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怎么做,如何做
湿疹【湿疹症状】湿疹是一种常见过敏性皮肤病,主要有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或湿疹类皮肤病合并感染,以及婴儿奶癣(婴儿湿疹)、脓疱疮等皮肤疾患。一般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湿疹的症状主要表现有:初起患者皮肤肿胀、发痒,面积可大可小,边界不清楚;起病较快,常对称发生,但多见于四肢、面部(前额、眼皮、耳部和口周围)以及生殖器、肛门等处;可在周围的健康皮肤上出现小的丘疹、水泡,经常密集成片,自觉剧烈发痒,可以因搔抓水疮穿破而渗出液,形成糜烂、结痂。慢性湿疹多从急性湿疹转变而来,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颜色暗红,表面粗糙,皮肤皱纹明显,偶尔有糜烂或渗出液流出而发生挥发性瘙痒;患者皮肤增厚,摸上去比较硬;在脚后跟部皮肤常因失去弹性发生破裂有好发于某部位的倾向,如小腿、阴部、肛周、乳头周围和脐部等,可以反复发作。
【湿疹主治原则】中医认为,皮肤湿疹大多由于先天不足、内有胎火湿热,或因后天脾胃运化失职,致使湿热蕴积肌肤而成。中医把湿疹病症分为3种症型,对于不同的症型应用不同的治疗原则:脾虚湿盛型患者表现为皮损不红、渗出较多、下肢多发、瘙痒较轻。所以,治疗适宜健脾利湿。湿热并盛型患者表现为皮损潮红、丘疹水疱较广泛、瘙痒剧烈、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有力。所以,治疗适宜清热除湿。血虚风燥型患者表现为皮损肥厚,有糠样脱屑,伴抓痕、血痂。所以,治疗适宜养血润肤。、
【湿疹宜食】湿疹患者适宜食用下列食物。
1.黄花菜:也称金针菜。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日华子本草》云:“金针菜治小便赤涩。”《本革纲目》说它“消食,利湿热”,是指借取黄花菜凉降之性,湿疹自愈。近代有学者认为,常吃黄花菜,能增强皮肤韧性313和弹力,保护表皮与真皮组织细胞,加速皮肤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抵御内外各种不良因素对皮肤的刺激侵蚀,对皮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湿疹患者适宜常吃金针菜。
2.山药:性平,味甘,具有补脾胃、健脾运之功效。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皮肤湿疹患者缘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常吃山药健脾胃而水湿渐化。所以,湿疹患者宜适当食用山药。
3.水芹:性凉,味甘苦,具有清热、利水之功效。《贵州民间方药集》说它“解热利尿”。皮肤湿疹可以通过利水湿、清邪热,而改善湿疹病人的症状。所以,湿疹患者宜常吃水芹。
4.赤小豆:根据历代医家的经验,赤小豆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清热去湿、健脾止泻的功用,皮肤湿疹多因脾虚失运,湿毒为患,借助赤豆健脾利湿、清热利水的作用,皮肤湿疹患者食后有利于康复痊愈。
5.绿豆:性凉,味甘,具有利水、清热、祛暑、解毒之功效。古代医家认为它“主丹毒烦热,风疹”,“治痘毒”,“疗痈肿痘烂”等皮肤疾患,均借其清热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有助于祛湿清热。
6.西瓜: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暑、利小便之功效,皮肤湿疹者宜食,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亦宜用西瓜皮煎水代茶饮,同样可以收到清利湿热的效果。
7.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具有健脾、利湿、清热之功效。皮肤湿疹,湿热为患,食之颇宜。《本草新编》云:“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阴阳不伤,湿病易去……用薏仁一二两,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
