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时间:2022-06-11 22:17:57 皮肤科 我要投稿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的不断提高,老年痴呆病人的发病率日趋增高,老龄人脑健康问题也受到社会的关注。面对日益老龄化的社会,希望社会及家庭加倍关爱老年痴呆的患者。

  老年痴呆总是在人不知不觉中起病,呈持续进行性智能衰退,智能直线下降,病程一般是5至12年。痴呆的早期表现是认知出现障碍,也就是记忆力差。掌握早期老年痴呆症状的识别,早就医早治疗,能改善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

  今年9月21日世界老年性痴呆日的主题是:行动改变未来。

  老年性痴呆需早诊断

  国际和国内神经内科专家提醒人们,要重视老年痴呆病人,使他们尽量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提高老年痴呆病人的生存质量。

  据专家们介绍,老年痴呆症的流行与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倍上升,年龄每增长5岁,发病率即增长一倍。在65岁以上的年龄段中,老年痴呆的发病率约为5%;超过85岁,发病率增加到25%;95岁以上的人群当中高达60%。在发达国家,老年痴呆症已成为最常见的原发性功能退化老年病。在整个人群当中,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平均为4.2%。我国流行病学资料表明:60—69岁人群中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为2.3%,70—79岁为3.97%,80岁以上为32%。

  专家们指出,老年痴呆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当老年人出现记忆力严重减退及认知功能障碍时,如能早期到医院的精神科或神经科、内科、老年科检查,一般均能作出正确诊断,并给予治疗。但是人们常以为上述症状是老年的正常现象而未及时就诊,结果导致严重痴呆而死于并发症。

  老年痴呆的特点

  老年痴呆根据类型不同有其不同的特点。

  1. Alzheimer氏痴呆:起病缓慢,早期症状多种多样,以近事记忆力障碍为最常见的表现,一天前或刚刚发生的事情记不清,而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还能记清。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对往事也会遗忘,严重时出现完全性遗忘。其次以猜疑为其最先出现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精神显著衰退,有心胸狭隘、情绪迟钝、爱闹意见和易发怒、睡眠颠倒的倾向。病情进一步发展时,计算能力减退,还可有认知障碍即精细思考发生困难。逐渐发展到对日常生活和常识的理解、判断也发生障碍,如把裤子当衣服穿在脖子上。此阶段也可出现语言障碍,词汇减少,言语单调,喃喃自语,或不能叫出物体名称或完全失语。大多数患者还对时间、人物和地点的定向力发生障碍,不认家门,四处游走等。在痴呆晚期还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如口面部不自主动作、厌食或贪食、大小便沾满身上等。神经系统检查可出现病理征阳性和腱反射亢进。晚期患者完全卧床,生活全靠别人照顾,病程维持在5~10年左右而死亡。

  2. 血管性痴呆:起病较迅速,病史中有反复多次的小卒中发作,多见于60岁左右,半数病人有高血压病史。病情呈阶梯样进展,即每发作一次卒中痴呆症状加重一次。患者情绪易激动,记忆力减退,或有头痛、头昏、心悸、食欲不振等症状,晚期可出现明显痴呆、粗暴、定向力障碍。检查时可见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等表现,脑CT或MRI检查可查到脑梗塞或脑出血灶。

  3. 混合性痴呆:同时存在有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症状,有时鉴别较困难。

  引起老年性痴呆的病因

  对老年性痴呆的确切病因至今仍不清楚,根据有关资料报道,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遗传因素:据统计,老年性痴呆者近亲的发病率为一般人群的4倍多。在一个家系中有数代人均发生老年性痴呆的报道,故有家属性阿尔茨海默病之称。其中一些病人可发现染色体缺陷,故老年性痴呆与遗传有关;目前认为第21号、19号、14号染色体存在基因异常,近几年又发现第19号染色体Apo-E基因异常,可能与老年性痴呆发病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对Apo-E已有测定方法,对可疑病人及家族均可进行测定。

  老年性痴呆者在脑内出现的老年斑及脑血管沉积中均有大量的难溶性蛋白,即p-淀粉样蛋白(p-AP)存在,它与染色体上基因突变有关,且对成熟的神经细胞能产生毒性作用,引起神经细胞退化、变性、坏死而发生老年性痴呆。

  此外,在老年性痴呆异常的神经纤维中可见到T(tau)蛋白。它与老年性痴呆关系尚未明确。

  (2) 神经递质的改变:乙酰胆碱是与记忆有关的物质,中枢神经的胆碱能系统在合成乙酰胆碱时需要酶参与,胆碱乙酰转化酶是合成乙酰胆碱必需的酶。在老年性痴呆时胆碱乙酰转化酶水平降低,乙酰胆碱的合成、释放减少,从而影响正常的记忆和认知功能,但有人发现老年性痴呆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也降低。

  此外,还有多种神经递质如生长抑素、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神经肽(加压素等)在海马及皮质中含量也有不同程度降低。上述递质变化对老年性痴呆发生的意义尚待进一步阐明。

  (3) 微量元素:如铝、铁、锌、硒等,近几年来通过不断研究对微量元素与老年性痴呆的影响,又有了新的认识。据有关报道,环境中铝的含量过高与痴呆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关。在老年性痴呆者脑内含铝量(3.6士 2.9微克/克干重)较正常(1.80士 0.8微克/克干重)明显增高,一般铝>4微克/克干重,铝过多可引起神经纤维变性,可能参与老年斑及神经元纤维缠结的形成。而脑内铁蛋白(可清除铁及其他金属)中含铝量比正常高5.6倍,铝能抑制与记忆、认知功能有关的胆碱能系统功能和降低乙酰胆碱转化酶的活性等,从而使病人发生老年性痴呆。但对铝是否为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因素,目前尚有分歧。

