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护士缺口190万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职业的专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对病人恢复健康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护士资源不足问题,虽然近几年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但毕竟存在巨大缺口。
究竟原因何在呢?有专家指出,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机构普遍存在重治疗、轻护理的状况。这表现在医疗价格体系严重扭曲,药费、检查费过高,而技术服务收费太低,合理的护理机制仍未形成。
一个不得不说的原因,是护士岗位报酬低、压力大,使得护理人才流失严重。据《新闻晨报》5月12日报道,上海市医疗机构5年来约有10%的护士流失,个别医院甚至高达30%。
护士和护理员的紧缺,还催生出“护工”这一职业人群。如今,不少患者家属都会雇护工照看病人。而护工一般不属于医院护理人员,有些则属于家政公司。护工多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病人家属的后顾之忧。然而,护工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护工缺乏医疗常识,未经过全面系统的培训,不具备卫生护理员资格。这让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大打折扣,还有可能带来医疗隐患。近年来,医院出现“黑护工”,扰乱病房工作秩序的情况,也屡见报端。
但也有观点指出,当前护士人手缺口如此巨大,要求护士在承担繁重的病情观察等工作之余,同时完成基础护理工作,不太现实。而且,若护理费因此提高,费用是否会转嫁给患者?
针对这种担心,有专家建议,在护理资源缺乏的现实情况下,应实行护士和职业护理员培训并行推进。
事实上,已有媒体报道广东、安徽等地已有不少护士职业学校,专门为大医院培养生活护理员以取代护工,非常受欢迎。
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副处长陈静曾表示,未来掌握专业生活护理技能、获得卫生部门及劳动部门资格认证的护理员,将成为医院护理工作的正式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