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老年痴呆从青年开始
刚刚过了重阳节,今天又迎来了世界精神卫生日。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成为近期的热点话题。老年人的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老年痴呆症。据有关统计,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里面患有老年痴呆的占4%—6%,人数达500多万。 如何防治老年精神障碍相关疾病,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呢?昨天上午,在本报健康版与浙江在线健康网联合推出的第三期名医大讲堂,特别邀请了浙江医院副院长于恩彦主任医师前来坐诊。于恩彦认为预防老年痴呆症从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开始。 不可忽视老人的“老糊涂” 昨天,一位女士打来电话称,自己80岁的外公最近老是忘事,经常说胡话。不知道这种情况是不是正常现象? 其实生活中不少人也会遇到这样的疑问。于恩彦特别提醒大家,老糊涂和老年痴呆是不同的,但因早期有相似之处,所以要注意区分。 “老糊涂和老年痴呆前期症状很相像,如果老人记忆力下降,但还能买个菜、正常社交,思维也不混乱,没有进行性加重,则属于正常现象,这叫良性记忆力减退。”于恩彦说,老年痴呆表现出来的症状是记忆力下降明显,而且持续加重,常丢三落四,反复讲说过的话。以前会做的事情现在变得不会做,随着病情进展生活上也不能自理。思维迟缓,判断力下降,这样就是老年痴呆的表现。“老年痴呆严重的患者,记忆、智能、认知、行为、人格、情感都会有改变,损害进展很快。” 精神障碍患者最需要家属包容 老年人精神障碍常见的包括老年痴呆、老年抑郁以及各种精神病。 “我妈妈自从和爸爸离婚以后就好像得了抑郁症,整天都无精打采,做事都没精神。以前喜欢跳舞的,现在也不去了,家务也不做,饭也不怎么吃,人憔悴了很多。她本来是很爱美的人,现在也不打扮了。她这种是不是抑郁症?该怎么帮助她?” 于恩彦回答这位网友提问时说,这位患者有明显的精神因素,老伴离异后对她是个打击,产生了情绪低落的表现。从网友的描述看,其母亲患老年抑郁症的可能性非常大。 于恩彦建议,家属对待患有精神障碍的病人,应该给予他们关心和同情,包容他们病后的行为。尤其是“空巢老人”,更应该像歌曲里唱的一样“常回家看看”。孤独对老年人是非常有害的,孤独的老年人患精神疾病的风险都会高些。另外,家属发现患者有抑郁症症状,最好到精神专科医院进行诊治,一般诊治效果会很好,还患者一个好的生活质量。 老年痴呆症会不会遗传 “我外婆去世前患有老年痴呆,现在妈妈也犯这毛病,我现在非常担心,等自己老了以后是不是也会患上这个病?”一位网友提问。 老年痴呆症会不会遗传?这个问题牵动着每位患者家属的心。于恩彦说,现有的研究表明,老年痴呆有遗传因素的存在,如家族性老年痴呆症,但比例很小,所以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家里有人患有老年痴呆,并不意味后代就一定会患这个病。只能说患病的风险高一些。“老年痴呆是一种大脑变性疾病,目前具体病因还不清楚,大家不用害怕它,积极预防就可以了。” 现在有观点认为,预防老年痴呆应从零岁开始。于恩彦也认为,老年痴呆症最好早预防。“老年痴呆是一种全面性疾病,大部分患者患病都有10多年的漫长过程。因此预防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 “平时注意保护大脑,防止脑外伤。平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多用脑,勤思考,多参加集体活动,老年人多吃易消化的健康食品,水果、海产品等,锻炼身体要适度,积极治疗躯体疾病。”于恩彦说,老年人应该保持自己年轻时的兴趣爱好,给生活增添乐趣。 互动 网友妮妮:我母亲患有失眠。本来想吃安眠药的,但听说安眠药吃了不好,会有依赖性,可是不吃又不行啊,不吃根本睡不着啊。您说这种情况,安眠药到底要不要吃啊? 于恩彦:正常人中30%的人有失眠症状。失眠如果不能自我调节恢复,会影响第二天的生活,让人很痛苦,所以一定要治。安眠药一定要吃。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虑:说吃了要上瘾。其实如果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产生依赖性的概率会大大降低。有的是自己吃法不科学才上瘾。经过医生指导和治疗,失眠一般能获得很好的改善。 张先生:以前很不喜欢我妈妈总是打麻将,但后来听说打麻将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于恩彦:预防老年痴呆要经常动手,讲求手脑呼应。打麻将需要思维整合判断推理,可以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道理的。不过打麻将不宜久坐,打麻将的环境里空气污浊,这些对身体也是有害的。 网友蓝天:我爸爸68岁了。在他50岁的时候得过一次抑郁症。现在复发了。现在病情有所好转。以后还会复发吗? 于恩彦:抑郁症突出的表现是情绪低落,没有兴趣,度日如年等,还有个特点是具有复发性,还有自愈性。有的患者没有治疗经过三至六个月也会自己好了。如果这个患者在18年前确诊是抑郁症的话,应该是复发了。抑郁症要积极治疗可以降低复发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