  铁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体内的氧化代谢,铁和铁蛋白对脂质过氧化和神经细胞损害有一定影响。此外,铁蛋白和运铁蛋白可清除铁和其他金属元素如铝等。在正常情况下铝与血浆中运铁蛋白完全结合,缺乏游离铝产生。如铝不能与运铁蛋白全部结合而呈游离状态,游离铝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使脑组织中铝大量增高。在老年性痴呆的脑组织中,运铁蛋白普遍降低,脑皮质中铁的浓度增高,意味着两者参与了老年性痴呆的病理过程。且铝可促进铁蛋白释放三价铁,后者可促进自由基产生,自由基毒性反应使蛋白质变性,细胞膜破坏,从而导致病人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锌也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脑组织中不少酶类和神经递质的合成均有锌参与。在老年性痴呆者血、脑脊液及脑组织中锌的含量均降低,从而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以及含锌酶的合成和活化(尤其清除自由基的酶),导致自由基清除受阻、神经细胞损害和脑功能障碍。但有人报道在老年性痴呆者脑组织中未见含锌量降低,且不少疾病在体内均存在锌含量的变化,故老年性痴呆中锌含量的改变究竟是起始的作用,还是继发改变尚不能确定。

  硒具有抗氧化活性,在人脑分布较丰富,老年性痴呆的脑组织中硒含量普遍降低,从而导致自由基清除障碍,引起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但在硒降低时常伴有其他微量元素的变化,硒的作用占多少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可能仅是一种协同作用。

  此外,尚发现老年性痴呆者脑组织内锰等含量也增高,其意义尚待进一步观察。

  (4) 脑外伤:有人认为脑外伤可破坏血脑屏障,使白细胞能与脑抗原接触;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神经细胞损害,或脑外伤可直接损伤神经细胞引起痴呆,如拳击性痴呆。

  (5) 慢性病毒感染:有些由病毒引起的慢性神经变性疾病(如海绵状脑病等)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和老年性痴呆有不少相似之处,从而想到老年性痴呆是否与感染有关。但经多次研究尝试将老年性痴呆脑提取液直接感染给动物,均未能成功。且到目前为止,也未能在病人脑组织中真正找到病毒,故感染因素尚需进一步验证。但近来有些实验结果间接证明老年性痴呆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6) 其他:如中毒(药物、乙醇、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脑缺氧、代谢、内分泌疾病、维生素缺乏等均可影响痴呆的发生。此外,造成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也可进一步加重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和发展。

  总之,引起老年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情况复杂,病因众多,至今难以用一种原因解释,可能为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老年性痴呆的治疗

  关于老年性痴呆症的治疗设想,有研究提出应以4个方面着手:

  1、治疗行为方面的症状,如躁动、攻击、压抑、焦虑、冷漠、睡眠或食欲改变等;

  2、治疗痴呆的基本症状,如记忆、语言、注意力、定向力、智能等;

  3、减低疾病的进展速度;

  4、延缓疾病的发生。

  还有的学者提出从3个方面设想:

  1、短期的治疗设想:是指代替或促进现有的神经元功能,主要指神经递质系统;

  2、中期的治疗设想:是建立防止神经元死亡以延缓疾病进展的方法;

  3、长远的治疗设想:进一步了解老年性痴呆症的病因及病理来控制发病过程,从而达到预防、改善、治愈或阻止疾病的进展。

  老年性痴呆症治疗药物研究与开发的范围除脑血循环改善剂、脑能量代谢激活剂外,在脑神经传递功能改善剂方面包括神经递质前体物质、神经递质合成促进剂、神经递质分解酶抑制剂等。近年来在神经肽、神经生长因子和中草药等方面的研究也十分活跃,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已有一些针对老年性痴呆症治疗的药物在国内上市,还有已经完成临床试验正准备上市。近年来,中药在老年痴呆症预防和治疗方面成绩斐然。总体而言,对轻度痴呆症患者,这些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痴呆症状或延缓痴呆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药物治疗只是老年性痴呆症防治措施中的一个环节。除了服药以外,还应重视病人的心理调节、智能训练、睡眠、护理等诸多方面,即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老年期痴呆的康复措施

  老年期痴呆是一组由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脑器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程度的痴呆表现和明显的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因此康复措施的侧重点应置于个人生活能力的照顾和支持,尽最大努力促进功能改善。

  尽可能安排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如必须住院者则应准备类似家庭生活的条件。由于大多存在生活自理困难,除耐心护理照顾外,要反复多次示范和手把手带教,并反复训练以养成习惯。努力培养认知功能,反复地训练定向力、记忆力、辨认力及日常简单事务操作力。

  对早期患者,可使用支持心理治疗。尽量安排平静安稳的环境,以避免产生紧张不安的体验,也要注意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以增进其安全感。尽可能安排恰如其分的作业训练内容和项目,一般以不费体力、不费目力、不计效率,没有危险性和较易接受的简单操作为妥。

  由于患者多半有注意障碍,应开展一些新奇多样化的活动,目的在于投其所乐、吸引注意和消除忧愁与孤独感。努力使这类老年患者能安渡余生,安排好他们的休闲活动更具有深刻的康复涵义。

  在可能范围内也要给予适当的体力活动和锻炼同时关心饮食和营养状况,注意确保营养和水分的摄入,以支持躯体功能并可以适当参加生活活动。   摘自《37度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