穴2-3壮;针刺,得气后不留针,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1)艾灸治疗
取穴:在患肢踝关节周围取穴,如复溜、太溪、中封、商丘、昆仑、丘墟、照海、申脉及血海、肾俞、委中、承山等。
方法:艾灸以上穴位,每次灸至有舒适感为度,每日灸2-3次。

#2362. 雷诺氏症的针灸治疗方法 雷诺氏症是包括脉管炎在内的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可能发生的共同症状。据有关研究报道,其针灸治疗方法有如下方面:

(1)体针疗法
①毫针治疗
主穴:极泉、臂中、阳池、三阴交。
配穴:阳虚寒凝型配关元、足三里;血瘀型配合谷、太冲;湿热型配侠溪、曲池。
方法:极泉取2寸毫针,直刺得气后针不出皮外,沿腋窝横纹走向行扇形刺激,施提插迎随之补法1分钟,令针感向患肢末端放散,不留针;臂中穴:采用鸡爪刺法,先直刺居中位,再左再右,施提插迎随之补法1分钟,令针感依次达到中指、无名指、继达到拇指、食指,终达小指,不留针;阳池穴:直刺1寸,得气后留针15-25分钟;三阴交:2寸毫针直刺捻转迎随补泻,先补后泻(顺时针得气后令针感先沿胫骨内缘向阴股方向传导。然后押手截住该穴上方,反方向捻转针使针感下行放散至足趾),施针1-2分深,留针15-20分钟。合谷、太冲又合称四关穴采用直刺上下交叉取穴法。阳池穴在针刺得气之际,加艾卷寸许置针柄之上,足三里以2寸毫针直刺1.5寸左右与关元同用温针法,令患者每晚自行用艾条灸阳池、足三里,每穴30分钟,以皮肤渐红为度。
②耳针治疗
取穴:指、趾、腕、踝、神门、交感。
方法:电针或毫针疗法,每日1次,亦可采用耳穴压豆或埋针法。
③水针治疗
取穴:上肢:外关、合谷、中渚。
下肢:三阴交、行间、足临泣。
方法: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每穴用药液1-2ml,隔日1次。

(2)灸疗法
取穴:大椎、命门穴:隔俞(双):脾俞(双);胃俞(双):肾俞(双);中脘、关元;足三里(双)。
方法:每次灸一组穴,间日1次,每穴麦粒灸7-9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