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如何给孩子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如何给孩子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时间:2022-06-11 22:34:30 皮肤科 我要投稿

如何给孩子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如果找到了孩子食欲不振的原因,下一步就是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法。家长可能会认为,如果孩子患有抑郁症,就治疗抑郁症;如果吃的零食太多,就限制零食的摄取;活动量少,就多让他们运动;身体不舒服,就去看医生。可是就算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不代表一切都结束了。为了不让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发生,需要根本的解决方法。答案就是正确的饮食习惯。

为了让孩子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妈妈必须要有一些策略。

● 脱离吃得多才是好的固有观念

差不多在圣佑三岁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吃饭,我必须孤军奋战很久。我用尽了各式各样的方法,有一次甚至硬逼他坐在餐桌前,没吃完饭不准他离开。平时我只是唠叨几句,但那一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狠下了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把他自己扔在餐桌旁,然后暗暗观察。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圣佑没有任何动静。我原以为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投降,结果却让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已经忍耐到极限的我,偷偷走过去,却发现圣佑正把给他配饭用的小鱼干,一个个地排在餐桌上,玩起游戏来了。

我是既生气又无奈,哭笑不得。“圣佑,你到底在做什么?”我问道。圣佑跟没事人一样,反而回问我一个问题:“妈妈,妈妈,小鱼干是生活在海里还是生活在河里?”

结果,我崩溃了,不得不放弃硬逼他吃饭的念头。

我相信,大部分妈妈也有和我同样的经验。想让孩子多吃些东西是妈妈的天性,但当孩子不想吃的时候硬逼他们吃,到底对不对,还真值得商榷。

妈妈们时时刻刻都在担心,怕孩子没有吃饱。可是孩子不但有自己感受饥饱的能力,而且也有依身体所需调整摄取食物的种类和量的能力。

某研究报告指出,孩子每天选择的食物的量和种类都不同,但是,以一个周期来看,平均都能摄取到一个固定的量。尤其是学龄前的小朋友,即使他们每一餐的起伏都很大,但是,以一个周期来看,孩子们会自己摄取必要的量,自律地调整能量以达到平衡。

老人家经常会说一句话:肚子饿了自然就会吃,不用管他们。说得没错,孩子自己会对饮食的摄取做某种程度的调整。妈妈也需要脱离每餐必须吃多少的固有观念了。

● 教科书式的指南并不见得正确

大部分的育儿指南都会建议不要在孩子的饮食问题上使用任何奖罚方法。这句话不无道理。如果每一次吃饭都有奖罚的话,孩子势必会为了得到奖赏而吃饭,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但是,我认为某种程度的奖罚是必要的。事实上,我也看到了一些效果。

通常,每餐我都会分配给孩子一定量的食物,如果把自己的那份全吃完,就会有某种程度的奖赏。譬如说,主菜我会放在餐桌中间,大家一起来共享。但是山菜、豆腐之类的东西,一是营养上需要,二是孩子们不大喜欢吃,我就会分配一定的量在每个人的餐盘里。如果把分配的东西全部吃完,我会在日历上画一个红色的圈圈。然后在每个月月底,依照日历上红圈圈的数量增加孩子们的零用钱,或买他们想要的东西作为奖励。

光有奖励还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又不肯吃饭的话,我就会取消原先预定好的点心。就像前面所说的,这是为了避免主食和点心的角色被互换。

现在会有很多妈妈来找我咨询孩子的问题。我会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家庭环境给些建议。孩子不同,家庭不同,建议当然也就不一样。有一位妈妈,曾经这么跟我说过:“我看过的育儿指南里可不是这么说的。”“育儿书籍中的指南是重要的参考,这点毫无疑问。如果一切问题都能依照书上写的解决,那当然再好不过了。可是如果试了以后没有解决问题的话,你还要坚守原来的方法吗?”

在养育圣佑和英佑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一点就是育儿是没有王道的。个性和能力都完全不一样的孩子,怎么可能用千篇一律的方法来养育他们呢?我认为真正好的育儿方法,不是把一般的育儿指南套用在孩子身上,而是应该由妈妈来拟定一套适合自己家孩子的育儿指南。

● 用餐气氛愉快孩子就会自己吃

小时候,我爸爸的下班时间和我们五姐妹的下课时间都不一样,所以难得有机会大家一起吃晚餐。但不管我们之中谁因为回来晚只能一个人吃饭的时候,妈妈都会坐在旁边帮忙夹菜或者一起聊天,她没让我们自己一个人面对过餐桌。

当时没有办法了解妈妈的这片心意,但现在我养儿育女了,总算可以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了。孩子一个人孤孤单单吃饭的时候,与其说是在吃饭,不如说只是在填饱肚子而已。妈妈所以会陪我们吃饭,是为了营造让孩子们可以吃得更好的环境。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妈妈,我们用餐时的气氛才始终都很愉快。

