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及时发现先兆流产 做好防护措施
先兆性流产分两类:先兆性流产分为无痛性阴道出血及疼痛性阴道出血。其实在怀孕过程的前半段,有流血的叫做“先兆性流产”,有时候胚胎植入子宫时,在着床的那一刹那,会有少许出血,称之为“胎盘现象”。这些出血大部分会被吸收或存留在子宫腔内,因此看不见,孕妇只有1/4的机会流血,一半会流产,另一半会自己痊愈。
流产的征兆:判断是否流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流产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而是连锁反应中的一环。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每个女性的流产情形和流产征兆都是不一样的。
征兆其中包括:
第一、阴道出血。阴道出血可分为少量出血和大量出血,持续性出血和不规律出血。虽然出血经常被认为是流产的第一征兆,但孕期的前三个月出现阴道出血现象是很正常的。不过,虽然阴道出血还伴随着疼痛,这就需要特别注意了,因为那可能是流产的征兆。
第二、疼痛感。你的骨盆,腹部或者下背可能会有持续的疼痛感。当阴道出血的症状出现后,可能几小时或者几天后你就会开始感到疼痛了。
第三、阴道排出血块或者浅灰色的组织。
如何及时发现及确诊先兆流产?
第一、B超检查:通过阴道B超检查,在末次月经后的35天左右可见胎囊,42天以后可见到胎儿原始心管搏动;腹部B超,在末次月经后的35~42天可见胎囊,在末次月经后的49天,可见到胎儿原始心管搏动。因此发现先兆流产时可进行连续B超监测,如仅见胎囊而迟迟不见胎儿或有胎芽而迟迟不见胎心,均提示预后不良。妊娠49~70天,多普勒可听到胎心,可以通过双合诊抬高子宫而从腹部听到胎心。
第二、尿妊娠试验或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水平的测定:尿妊娠试验阳性:在停经33~35天时,阴道超声见到胎囊时,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水平约在1800毫单位/毫升(mlu/ml)左右,49天可达20000~1800毫单位/毫升,低于此值一般提示预后不良。在妊娠早期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水平应持续增长,其倍增时间约为2~3天左右,亦即每3天左右其值可增加一倍,因此可3天后重复测定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水平以了解胎儿发育状况,如所测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水平增高不明显甚至降低,提示胎儿预后不良。
但是单次血或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阳性并不能提示胚胎是否存在,也不能明确是宫内或宫外妊娠,必须2次测定才有意义,或与B超联合应用,方可明确诊断。血中孕激素水平测定:近年的研究发现,血中孕激素水平的测定,对判断妊娠的预后较为准确。如血中孕激素水平低于每毫升5纳克(5ng/ml),不论是宫内妊娠或者是宫外妊娠,一般提示妊娠物已死亡,如血中孕激素水平高于每毫升25纳克,提示宫内妊娠存活;在每毫升5~25纳克则需复查。
出现先兆流产后应该保还是流?
引起流产的原因很多,如过分暴露在放射线下、病毒感染、服用某些药物、接触某些有害物质等引起孕卵或胚胎发育异常是早期流产的常见原因。妊娠8周内的自然流产中,胚胎发育异常约占60%。对于能找出明显诱因的先兆流产,不要盲目保胎。如无明显的诱因,而仅是因过度疲劳、体力劳动、腹部外伤、腹部手术等引起的先兆流产,只要胚胎是健康的(由专科医生判断),就可以保胎。
但当发现阴道流血时间长,血色为暗红、咖啡色,多提示胚胎发育不良,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明显小于怀孕月份,B超提示胚胎不发育,为空囊或胚胎已死,此时应及时做刮宫术,以免引发宫内感染,影响以后的生育。另外,死亡的妊娠物在宫内停滞过久,还可引起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阴道出血增多等麻烦。更为可怕的是,有些宫外孕患者错误地把上述情况导致的阴道流血当做先兆流产而盲目保胎,招致的危险就更大了。
已经出现先兆流产,该如何治疗?
先兆流产一般治疗:如发生先兆流产,孕妇应该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但并不是24小时都躺在床上不动,甚至连大小便都不敢下床,这样过分的精神紧张,反而会引起流产,应该适当地进行轻微的活动。必须禁止性生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以减少对子宫的刺激。
先兆流产药物治疗:可用黄体酮保胎。因为黄体酮有保证胚胎发育、维持妊娠、抑制子宫平骨肌收缩、降低子宫紧张度的作用。口服维生素E有益于胚胎的发育,每次10~20毫克,每天3次;必要时用镇静、安眠和止痛药,以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还可以中药调理,具体调养办法应请医生根据检查后的结果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