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的心里
老年痴呆症的心里
老年痴呆病人的心理行为
老年痴呆是常见的老年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老年痴呆协会提供的统计数字,目前全世界有1800多万老人患痴呆,预计到2020年,全球老年痴呆人数将达3400万。据流行病学推算,目前上海老年痴呆患者的人数超过10万。老年痴呆为慢性病,病程往往持续多年,在疾病的晚期,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专人护理,其医疗护理负担和对劳动生产力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老年痴呆是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重要的卫生、经济和社会问题。
老年痴呆一般表现有认知功能损害、心理行为异常和工作学习及社会生活能力下降3个方面的症状。几乎所有的老年痴呆病人都会出现心理行为异常,并可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例如给病人、家属或照料者造成许多烦恼和痛苦,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加重病人的认知和社会生活功能障碍;增加医疗费用和护理负担等。故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异常表现显得尤为重要。老年痴呆患者的心理行为异常可有以下表现:
1.情感异常在痴呆的早期,病人的认知功能损害较轻,具有完好的自知力。当病人意识到自己的记忆力日渐下降,工作和学习能力一天不如一天时,会给病人带来心理打击,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出现失眠、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症状。少数病人可有情绪不稳、易怒、欣快。痴呆较重时,则情感日趋平淡或淡漠。
2.幻觉妄想常见是的视幻觉,如看见死去的亲人,看见窃贼等。偶尔可听到偷窃者或死去的亲人说话。物品被窃或被藏匿是最常见的妄想,确信有人入室偷窃,并倾听或与偷窃者对话。有些病人认为自己的家不属于自己,常要求回家;认为自己的配偶或亲人系别人装扮而发怒;少数病人认为配偶不忠;还有的病人认为有陌生人住在家里;认为死去的亲人仍活着;认为自己仍然没有退休,要求工作等。
3.行为活动异常因认知功能下降,可出现多种无目的或重复的活动,例如反复搬移物品,反复收拾衣物,将贵重物品收藏在不恰当的地方。有些病人收集垃圾或废物。不少病人出现“徘徊症”,整天不停地漫步,或跟随照料人员,或晚间要求外出等。有些病人表现活动减少、呆坐。少数病人有尖叫、拉扯和怪异行为。少数病人有攻击行为,最常见的是骂、咬、抓、踢,违抗或抗拒为其料理生活的人,使得洗澡、穿衣等护理工作非常困难。
4.饮食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饮食减少、体重减轻。大部分中晚期病人有营养不良。有些病人饮食不知饱足,饮食过多,导致体重增加。失眠很常见,表现为睡眠节律打乱,白天睡觉,晚上吵闹。
上述心理行为问题常常给家属或护理人员带来无尽的烦恼和痛苦,不少家属或护理人员还因此自己出现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还可明显增加病人、家属或照料者的舒适和安全感,改善生活质量。尽管目前对多数痴呆患者治疗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但对心理行为症状的治疗效果却比较好。治疗的方法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的理论、着眼点和方法有很多,一般由专业人员进行。对家属和护理人员来说,做到以下几点,可减轻病人的心理行为异常:1.情感支持,鼓励、安慰、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流。3.对病人的提问和回答病人的问题尽可能简单明了,以免使病人迷惑。4.病人生气和发怒时不必争执。5.如果病人吵闹,应冷静坚定地予以劝阻。6.不要经常变换对待病人的方式,使病人无所适从。7.尽可能提供有利于病人定向和记忆的提示或线索,如日历,使用物品标注名称,厕所、卧室给予适当的图示等。8.及时找专业医生诊治
老年痴呆病人的心理调护
由于精神因素与老年性痴呆关系密切,所以,做好老年痴呆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首先,要注意尊重病人,对老年痴呆病人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如猜疑、自私、幻觉、妄想,家人应理解是由疾病所致。要理解,宽容,给予爱心。用诚恳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对于病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挡或指责。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有些不能满足应耐心解说,切忌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病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使之受到心理伤害,产生低落情绪,甚至发生攻击性行为。更不能因为病人固执、摔打东西而对其进行人格侮辱,或采用关、锁的方法来处理。
