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第二篇 各论--第五章 精神分裂症
女,17岁高中生。平素身体健康。病前性格:喜沉思,寡交友,胆怯腼碘,不苟言笑。无恋爱史。其母曾因“精神分裂症”住院,父患“神经衰弱”常就诊于精神科门诊。
患者学习成绩良好,系班中优秀生。三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失眠、上课时注意不集中,主动要家长给介绍男朋友,二个月前发展到不去读书,在街上闲游,住院前一月常半夜高歌、自言自语、扮丑脸、做怪动作、照镜子、痴笑,有时头插鲜花,甚至赤身裸体、将家中玻璃窗打碎、喝痰盂中小便、自打耳光、哭笑无常、讲话前言不对后语,无故咒骂老母,言语粗鲁。
躯体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好,蓬头垢面,不断傻笑,有时又歌又舞,然歌曲内容支离破碎,舞步杂乱无章。言语散乱如“今天的甜密,我要传给下一代,也就是喜欢熊猫的人,吃巧克力就是猪虼,黄岩密橘就是炎皇子孙,未代皇帝走的时候,把我当熊猫一样抬到日本。”无自知力。
诊断: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四、紧张型(Catatonic type):多在青春期或中年起病,起病较急,以紧张性木僵或(和)紧张性兴奋为主要表现,两种状存态可单独发生,也可交替出现。病程多呈发作性。预后较好。
(一)紧张性木僵(Catatonic stupor):发运动抑制为突出表现。轻者动作缓慢,少语少动,或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不动。重者终日臣床,不动不食,缄默不语,对外界刺激不起反应,唾液、大小便滞留。两眼睛大或紧闭,四肢呈强直状,对被运运动有抵抗,稍轻者可能有蜡样屈曲,不自主服从、模仿动作和言语,重复动作等紧张综合征。意识无障碍,那怕是严重的运动抑制,也能感知周围事物,病后均可回忆。一般持续数日至数周。木僵状态可在夜间缓解或转入兴奋。
(二)紧张性兴奋(Catatonic excitment):以运动兴奋为突出表现。行为冲动,言语刻板,联想散漫,情感波动显著。可持续数日至数周,病情可自发缓解,或转入木僵状态。
[病例]
女,30岁,已婚,工人。病前性格:温和、胆怯、寡言。体健,无重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家庭和睦。
入院前三个月,无明显精神刺激因素,突然失眠,变得特别沉默,一天讲不到三句话,整日呆坐,保持一个姿势,饮食被动,生活需人照料。晚上夜深人静时则起身把橱中饭菜吞吃一空,自语,痴笑。近周来变得不言不动,不哭不笑,推她不动,喂她不食,口腔内积着大量唾液不肯吐出,膀胱胀满不肯排泄。
躯体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发现。精神检查:表情刻板,缄默不语,僵卧不动,对被动运动有抗拒,有蜡术屈曲及空气枕头,间或出现模枋言语及模枋动作。
诊断: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木僵经六次电抽搐治疗后,上述症状消失,患者暴露病中表现受幻听支配。
五、其它型:
(一)未定型:症状表现不能归入以上诸型。
(二)残留型:在发展期的急性症状缓解后,尚残留片断不显著的幻觉和妄想,或有某些轻微症状,但并不严重,仍可进行日常劳动。
(三)衰退型:病期时间已久,思维极度贫乏或破裂,情感淡漠,意志缺乏,行为退缩幼稚,病情固定少波动。
[病程和预后]
起病多缓慢,逐渐进展,病程迁延。有的症状波动。经治疗后可缓解,有的可再发,或多次复发。预后与病型、病期和治疗等有一定关系。病型中以紧张型较好,次为妄想型和青春型,单纯型欠佳。病期愈短,缓解率愈高,病期在半年以内的缓解率为60~70%,一年以上的缓解率减低。抗精神病药物可使3/4患者的病情好转,坚持维持治疗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有精神病家族史,起病因素不明,病前具有分裂症性格特征者的预后较差。
[诊断和鉴别]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的主要根据详细病史与精神症状,再参考发病年龄、病期、病程等综合考虑。对本病诊断,宁可从严,不可轻率从宽,诊断依据:
一、精神症状以思维障碍为主,同时有情感、感知和意志行为异常,其精神活动互不协调为特征。联想和思维内容障碍,情感淡漠,脱离现实。意识和智力正常,但缺乏自知力;
二、青中年发病;
病期长,在三个月以上;
四、若既往有类似发病,间歇期遗留某些精神缺陷或性格改变;
五、类似的精神疾病家族史可供参考;
六、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附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Ⅲ)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确定无疑有下述症状中的至少两项,如症状存在可疑或不曲型,则至少需要三项:
(一)联想障碍:破裂性思维或明噗的思维松驰,或逻辑倒错性思维,或象片思维,或思维内容贫乏。
(二)妄想:原发生妄想,或妄想内容自相矛盾,或毫无联系的两个妄想,或妄想内容变化不定,或妄想内容荒谬离奇。
(三) 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或情感倒错,或自笑。
(四)幻听:评论性幻听或争议性幻听,或命令性幻听,或思维呜响,或连续几周以上肥复出现的言语性幻想听。
(五)行为障碍:紧张综合征,或幼稚愚蠢行为。
(六)被动体验或被控制体验。
(七)内心被揭露体验(被洞悉感),或思维播散。
(八)思想插入,或思维被撤走,或思维中断。
二、严重程度标准:精神障碍至少造成下述情况之一:
