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帕金森专题

帕金森专题

时间:2022-06-11 22:12:39 皮肤科 我要投稿

帕金森专题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最早系统描述该病的是英国的内科医生詹母帕金森,当时还不知道该病应该归入哪一类疾病,称该病为“震颤麻痹”。这个名称在我国旧的教科书中也是这样的,至今仍有一些非专科医生在使用这个名称。后来,人们对该病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观察,发现除了震颤外,尚有肌肉僵直、写字越写越小等其它症状,但是四肢的肌肉的力量并没有受损,认为称麻痹并不合适,所以建议将该病命名为“帕金森病”。 编者按:

  人民网记者在日前举行的“晴于心·健于行”2008国际帕金森病宣传日宣讲上采访中华医学会有关专家,得知中国有很多帕金森病患者“身在病中不知病”,八成患者就医不及时。因此人民网健康频道于"4.11世界帕金森日"来临之际制作专题,为大众普及帕金森症的病因、症状、治疗等知识。

帕金森症常见吗

  据流行病学调查,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约有1%的人患有此病。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和我国的差不多。估计在中国有200万以上的人患有此病。由于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帕金森病的患病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帕金森症能预防吗

  虽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帕金森病的致病原因,但许多研究表明它可能与环境毒素有关。尤其是对家族中有帕金森病患者的人要更加注意。如果某人的直系亲属中有帕金森病患者,那么他患帕金森病的几率要大一些。》》

帕金森进展有多快

  每个人的病情进展不一样,有少数患者数年内就会迅速进展病残,而许多患者病程进展相对较慢,经过合理的治疗,15到20年还能保持较好功能。这除了与病本身有关外,很大程度还取决于患者本身心理素质、医疗条件》》

帕金森影响寿命吗

  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一般不影响寿命。随着治疗方法和水平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越来越多的病人能终身维持高水平的运动机能和生活质量。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和合理的治疗,也易威胁生命》》

帕金森病因是什么

  环境因素: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所以人们怀疑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损伤大脑。
  家族遗传性:医学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帕金森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有帕金森病患者的家族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
》》

帕金森会遗传吗

  虽然现在对于巴金森氏(柏金森氏)症是否会遗传还没有很绝对的结论,但可以肯定的说,一个病人会把这种病传给其子女的可能性非常的少,巴金森氏(柏金森氏)症并不像血友病或亨丁顿氏舞蹈症会遗传下去,在那种遗传性疾病它如何遗传下去》》

是由病毒引起的吗

  尽管我们今天分离病毒的技术是那么地进步,还是没有办法从巴金森氏(柏金森氏)症病人的身体中找到某一种特定的病毒,我们也没有证据显示小儿麻痹的病毒或者是风湿热的细菌会引起这种病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继续完善》》

杀虫剂可致帕金森

  美国研究人员研究发现 ,杀虫剂可影响患帕金森,那些接融在家和花园里使用的喷雾杀虫剂的人较常人更易患帕金森氏病。这项研究第一次显示 ,接触杀虫剂可能导致帕金森氏病 ,尽管其它研究已发现接触化工用品的隐忧》》

帕金森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大多数患者于50-60岁发病。国外男性发病多于女性(2:1),我国的资料也表明,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两者之比达2-3:1。帕金森病的症状发展一般比较缓慢,发展的顺序各患者之间不尽相同,大多数患者已有震颤或运动障碍数月甚至几年后才引起重视。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异常(四主征)等。(1)静止性震颤(颤抖):不是所有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有此症状,但是轻微震颤都有可能发生,通常首发子一只手、一只手臂或一只腿。静止性震颤很可能发生于患者休息或行走时,心情焦虑或兴奋时更显著。震颤通常不影响正常的动作、行为。当一用手或手臂工作时,颤抖通常会减轻,甚至消失。典型的震颤以肢体远端部分为著,通常从一侧手开始,随着病情的进展,对侧的肢体、头颈、下领、口唇及舌部均可以出现。患肢的震颤主要是由肌群出现每秒4-6次有节律的收缩与松弛所引起,以手的拿指关节和拇指震颤最为明显,呈所谓“搓丸样”动作。》》

1、放松和呼吸锻炼:找一个安静的地点,放暗灯光,将身体尽可能舒服地仰卧。闭上眼睛,开始深而缓慢地呼吸。腹部在吸气时鼓起,并想象气向上到达了头顶,在呼气时腹部放松,并想象气从头顶顺流而下,经过背部到达脚底,并想象放松全身肌肉。如此反复练习5-15分钟。》》

  营养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饮食治疗是帕金森氏病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目的在于维持患者较佳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通过调整饮食,使药物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 帕金森病患者饮食与普通人的有许多相同的基本原则,但还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对饮食作适当调整。》》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抗胆碱能药:如安坦
抗组织胺药物:如苯海拉明 金刚烷胺
左旋多巴:如美多巴、息宁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协良行
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如司兰吉林其英文商品名为“Jumax”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如答是美
神经营养剂
》》 #p#分页标题#e#

  简单地说,由于帕金森病人的中脑能够合成多巴胺的神经元减少,导致了受多巴胺神经元控制的下级神经核团丘脑底核(STN)到内苍白球(GPi〕的极度活跃。由于它们的过度兴奋,继而又影响到大脑的其它部位功能,出现帕金森病的许多症状。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抑制这些本来正常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如通过射频毁损苍白球或丘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等,就可以减轻帕金森病的症状。》》

>张振馨教授

  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曾于1986—1988年在美国NEB/NINDS/NIH任客籍研究员和访问副教授,于1991—1992年在美国NEB/NINDS/NIH任访问教授,师从美国研究痴呆的著名学者Gustavo Roman教授。

  她领导进行的4.2万余名老人的入户调查表明,中国帕金森病和痴呆流行病学特征与世界多数国家相似。她的研究结果发表在Lancet和ArchNeurol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应WHO邀请与国际著名学者共同编写的书为我国神经流行病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彪教授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副主任;兼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老年保健及疾病防治中心副主任、中国老年学会副会长和美国帕金森病研究所兼职高级研究员,北京市卫生局神经变性病重点学科项目首席专家,美国神经病学科学院通讯院士、美国华人神经科学家协会主席、国际神经生化协会亚太地区神经生化协会秘书长、世界运动障碍病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山医科大学客座教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病学组副组长。

  陈彪教授及其领导的课题组主要从事老年神经变性病和神经遗传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长期以来针对帕金森病以及其它运动障碍病和老年性痴呆开展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流行病学、遗传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工作。

陈海波教授

  北京医院神经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现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神经心理学组组长,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1983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1989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93~1994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国立老年医学研究所学习一年。现为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神经心理学组组长、运动障碍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国临床神经科学、中华实用医药杂志、脑血管疾病杂志等杂志编委。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局级成果一等奖2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6部。目前参加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帕金森病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承担院内外课题2项。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对帕金栀湩??????ā?_???覈?森病、认知障碍、脑血管病等的诊治有丰富经验。 专长:1、帕金森病 2、认知障碍 3、老年神经疾病 。

陈生弟教授

  男,1955年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学系。1986年和1991年获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年2月~1996年3月和2001年5月~6月以访问学者、博士后和客座教授身份在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神经科从事课题研究及临床进修。?在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与基础方面有深入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卫生部、上海市级科研基金项目28项,获得国家、国家教委、卫生部、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3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60余篇。主编两部和参编15部著作。已培养和正在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6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上海市卫生系统“百人计划”。获1998年度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第六届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第三届上海市十佳优秀启明星、首届上海市十佳医师、首届和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第三届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最高荣誉奖“银蛇奖”二等奖等荣誉称号。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