鼓励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有针对性地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然后有计划,有目的的与病人个别交谈,解决其思想上的问题注意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使其消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以促进疾病的稳定与缓解。病情观察与特别护理。
老年痴呆病人早期除了具有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等一般精神衰老的表现以外,个性改变是最常见和最引人注目的症状,如病人变得孤僻、自私、冷淡、情绪不稳、活动、减少睡眠障碍等。通过发现这些早期精神异常现象,可以及时进行医治,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对于意识障碍且处于兴奋状态者,要认真观察其有无发烧、尿潴留等异常,及时予以解除。对病人的某些反应,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不要都看成是胡言乱语而不予以理睬。
对于有冲动、伤人、自伤、逃跑等病态行为,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专人照管,尤其对有自杀或逃跑企图的病人要严加防备,进行精神安慰,不要责备,以免增加对立情绪。家中剪刀、绳子、火柴、灭鼠药等要收藏好,以免发生意外。对有严重特殊行为或病情不稳的病人,尽量避免其外出活动,必要时可住院治疗
老人妄想症缠身不易觉察
最近,一位离休老太婆在老伴陪同下到本报编辑部投诉她发现所居住的房屋被别人用射灯照着和用望远镜监视着,且每逢上街时发现有人跟踪想暗杀她,连去年到美国探亲时也发现有人跟踪。她三番五次到派出所报案,民警也不肯受理,于是要求《老人报》为她“伸张正义”。 到美国探亲也被跟踪? 记者倾听这位年近古稀的老太婆叙述被“跟踪、暗杀”过程时,她讲得有条理、绘形绘声、智力很好,看不出有什么病态。而坐在一旁的老伴,见她缠着记者说了很久时间就劝她:“不要再说了,你这样影响别人的工作。”“你不要理我!我没病,你没有我聪明,我过去是做政工干部的,我看人看得比你准,这些人总是想暗杀我!”李老太冲动地向她的老伴说。 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黄主任说,像这位老太婆整天怀疑别人跟踪、想暗杀她的情况,可以讲是患了妄想症。“妄想”是指病人整天多疑多虑,胡乱推理和判断,思维发生障碍,是精神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患者可伴有幻觉,但无其他明显的精神症状。如有一女患者,夫妻和谐,但自己多年未育,以此为憾。她退休以后,更感寂寞,渐渐怀疑丈夫有外遇,发展成妄想。连丈夫在家去厕所或洗澡,她都要从门缝偷看,因为她认为丈夫和某女人在里面。 在家太寂寞也会患妄想症 最近,一名六旬退休女医生因为长期精神孤独,由最初的有妄想症状,演变为精神分裂症。 这位退休女医生看起来并不孤独,既有儿女也有老伴。儿女都已成家,条件不错。因为儿女们工作很忙,她的老伴也是一名医生,退休后被一家诊所聘用,平时早出晚归。她一开始经常抱怨没有人陪自己说话,后来渐渐变得连抱怨也没有了,一天说不上几句话。 不久前,因为邻居出租房屋产生噪音,她与邻居间产生了磨擦。逢人便讲这个邻居想害她,还说小区的保安不但不帮她,还经常跟踪她。 “精神空巢”现象容易被忽视 省中医院神经内科黄主任说,被害妄想是妄想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患者往往处于恐惧状态,感觉被人议论、诬陷,遭人暗算,财产被劫,被人强奸等。被害妄想往往有自杀企图,如不早诊断早治疗易酿成大祸。发生妄想症的人,往往有着特殊的性格缺陷,如主观、敏感、多疑、自尊心强、自我中心、好幻想等。这常与病人童年时期受过某些刺激,缺乏母爱,缺乏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有关。 此外,物质生活富裕且子女配偶都不缺失的老人,在家太寂寞也会患妄想症,这种情况很容易被家人和社会忽视。这种长期精神孤独的“空巢老人”应引起家庭和社会关注。 老人发生妄想的类型 省中医院神经内科黄主任指出,妄想有许多类型,老年人多发的有被害妄想、跟踪妄想、猜疑妄想、嫉妒妄想、罪恶妄想等。 