(一)丧失工作(包括家务)和学习能力;
(二)生活不能自理;
(三)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谈;
(四)丧失自知力;
三、病程标准:精神障碍至少持续三个月。
四、排除标准:应排除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情感性精神言不由衷。诊断中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缓慢起病者(如单纯型)的初期常可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减退等类似神经衰弱的表现,但诉说简短不主动,无直应的情感反应,对治疗要求也不迫切,若仔细追问病史,则可发现早已有对环境兴趣减少,情感迟钝,行为孤僻,或思维离奇等症状,而神经衰弱患者自知有病,诉说病情时主动详尽,情感焦虑,病情时轻时重,要求治疗心切。
(二)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的初期可有强迫症样症状,如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易误诊为强迫症,经详细询问病史及随访观察,可发现本病的强迫症状逐渐变得荒谬,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症状逐渐显现,缺乏强迫症应有的焦虑情绪,对治疗要求并不迫切。这些与强迫性神经症有别,后者症状较单一,对疾病的焦头烂额虑情绪显著人格保持完整,对治疗要求十分迫切。
(三)躁郁症:精神分裂症的病程过程中,偶可出现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发致鉴别困难,有时需通过治疗随访观察及预后恩恨才能区分。若伴有精神分裂症状时,则有助于诊断,但应排除分裂一情感性精神病之可能。
(四)反应性精神病:有时精神分裂症在某种精神剌激后起病,以致被诊断为反应精神病,但后者是在强烈精神创伤后急剧起病,症状内容反映精神创伤的情感体验,情绪反应色彩浓厚,既往无类似发作,病程短,预后佳,不复发,可资鉴别。
(五)器质性精神病:在脑器质性精神病和症状性精神病的病程中可出现精神分裂症样症状。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常有智力障碍,症状性精神病常意识障碍,并伴有神经系统体征或躯体疾病的阳性发现,而精神分裂症一般无意识和智力障碍,再结合辅助检查,可资鉴别。
(六)精神发育迟缓:轻度脑发育迟缓患者,长至成有虽能从事一般简单体力劳动,但社交能力差,工作效率低,情感不活跃,行为较幼稚甚至会发生愚蠢性犯罪行为,有时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若能收集详尽病史,了解从婴幼儿时期起智力发育迟缓情况,则不助于鉴别。
[治疗]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现未明,目前尚无病因治疗方法,以缓解急性精神症状和改病况病况善慢性切胡残缺为主要目标。通常采用抗精神分裂症病药物等躯体治疗,辅以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措施。在症状明显阶段,以躯体治疗为主,尽快控制精神症状。当症状天始缓解时,在坚持治疗的同时,适时地加入心理学治疗,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和工娱治疗,促进精神活动的社会康复。对慢性期患者仍应持积极治疗的态度,同晨加强患者与社会的联系,活跃患者生活,防上衰退。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发精神药物治疗为主。
一、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地控制急性和慢性精神症状,提高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缓解率;缓解期内坚持维持治疗者多可避免复发;在防止精神衰退治疗中常发挥出积极作用,目前已有40余种抗精神病药物用于资料表明,常用药物有氯丙嗪、氯氮平、舒必利、奋乃静、氟哌啶醇等,并发氯丙嗪为首选药物,氯丙嗪、氯氮平均有较蝗显治疗效。氟哌啶醇具不明显的抗幻觉和妄想作用,并能减轻或消除孤独退缩症状,适用于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过去较常用的三氟拉嗪,氟奋乃静、利血平等,现已很少使用。
长效抗精神病药物问世不仅有抻于拒药患者的治疗,也方便了解缓解期患者的维持治疗从而降低了复发率。口报长效制主要有五氟利多,口服气30-60mg的治疗作用可持续一周,目前国内应用较广泛的注射长效制剂有氟奋乃静癸酸酯和安度利可(氟哌啶醇癸酯酯),一次注射的持续作用时间各为3周和4周。
二、电抽搐治疗,对紧张性兴奋和木僵、兴奋躁动、伤人、自伤和消极情绪严重者的疗效显著。症状控制后应配合精神药物治疗。
三、胰岛素昏迷治疗 对妄想型和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由于治疗方法复杂,需要专门设施和受过为训练的人员监护、治疗期长等因素的限制现几乎已被方便、更安全抗精神病药物取代。
四、精神治疗 是指广义的精神治疗那种纯精神分析治疗不适用于本症。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有利于提高和巩跑龙套疗效,适用于妄想型和精神因素明显的恢复期患者,行为治疗有利于慢性期患者的管理与康复。
五、精神外科治疗是一种破坏性治疗措施,适应症应从严掌握,仅作为应用其它方法久治无效,危及社会和周围人安全的慢性维治患者的最后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