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松鼠会 冠心病
Dr.Who提出的问题自然与众不同:“如果中国传统的龙真的存在的话,它怎么才能飞起来?” 请不要告诉我一腾云一驾雾就飞起来了。“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有着上图这样外观,要如何才能实现飞龙在天? 本期问题的来信截止期为2012年3月4日晚12点。让我们期待新的Dr.You~~ 新来的同学,请继续阅读什么是Dr.YOU。查阅往期内容及优胜者,请点击群博活动栏的Dr.YOU栏目。 ==================== 什么是Dr. YOU ========================== 我们都曾梦想过成为万事通,就像机器猫的口袋,能应付朋友提出的所有问题;我们也曾时不时冒出古怪问题,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未获解答,随着少年(或 成年)梦想慢慢灭掉。 事实上,由于个体知识的局限,谁都不可能真正包治所有疑难杂症。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当我们汇聚在一起,真有可能无所不能。在这个栏目里,松鼠想和 读者们一起来打造一位真正的问不倒先生,姑且叫他Dr. YOU吧,你们中的任何一位,都有机会成为他! 别小看我们!这里绝不会出现“人一共有几颗牙齿”这样的简单知识型问题,不会有“怎么样动心脏手术”这样的专业问题,也不会出现“打呵欠会传染吗” 这样被解答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型问题,你也不要以为求助google或wiki甚至百度百科就可以获胜。我们严阵以待,琢磨出最精怪最有趣的问题,来 刁难Dr. YOU。 每两周,我们会在这里提一个问题,如果你觉得能够解答,就告诉我们吧,在这一刻,你就是所有人眼里最牛X的Dr. YOU。 规则说明: 1) 你可以在主贴下尽情讨论。但是,只有当答案超过500字(但不鼓励超过1000字),并在科学松鼠会的论坛松鼠学堂注 册并贴上答案,或者将答案发送至 DrYou@songshuhui.net,你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优胜者。如果你在“松鼠学堂”发布稿件,你还有机会成为科学松鼠会的亲友团,获得直接进入 论坛“橡树大厅”版块的机会,也可以优先参加我们的各种活动 2)我们每两周的周一出题,下一周的周日晚十二点截止。优胜者将在投稿的读者中产生。你有两周的时间充分思考、寻找资料。我们将就每道问题评出一到 两位优胜者,文章的科学性与文字性都将被考虑到。获奖者会被宣布成为本轮的Dr. YOU。 松鼠小贴士: 我们无比鼓励看到一个问题的多角度解答,例如,回答“人为什么有两个鼻孔”时,您可以考虑动用建筑学知识……你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答。所以,不 要觉得某个问题与你的专业领域无关,或许你能给出出人意料的漂亮解答,让所有人都吃一惊! 3)答案将由Dr You编辑整理修饰,发表在科学松鼠会主页以及平面媒体上。该文字版权归科学松鼠会所有。 往期内容,请点击松鼠会主页右上栏的Dr.YOU项目查阅详情。
小红猪抢稿20120217
