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坚强母亲帮脑瘫儿子学会写字

坚强母亲帮脑瘫儿子学会写字

时间:2022-06-11 22:31:44 皮肤科 我要投稿

坚强母亲帮脑瘫儿子学会写字

“儿子,加油,再走一步,使劲向前迈!”5月16日,在桥东一处康复训练中心里,一位母亲眼中含泪,看着满身汗水的幼子,鼓励他努力向前走。出生时患上脑瘫的儿子,已和疾病战斗了6年,他每迈出一步,全家都向未来和希望近了一步。

这对平凡的母子,他们用自己对未来的希望相互支撑,也感动着身边的人。母亲为了能全身心照顾脑瘫儿子,主动放弃了生育二胎的机会。

世上最伟大的爱莫过母爱,而这份母爱,又在坚韧中透着淡定和温暖。

早产缺氧 确诊脑瘫

33岁的高彦红,回忆起6年前的分娩过程,痛苦犹在。

一同在外打工的高彦红夫妻,一直节衣缩食、租房居住,为的就是将来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条件。夫妻俩对未出世的孩子,寄予了最深的希望。

2004年9月10日,在市区一家医院内,无数次痛彻心肺的阵痛后,高彦红的儿子出生了。就在全家人还沉浸在孩子出生带来的快乐中时,刚出生4天的儿子就被查出,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

看着出生时只有3.4斤的儿子,想着这么小的孩子要遭受的种种病痛,高彦红不禁眼泪双流。在孩子1周8个月时,被确诊为脑瘫。

四处求医 毫无进展

“脑瘫!脑瘫!”这个惊雷,日日在高彦红脑海中回荡。一年多的求医路,让高彦红的眼泪渐渐干了。“没有泪了,因为哭解决不了孩子的痛苦。”高彦红这样告诉自己。

在桥西一家康复训练中心,高彦红带着未满两岁的儿子,一待就是一天。靠着丈夫一人打工的几百元钱,她给儿子买奶粉、买鸡蛋,而自己却就着水啃个馒头。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三个星期……半年下来,儿子仍四肢无力,病情毫无起色。

给儿子喝中药,做按摩,病情仍旧。到北京求医,最终确诊为重度脑瘫。

接着,周围有了别的声音,“放弃吧”,“你的条件符合二胎指标”,“再生一个吧”……面对这些声音,高彦红想都没想,她和丈夫想法很一致,放弃二胎机会,全心全意照顾儿子。

“我们相信儿子会好的,他就是我们的希望。”高彦红很坚定。

2009年充满希望的一年

在儿子2周7个月时,高彦红带儿子到桥东一家康复中心做物理治疗。此时,不满3岁的儿子越来越懂事。双腿打开180度,强行把弯曲的胳膊伸直,这些都会让本就身体孱弱的儿子痛苦不堪,汗水浸湿全身,但他从不哭闹,咬牙坚持。

“有时,看到儿子豆大的汗珠往下掉,我心里别提多疼了,可没办法,只能坚持,而且是风雨无阻的坚持。”高彦红既无奈又伤心。2009年的一天,娘儿俩痛苦的坚持有了回报,儿子能站一会儿了,儿子能自己用手吃一点东西了。

多年的坚持,在这一刻变得很重,重得让高彦红无法承受,她扶着身边的康复设施,坚忍了多年的泪水,刹那间决堤……

“我一直坚信儿子有希望,我们的坚持是对的。”高彦红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很激动。

2010年,儿子能扶着双杠走路了,上个月,儿子能用手写1、2、3了,儿子能用勺子和筷子了,儿子能自己脱袜子了……儿子的每一个进步,高彦红都会喜出望外。

“妈妈,你每天带我康复,等我好了,要好好照顾你。”听着儿子稚嫩的声音,高彦红搂紧儿子,沉浸在深深的幸福中。

希望儿子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

知道儿子很想上学,细心的高彦红买来幼儿书籍,在家教儿子。“一有空,我就带他到社区一所幼儿园,在窗外听老师读英语。”高彦红说起这些,有些无奈,为给孩子治病,家中已很拮据,但儿子很理解,每次到幼儿园外,一句话不说,认真倾听。

“儿子现已学会多个英语单词,加减乘法也在学。”高彦红说,儿子很喜欢学习,这让她很欣慰。“9岁是一个关键期,我和孩子咬咬牙,坚持一下,争取让他9岁前能独立行走,这样就能圆他的上学梦。”高彦红说。

5月14日,在南长街办事处“生育关怀行动”救助现场,高彦红领到了1000元救助金。去年,南长街办事处计生协帮忙协调,她申请到了廉租住房。在众多好心人的关怀帮助下,高彦红距希望会越来越近。

(责任编辑: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