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直肠息肉癌变率达近七成
突然便血了,到底是不是小事情?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主任邱磊说,去年接诊了3~4例病例,都是因为便血而到医院检查,结果一查吓一跳,他们都得了家族遗传直肠息肉,并且都已经癌变了。邱主任说,遗传性的直肠息肉的发病率在十万分之二,而其中患此病的人群癌变率近70%,预防的最好方式就是早发现早治疗。文/佛山日报记者 高为慧
以为得了痔疮,
却是直肠息肉癌变
从广西来佛山打工的小张,突然发现自己便血,但是他并没有在意,以为是自己近段时间吃太多热气的东西了。可是一天、两天过去了,症状没有减轻,于是他开始上网查找资料,发现自己的症状与痔疮非常相像,他便替自己下了“诊断”——得了痔疮。“当时自己也没太在意,想着痔疮是个小病,就按照痔疮的治疗方式,止血、消炎上药店随便买了药就吃。”小张说,“买药的时候还很不好意思呢。”
但是半年过去了,时好时坏的病情一直没有得到市控制,再拖下去也不是办法,小张只好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且经过医生的询问,小张说出,他的爷爷、父亲、大伯都是因为直肠癌去世的。一检查,小张的直肠布满了大小不一的息肉,并且已经开始癌变。这一结果是小张万万没有想到的。
遗传性直肠息肉癌变率十分高
据邱主任介绍,遗传性的直肠息肉在幼年时没有症状,一般在20多岁发病,30~40岁进入发病癌变的高峰期。该病的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二。“病人发病的时候症状大多都表现为大便出血,大便的性状发生改变,例如大便由粗变细;或者本来一天一次很准时的大便突然变成了一天3~4次。除此以外,有些患者还会有腹痛的情况出现。”
据邱主任介绍,遗传性直肠息肉最大的危害在于它的癌变率特别高,癌变率达到了60%~70%。由于许多人都对这些突然改变的“小状况”不以为意,甚至很多小医院会误诊为痔疮,有患者更讳疾忌医。所以往往遗传性直肠息肉的病人在病发初期都不会在意,而因此拖延了病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像去年发现的病例,最少的已经拖了半年多,最长的甚至拖了有两年多。癌变后的预后要远远比癌变前差,让人十分惋惜!”邱主任说。
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及早发现
患上遗传性直肠息肉,如果是孤立的结节,可以通过肠镜切除;但如果是肠道内长满了大小不一,状似葡萄串整片的息肉,就必须通过肠段切除来治疗。“我们医院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已达到市内领先水平,通过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可以使低位直肠癌患者保留了肛门,提高生活质量。”邱主任介绍说。
遗传性的直肠息肉癌变率这么高,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呢?邱主任说:“由于是遗传的,所以遗传性直肠息肉并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像去年的这几个病例,都是因为时间拖得太长,延误了治疗所以才使得病情恶化的。”邱主任建议,如果是家族里面曾经有过直肠息肉病史的,最好就到医院检查自己是否有这个病,像小张就是父亲和伯父都曾经得过这个病。而如果自己也不知道家族里面是否有这个病史,或者家族里面还没有人得过这个病,一旦发现自己便血并且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就必须第一时间到医院检查,以排除得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