某一天,你的手机快没电了,于是你快步走到一棵香蕉树下,用香蕉所产生的电能为你的手机充电。这不是科幻,这是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的一项有趣的实验,想知道如何能让植物给我们提供电能么?快快来抢稿翻译吧! 本期抢稿:Power plants: Grow your own electricity 抢稿方法 每周五(北京时间晚十点)在科学松鼠会发布待翻译稿件原稿。 刊 出原稿后48小时内为试译期,有意参与者期间从原文中挑选一段愿意翻译的文字,翻好发到小红猪专用邮箱 jredpig#songshuhui.net。中英对照、长度不限、择优录取。P.S. 要是哪个翻译魔人直接翻完全篇那你中标的机会就大大增加啦!(提交的译文需要是一段英文一段中文交替的格式,便于校对) 试译期过后流程编辑查看邮箱,24小时内挑选出最佳译稿并与该投稿者联络。 抢到稿子者将有2周时间完成翻译。资讯类稿件限时一周。 若抢稿成功者有特殊原因不能完成须及时告知,流程编辑与当初报名的其他译者联系。 抢稿须知 自己要把关质量,翻译准确,并做到语句通顺 抢稿前提是看懂,若有N多名词不知道准确含义,请勿抢稿 遇可能的科学术语请通过专业渠道核实译名 人名译法要规范,不能自创(推荐新华社《英语姓名译名手册》) 提交的译文需要是一段英文一段中文交替的格式,便于校对 抢稿者的作品经审核和校对,在群博发文时后边会附上校对打的小红花! 小红花试行规则如下 如果校对觉得:“这个译者真靠谱哇!”——译者获5朵小红花; 校对觉得:“翻译得认真。”——译者获3.5朵小红花; 校对说:“有不少错,可以继续校对。”——译者获2朵小红花; 校对说:“让我重译吧……”——译者获0.5朵小红花; 提前交稿——译者额外获1朵小红花。 积分奖励 译者积分满10分,可以自行挑选稿件翻译后投递到小红猪邮箱。 译者积分满20分,可报名成为校对,成功校对一篇稿件并发布后,可获3朵小红花。 译者积分满50即可正式晋级“小红猪”,并以此作为申请成为“松鼠”、接受评议的资本之一。 抢稿方法 每周五(北京时间晚十点)在科学松鼠会发布待翻译稿件原稿。
#p#分页标题#e#更多最新活动
最新专题
专题:抗衰老
得长生之术,驻不老之颜,是为人类古已有之的梦想。相传始皇帝遣徐福携三百童男女远赴东洋追逐遥不可及的长生梦,西游记中孙悟空也是感伤于身边猴兄猴弟的死亡才出海寻觅仙缘。西方国家亦真亦幻的吸血鬼不老传说亦是流行至今,指环王中的精灵族最后也远航至可以永葆青春的阿门洲。这些关于战胜衰老的旖旎幻想,恰恰反映了人们对于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清醒认识。 科学家也在为揭开衰老背后的秘密而努力。科学不是幻想,在面对衰老问题时,也要遵从科学研究的规律。而必须要告诉大家的是,“迄今为止,所有号称延缓或者逆转衰老的疗法,都没有科学证据的支持。对那些号称“科学”却又宣称被科学界“打压”的“抗衰老疗法”来说,“科学”不过是他们的一块幌子而已。”——云无心:A4M抗衰老,以科学的名义忽悠。 作为百姓,面对市面上层出不穷,吹嘘的天花乱坠同时又穿插着大量“科学名词”的医疗产品广告,难免不会被忽悠的动了心。特别是一些罹患绝症的病患家属,往往不惜一试那些号称可以力挽乾坤的“神药”。 对阵伪科学,最有力武器是科学,针对抗衰老,看过以下文章,相信你也会练就一双慧眼,识破其中的诡诈。 投稿:五问抗瘤酮 投稿:斯坦尼斯 R.博金斯基和“抗瘤酮” 投稿:博金斯基诊所治愈癌症的骗局 投稿:美国过抗衰老医学会传授的屠龙之技 A4M抗衰老,以科学的名义忽悠 什么能够“抗衰老” [小红猪]世无不老泉 博金斯基与抗瘤酮:半世纪的欺骗史 抗瘤酮:并非抗癌神药 警惕洋骗子对我国恶性肿瘤病人的欺诈 那么,科学界是如何看待“衰老”,并且取得了什么研究成果呢?对此可参看以下几篇文章 永生的赌局-1 Aubrey·格雷的画像 永生的赌局-2 消耗型肉身 老而不死是为贼-乱谈衰老、死亡与演化
【特别专题】……变作者!