因为妈妈的关系,我一直认为用餐就是这么愉快的事情。所以,我也打算告诉孩子们,用餐时间是个多么快乐的时间。这不只是单纯因为有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而是想要他们感受用餐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圣佑和英佑即使肚子不饿,每到用餐时间,也会坐在餐桌上吃些东西。而且,就算要吃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也没看过他们皱着眉头。这是想要享受用餐本身的心情起了很大的作用。面对面看着爸爸和妈妈的脸,度过愉快的用餐时间,即使是不合口味的食物,也能很容易被接受。

圣佑现在很少挑食,有时候还会取笑偏食的爸爸:“爸爸,你为什么都不吃小鱼干的头?不吃这个等你老了骨骼会出问题的啊。”

不管是多么好的食物,如果被人硬逼着吃,那对健康一点帮助也没有。可是在愉快的气氛中,孩子自发吃下去的食物,可能就会是补品。家长们必须铭记在心,愉快的用餐时间,可以纠正孩子们的饮食习惯。

正确喂养孩子的7大要点

1~4 岁的幼儿期,和婴儿期、青少年期比较,虽然成长速度较缓慢,但是由于发育非常旺盛,所以正确摄取营养变得特别重要。孩子们在满两岁后,就会想要自己选择食物,也会记得食物的味道,对于自己喜欢的食物和自己讨厌的食物会区分得越来越清楚。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就是产生选择食物的能力,喜好趋于明显,形成饮食习惯的时候。

尤其到了四五岁,大部分的孩子对于喜欢的食物和讨厌的食物区分得更加清楚,食欲也会随着情感和身体状况,变得非常频繁,而这一切都会让原本就神经敏感的妈妈更捉摸不定。

但也不必太过担心。这个时期孩子的食欲变化通常都很难预测,而且对于自己喜欢的食物和讨厌的食物也常有改变,这是自然发育过程中的一环。

可是,也不能因为这样就完全袖手旁观。每一个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都会有直接的影响。

那么,为了孩子的健康,妈妈能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来介绍几种在养育圣佑和英佑的过程中很有效的方法。

● 1.随时检查孩子们的营养状态

“听说玄米孩子吃了特别好。”

“蔬菜更好,菜单应该以蔬菜和鱼肉为主。”

到处都有人谈论有关孩子饮食的话题。大多数的妈妈在听到一种说法后,通常都会马上付诸行动。也就是说,只要是听说有益孩子健康的食物,通常都是先喂了再说。

#p#分页标题#e#

可是,这样的行为一不小心就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举个例子,玄米是非常好的食物,但是,对于消化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幼儿而言,有可能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和养生风潮一起广泛流行的素食观念也是一样。孩子成长时必需的蛋白质,大部分都来自动物性食品,如果只强调吃蔬菜的话,往往会导致营养的不均衡。

因此,妈妈应该注意,重要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透过这些食物所摄取到的营养。观察孩子每天吃的东西,大致就可以掌握他们一天摄取了多少营养物质。

但大多数家庭的饮食习惯是全家人一起吃大锅菜,这种情况下要掌握孩子们到底吃了什么,又摄取了多少营养,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我就会另外盛出孩子们一餐应该要吃的饭菜,透过这样的一餐,就可以随时知道,孩子们吃了多少又吃了哪些东西。这样还可以让孩子吃下足够的蛋白质,和大部分孩子都不喜欢吃的山菜等食物。

我的孩子现在已经养成了习惯,一天通常都会吃上两三碟的山菜和水果。

● 2.发挥蔬菜和水果的最大作用

大部分的孩子并不太喜欢蔬菜。因为蔬菜都有比较特别的味道和口感。这时做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孩子都比较好哄,只要稍微换种方法甚至换个盘子他们可能就很高兴地去吃了。

蔬菜使用热水氽芝麻油凉拌,会比生食更容易被接受。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去除污染物质,而且能去掉一部分水分,比起生菜色拉,孩子可以摄取到更多的纤维素。加入芝麻油等调味料,能补充孩子成长中必需的植物性脂肪。蔬菜是孩子们不太愿意接受的食物,所以也需要利用一点点的调味料帮助他们慢慢习惯蔬菜的口味。

水果尽可能选择孩子爱吃的。如果孩子拒绝某种特定的水果,那就要用营养成分相似的其他水果来代替。在同种颜色的水果中,也可以找到营养成分相似的水果。譬如说,番茄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番茄红素,而在颜色相似的西瓜中也可以找得到。所以,对于小时候一提到番茄就会摇头的圣佑,我就给他吃西瓜。

不过,为了防止习惯性偏食的养成,我会使一个小手段。趁孩子非常非常饿的时候,用孩子们喜欢的漂亮的小碗,盛一点点他们不喜欢吃的东西劝他们吃。

虽然蔬菜和水果都是孩子必需的食物,可是对于已经有自我意识的孩子而言,总不能硬把食物塞到他们嘴里。所以有必要进行持之以恒的努力,让他们自发地吃一些东西,实在不行就找些营养上可以替代的食物。