8.白扁豆:性平,味甘,具有补脾胃、化湿热之功效,皮肤湿疹者食用,有药疗食疗之效,有药补食补之功。皮肤湿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运而湿热去,有利于治愈湿疹顽症。《药品化义》载:“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串,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
9.泥鳅:性平,味甘,具有补中气、祛湿邪之功效,最适宜于急慢性皮肤湿疹者。《滇南本草》中记载:“煮食治疮癣。”现代《四川中药志》亦云:“利小便,治皮肤瘙痒,疥疮发痒。”此外,皮肤湿疹还宜食用的食物有黑木314耳、百合、黄芽菜、豆腐、番薯、菜瓜、豇豆、蚕豆、节瓜、玉米须、梨、苹果、橘子、柿子、草莓、马铃薯、苤蓝、茭白、萝卜、菊花脑、小白菜、芋头、苋菜、胡萝卜、番茄、藕、地瓜、绿豆芽、地耳、菱、豌豆苗等。
【湿疹忌食】湿疹患者需要忌食下列食物。
1.黄鳝:性温,味甘,属于动风食品,具有添精补髓之功效,但多食会动风、发疥,皮肤病患者,包括皮肤湿疹病人,都应忌食。
2.羊肉:《随息居饮食谱》中明确告诫,“疮疥初愈忌吃羊肉”。皮肤湿疹也属疮疥范畴,多为湿热内蕴之患,故不宜进食羊肉。
3.鸡肉:性温,味甘,具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之功效,但皮肤湿疹患者多属湿热之邪为患,进食鸡肉,极易引发皮肤瘙痒,加重病情。
4.螃蟹:性寒,属于发风动疾的大发之物。皮肤湿疹患者食用螃蟹,会加重或诱发病情。
5.鸭蛋:性凉,味甘,具有滋阴的功效,湿疹患者应忌食。《食性本草》认为:“生疮毒者食之,令恶肉突出。”
6.鲢鱼:性温,味甘,具有温中补气之功效,皮肤湿疹患者进食,会加重皮肤湿疹病情,或引起慢性皮肤湿疹的复发。
7.糯米:性温,味甘,滋腻黏滞。皮肤湿疹多为湿热缠绵,多食或久食糯米,湿热之邪更甚。
8.虾子:性温热、味甘咸,具有补肾兴阳功效,但又属于发物。王孟英指出:“虾,发风动疾,生食尤甚,病人忌之。”《饮食须知》亦载:“多食动风助火,发疮疾,有病人勿食。”凡患者皮肤湿疹疥疮顽癣瘙痒之人,切勿食之。
9.鸡蛋:性平,味甘,具有滋阴功效,凡患有皮肤病者,包括皮肤湿疹、疥癣、疮疡等,皆当忌之,正如《日用本草》所说:“发疮疥。”《食性本草》中亦云:“生疮毒者食之,令恶肉突出。”
10.黄颡鱼俗称黄刺鱼。具有补虚功效,又属于发物,有发动病气之力,可加重皮肤病。(《随息居饮食谱》中就说它“发痘疮”。《日用本草》也认为“发风动气,发疮疥,病人尤忌食之”。因此,患有皮肤湿疹、疥癣、疮疡或荨麻疹者,皆不可食。
11.樱桃:性温热而涩,又易导致内热,常见病饮食宜忌·其他疾病唐代孟诜指出:“有暗风人不可食,食之立发。”顽固性皮肤病多属暗风之疾。《饮食须知》还说:“樱桃味甘涩,性热,宿有湿热病者,食之加剧。”
12.葱:性热,有辛温助热之弊,且有香窜刺激性气味,升散而不收。
13.香椿头:属于发物,有诱发和加重皮肤瘙痒之弊,如清代食医王孟英指出:“多食壅气动风,有宿疾者勿食。”凡患有皮肤瘙痒病者,包括各种皮炎湿疹疥疮患者,皆不宜食。此外,皮肤湿疹患者还应当忌食辣椒、茴香、猪头肉、肥猪肉、黄芪、黄精、紫河车、银耳、燕窝、荔枝、饴糖、蜂蜜、蜂王浆、公鸡、乌贼鱼、鲈鱼、花椒、洋葱、大蒜、芥末、胡椒、桂皮、韭菜、竹笋、莴苣、蘑菇、牡蛎肉、海带、海蜇、淡菜、紫菜、大枣、桂圆、白酒、人参等。食疗偏方荷花糯米粥原料:荷花5朵,糯米100克,冰糖20克。制法荷花用清水漂净,糯米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熬粥,粥将熟入冰糖、荷花,稍煮即可。用法:每日早、晚分2次服食,连用5~7日。功觌清热解毒。适用于脾虚湿热型湿疹。茅根绿豆饮原料:鲜茅根30克(切段),泽泻15克,绿豆50克,冰糖20克。制法:先煮白茅根、泽泻,20分钟后,捞去药渣,再入绿豆、冰糖,煮至绿豆开花蜕皮后,过滤去渣,留汁即可。功效:清热除湿,凉血解毒。适用于湿热并盛型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