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如何处理与工作的关系
地铁上,有位年届七旬但却依然健朗的女士让座,忙不迭地道谢后,抱着儿子坐下。
两岁的儿子淘气得很,不时伸手去拉女士的包。我歉然,而女士毫不在意,她说她有个5岁的孙子,也很皮。慢慢地聊了起来,知道她刚放工(即下班)。
若在国内,这个年纪还在工作的,少之又少。可是在新加坡,工作的老人随处可见。
“孩子都各自成家,平常没地方消遣。能动的时候,还是去工作打发时间。”
听女士这么一说,我想起前两年看到的一则新闻,报道有位老人,驾着名车、戴着劳力士手表,依然在清洗厕所。他说干这一行有二十多年了,儿子想让他在家享享清福。可他回家呆了一周后,感觉闲着太难受了,于是回去继续工作,称工作就是享受。
我还想起有次坐的士,司机已经从政府部门退休,他说回家后闲着也是闲着,就驾驶自己的汽车加入的士司机的行列。
“您可以去旅游啊!”我向女士建议。
“有啊有啊,一年差不多会出去玩一两次。”女士回答说,老人也只有这个消遣了,旅游后回来,又是大把的时间没地方消磨,只能再去上班。
“不是有举办一些唱歌跳舞之类的活动,您不去参加?”
“那只是针对有兴趣的人,一周也只有一两个晚上。”
“不用帮忙带孙子吗?”我问女士。以中国人的习惯,祖父母带孙,似乎天经地义。
“老观念啊!”女士笑了起来,“现在的年轻人,教育孩子有新的一套,我们落伍了,并且,嘴唇和牙齿都有碰撞的时候,两三代人住一起,哪有没矛盾的。”
“您说得有理,但这样是不是会疏远了感情?”
“也不会,周末有时间会去看看他们,抱抱孙子,有时他们也会回来看我,常来常往嘛!”
儿子坐得久了,不安地扭来扭去。我哄他,再过两个站就到家了。
“你们也住义顺吗?”女士问。
“是的。”
“住得还习惯吗?”女士没等我回答,自顾自地说,她住在义顺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搬过家。现在的新屋子都小,以前的那老房子宽敞,住得舒服,家正好靠近巴刹(菜市场),买东西方便又便宜。她似乎对现状挺满意的。
谈话间,地铁到站了,我抱着儿子,和女士在出站口挥手作别。
(实习编辑:巧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