这些名字你大概不会陌生: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吃的真相、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专题合集《冷浪漫》……还有抢搞译稿到手软的“小红猪翻译组”、以海外华人科学家访谈为主打的“科学圈圈坐”、以“耳机线为何缠在一起”为代表的互动节目“Dr.U”,当然,也少不了那些图文并茂的小姬看片会和达文西行走中队的精彩回顾。 但在松鼠会成立3周年之际,我们还想和你分享这样一组数据:3000多篇文章,9万多条评论,1500万访问量,3500万页面流量…… 现在的科学松鼠会群博已成长为这样一个公益性科普网站。 今年3月23日北京时间中午12点,正忙于为“日本地震与核辐射危机”查阅资料、撰写文章、翻译名博以及参与门户网站在线交流的松鼠们,发现自家网站遭遇了代价高昂的大流量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这是松鼠会发展史上值得记录的一笔,这次风波,令我们付出3天当机的代价,也令我们真正意识到自身的成长。 对了,除了以上各项网络指标数字,我们还有一个消息愿和大家分享:4月19日这天,松鼠会迎进了第108位成员。不过,我们可不是要列一套天罡地煞。在松鼠会之外,我们有的是研究院所里的在读研究生,有的是高校教师,有的是国内媒体中的科学记者或编辑,甚至还有日常工作和科学关系并不密切的都市白领……但在松鼠会,每一位成员都站在自己的ID背后,在一个线上的平台中,平等交流、共同探讨,以期写出更多有容、有趣的科学文章,同你一起分享科学之美,之乐趣,因为我们共同的愿景是:让科学流行起来! 你呢,想和我们一起吗? 还在犹豫?或是苦于找不到引路人?或是怵于传说中苛刻艰险的层层考验? 那么,现在我们请出10余位松鼠总结自身经验,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磕开科学写作的果仁,如何? 这一期的特别专题,请看松鼠们和大家分享私人经历,讲讲自己怎么从Geek走上科学写作之路的故事。 ——文/白鸟 杨杨 专题策划/执行:白鸟 偷拍 首先,要高调抛出我们的松鼠会明星: 高产劳模云无心现身说法《我的写作之路》,讲述自己如何从实验达人变身为畅销书作者。 松鼠会创始人、果壳网CEO姬十三爆料自己的成长经历《科学写作之“求变”》,一个科学青年怎么琢磨着用正交试验把自己包装成了文学青年。 回头再看,过去几年里,随着科学在大众媒体上的曝光率增加,松鼠会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部分八卦请参看猛犸的《松鼠会大事记》。而科学写作,在国内国外究竟呈现怎样的状态,它能够成为靠谱的谋生手段吗? 海外松鼠水龙吟和歪歪联合编译了英国科普作家协会的《如何成为一名科学作者》,和你一起看下,在英国,理工科学生如何通过一些培训课程和实习机会成长为科学作者,除了平面媒体还有哪些选择,以及这份职业的前景。 松鼠会内也不乏国内媒体工作者,他们更清楚国内这个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解放日报》科学记者某鱼从媒体人的视角剖析《科学媒体与科学记者》,帮助理工科分析进入这个行业的方法。介绍了可能刊载科学内容的媒体类型,文风要求,特别是如何在主流媒体中介绍科学内容。 《科学世界》副主编史军,指导大家《做美味的“科学甜点”》,评点行业现状,讲述从兰花博士华丽转身的经历。 松鼠会产品经理量子熊猫同时还是一位研究生,他走出了《科学训练之后——科研之外的另一条道路》。 心理学小美女0.618大学毕业后就成为果壳网驻站编辑,在她看来,科学写作是《一件困难的容易事》,如何制造有料的文章?需要的是练习与热情。 果壳网主编拇姬,则通过《如何写一篇科学随笔》一文,从一名文科出身的资深媒体从业者角度出发,希望为科学写作者,特别是初入行的的科学写作者提供一些清晰的写作建议。 看完编辑们的成长经历,你一定有些跃跃欲试了,科学写作可以是谋生手段,可以是兴趣爱好,可以好玩,可以尝试。下面我们给出了一些写作建议: 在松鼠会联合翻译的《科学写作指南》中,emma-lanpinihuayuan@yahoo.com.cn 翻译的这部分《写好科学:科学写作教师技巧谈》(P36-46)给出了一些便于快速掌握的写作技巧。 松鼠会第一次征文的头牌获奖者色人从选题、资料搜集、到动笔、修改,把自己的《写作心得》共享给了大家。 如果你觉得这样看起来还是有些难,没有关系,来松鼠会里寻找帮助和乐趣吧: 猛犸在《流年·松鼠会》里透露了不少我们的八卦哦。 姬十三的《如何在科学松鼠会里学写作》手把手告诉你科普文章的诞生过程。 云无心说《加入松鼠会,是过程而非结局》,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松鼠进阶游戏”。 那么,你有兴趣来闯关吗? 附《科学松鼠会新会员入会流程》
#p#分页标题#e#更多专题
媒体导读MEDIA
更多媒体导读
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