● 3.和孩子们讨论对身体有害的东西

对消化系统不好的食物大部分是油腻、咸和甜的食物。油腻的食物是造成肥胖等成人病的主要病因,咸的食物会提升罹患胃癌和高血压的危险,甜食容易使孩子更具攻击性。

对口味的喜好通常在幼儿期就会形成,如果从小就经常吃咸或油腻的食物,口味很容易就此固定下来。

所以从孩子第一次吃东西开始,就要注意别吃太油和太咸的食物。孩子如果总吃咸的,味觉的敏感度就会降低,进而口味也会变得越来越重。

我也曾经为了这个问题伤透脑筋。对咸味吃上瘾的英佑甚至还曾经瞒着奶奶和我,偷偷跑到厨房里,偷吃调味罐里的盐。我又能怎么办呢?总不能天天跟在孩子后面吧。

终于有一天这种情况改变了。我丈夫是医学记者,他写了一篇咸的食物会引发癌症的报导。我就赶紧把握这个机会,用孩子们听得懂的简单词语,把它讲给英佑听。从此以后,英佑偷吃盐的习惯不但不见了,还会像大人一样唠叨,嫌火锅太咸,告诉家里的阿姨咸的食品对身体不好。

当我意识到孩子其实可以理解很多事情后,就常常使用这种方法。尤其是在吃过汉堡或比萨等快餐食品后,我一定会告诉他们里面有哪些成分,这些对我们的身体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即便和朋友一起去快餐店的时候,我也会协助他们从菜单里找到对身体好的食物。吃炸鸡的时候,也会告诉他们如何剥下鸡皮,不吃鸡皮的方法。当然,靠这样的说明和教育是不能让他们放弃喜欢的食物的,但是至少可以让他们少吃几次。

等他们再长大点,能自己读健康杂志看医学节目后,就让他们自己去摄取知识,自己去考虑这些问题。

最近,我常听到圣佑对英佑说:“英佑,你知道大肠癌有多可怕吗?这些山菜如果不吃完,你就会得大肠癌。”

想要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自我判断的能力最重要。一百句“对身体不好”也不如自觉到为什么不好来得有效。

● 4.选择非刺激性、温和的做菜方法

孩子对食物的温度、味道、口感都非常敏感。一般来说,孩子喜欢甜、软、大小刚刚好、方便在嘴里咬嚼的食物。也喜欢不刺激、色香味清淡的食物。跟太热或太凉的食物相比,他们更喜欢温热的食物。

所以如果想要喂孩子吃些东西,最好多用他们喜欢的做法。尽可能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调味料或香料会比较好。而且刺激性强或口感硬的食物,不但会阻碍味觉的形成,有时候也有可能导致幼儿窒息。

此外,孩子会原原本本保留初次尝过的食物的记忆。如果初尝的食物在他的印象中留下太辣、太苦或奇怪的口感,孩子就会开始拒绝吃这种食物。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花更多的心思在做法上的原因。站在妈妈的立场,做这些东西确实很费事。但是不要忘记一点,这些小小的努力,就是培养孩子们正确饮食习惯的快捷方式。

● 5.一汤匙政策

对于孩子拒绝的食物,到底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们吃下去呢?

要喂2 ~ 5 岁孩子新的食物,使用“一汤匙政策”会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趁孩子肚子非常饿时喂他吃一口新的食物,自然就可以增加孩子对这个食物的喜好度。利用这样的方法,周期性地喂他们吃新东西,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吃到各式各样的食物了。

一汤匙政策同样适用于孩子们喜欢的食物。有些家长见胃口不怎么好的孩子突然喜欢吃一种东西了,就拼命做这种东西给孩子吃。结果没多久他们就吃腻了。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刚开始给他少一点的量,等他全部吃完,又要的时候再给他。透过这样的过程,孩子就会对自己喜欢的食物呈现更大的兴趣,这时自然就会享受吃本身的乐趣,进而形成值得鼓励的饮食习惯。

● 6.运用色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

有个成语叫秀色可餐。不管是多么美味的食物,如果形状太怪异,就没有人愿意下筷。相反的,味道虽然不怎么样,但是造型吸引人的话,也会给人很好吃的感觉。

孩子们之所以会喜欢饼干和面包,除了因为它们脆脆和松软的口感和甜味外,华丽的色彩和有趣的图案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当喂孩子吃他们不喜欢的食物时,花心思在颜色、形态上加工一下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例如,用绿色的蔬菜搭配胡萝卜来增加鲜艳度,或者把它弄成可爱的造型,这都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再有就是把食物放在孩子喜欢的漂亮的小碗里,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 7.在快餐里寻找慢餐

孩子长大形成自己的生活圈时,自然而然就会接触到快餐食品。

一味地去阻止他们不是个好办法。既然管不住,那就不如教导孩子如何在快餐中找到有益身体健康的东西。

近来,由于养生观念的盛行,各地出现了很多养生食品。快餐食品也不例外,有的快餐店推出了利用黑麦面包、蔬菜、番茄等做成的养生式快餐食品。

当然,这一切和妈妈亲自做的相比,一定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也总比那些油腻腻的快餐好多了。也就是说,在这些快餐食品中,尽可能寻找对健康有益的“慢餐”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责任编辑: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