躯体疾病特别是脑疾病(如脑血管病)、脑损伤、脑功能紊乱以及全身性躯体疾病,包括内分泌紊乱(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容易产生相关的妄想。 记忆力下降的老人容易产生被偷窃妄想,也由于智能障碍直接影响了推理、判断能力,这些老人产生的妄想常常十分荒谬、可笑。 神志不清,许多躯体疾病如心性脑病、肝肾性脑病等都可能引起意识紊乱,从而产生大量的幻觉,也可以产生妄想,但妄想常常是片断的,随病情好转,神志恢复后也消失了。 老人如果经常受到各种不良生活事件的影响,情绪常常不好,容易紧张、不安、担心等,若再有身体不舒服,就可能产生疑心病。如果家境不佳,有许多困难,也可能产生关系或被害妄想。情绪过分高涨者易产生夸大妄想。 一旦老人产生了妄想,往往对妄想内容坚信不移。老人否认有病,拒绝任何治疗方式,包括吃药、打针、看医生、住院等。 为什么会患妄想症? 据专家分析,妄想症病人的患病原因主要有: 1.主要障碍为缺乏对其他人的基本信赖,其特点在于使用“否定作用”、“外射作用”来处理其心理困难,而导致系统化之妄想。 2.性格多敏感、容易猜忌,且比较自私自利并以自我享乐为目的。 3.通常毛病是无法看轻自我界限,分不清自己与他人的看法,也缺乏认识自己动机与态度的能力。 4.有不少妄想的病人,内心可能有一些其他人认为是不可告人之秘密,内疚感和恐惧感非常强,很怕人知道。 5.妄想内容除受个人因素影响,有些病人发病还因为所处于特殊环境或长期紧张状态,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
治疗老年“妄想型精神病”
儿女不在身邊,都說工作挺忙;退休了,閑了,卻發現時間更難過了;開始莫名地惆潩和害怕,我病了?有人要害我?人老了真的就不中用了……
症狀1:疑病妄想
退休前的李老是一位机關干部,儿子媳婦工作忙不在身邊,退休后他就和老伴把孫子帶在身邊照顧。可惜好景不長,老伴的患病离世使李老一下子陷入了深深的失落當中。孫子升入寄宿中學后,家里頓時只剩下李老一人。時間一久,他總有莫名的惆潩,時而心慌气短,少气懶言,時而感到肌肉酸痛,疲憊無力,食不知味……短短几個月下濏就瘦了二十多斤。李老開始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先后去北京上海南京等大醫院就裕?隽撕芏鄼z查醫生都說他沒病,可他就是覺得周身不适,總認為自己是得了“癌症”,無法自控。后濏有醫生建議他去心理醫院找心理醫生。于是,他濏到了漋州白云心理醫院,才知道自己這是“疑病妄想”,已經患上了輕微的老年“妄想型精神病”。
症狀2:被竊妄想
“我知道就是她偷的。澓婆娘,偷我錢去買新衣服,還不承認!”潏婆婆又一次怒目相向,一口咬定自己藏在枕頭下的六百塊錢是媳婦阿紅偷拿了。阿紅覺得太冤枉,這兩年濏,一旦婆婆找不到自己的錢或其他貴重點物品,就說是阿紅偷了。一星期后阿紅給婆婆晒大衣的時候就在口袋里抖出六百塊錢。“哼!肯定是她被我識破了,自己把錢放回去再假裝找回濏的。我自己把錢放好怎么會不記得?”面對婆婆屢次的為難,阿紅備感受傷,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對她噓寒問暖了。
專家建議
堅持社會活動最重要
白云心理醫院主治醫師冉昌華主任介紹,除了抑郁和以上個案中兩种妄想症外,老年人中常見的還有被害妄想、虛無妄想、遺忘綜合征、過度焦慮等,潏婆婆表現出濏的就是典型的被竊妄想。被竊妄想和遺忘綜合征很多時候不被人們察覺和重視,以為只是老人腦功能或記憶力衰退的正常表現,但対際卻是老年痴呆等老年期精神障礙的前期症狀之一,而且很多時候直接破坏家庭關系特別是婆媳關系。
妄想是指一种不符合事対但卻堅信不移,不能以其所具有的教育水平与社會背景濏解釋,也不能通過擺事対,講道理濏說服的病態信念。不管在何种條件下發生的妄想,都是各顫精神病的最重要、最常見的典型症狀。以妄想占主導地位的精神病被稱為偏執型精神病,也稱為妄想型精神病,如果不及時發現和治療,后果十分嚴重。
專家認為,隨著老年期的到濏,老年人澞社會主要工作領域退出是一件正常、合情合理的事情,但是他們應該盡可能地堅持年輕時養成的活動習慣,找到其他的角色或活動濏代替。雖然于子女濏說,不僅要在生活上給予老年人照顧,同時也要在精神上給以關心,提倡精神贍養。但老年人要保持身心健康主要還得靠自己。多与社會保持密切聯系,并多与年輕人交往,培養各种興趣,常動腦子。只有感受到生活的樂趣,老年人才會保持心情舒暢和增潑對抗疾病的信心。
1. 接受住院治疗的时机:
a. 病人不愿接受门诊治疗及其他的任何治疗时。
b. 病人的妄想影响到家庭、工作或学业、或社会功能时。
c. 因妄想的关系而有破坏、自伤、自杀、伤人、他杀之倾向或行为时。
2. 妄想症的预后:
妄想症病患的病程变异甚大,有些病人可在发病几个月内即时缓解,有些则起起落落,或者在缓解一段时期后又复发,妄想症的病程常会慢性化。经过适当治疗,个案可以完全回复正常生活,即使治疗不完整,大部份病人只要妄想影响不大时,仍可维持相当功能的社会生活,但也有少部分病人不能自我照顾,情况严重。
D. 家属认知或照顾原则
妄想想法并不会因为旁人的说明或解释而修正,即令有相反的证据,也无法使患者放弃他原有的怀疑。由於一般的妄想型精神病患,比较多疑,对外界缺乏信任感,大部份不具病识感,往往不愿接受治疗。
#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