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中风心梗“遇冷”高发
冷空气袭击羊城,一扫连续多日的温暖,天气骤然转冷。专家提醒,气温骤变时往往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期。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密切注意,避免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
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绝大多数是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管堵塞脑梗死形成而造成的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一旦发生往往后果严重。据统计,在目前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中山大学附属一院神经科教授黄如训提醒,脑卒中有个明显的特点———“遇冷”高发,而且无论是初发还是再次发作,高血压都是一个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由于寒冷刺激,人体内环境剧烈变化调节能力降低,容易失去平衡而发病。国内有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特别是当冷空气侵袭,气温急骤下降,血压明显升高,超越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时最易诱发出血性脑卒中。
所以,在寒冷的季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密切关注血压变化,预防的重点在于调控血压,以保证有适当的脑供血,维持脑细胞功能。
控制血压是关键
在我国脑卒中患者中,脑出血的发病比例远远高出国外的脑出血的比例。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脑卒中预防措施还不够普及,尤其对血压的知晓率、合理服药率、血压控制率等仍处于较低水平。黄如训强调,控制高血压可明显减少脑卒中。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血压,高血压病人应该经常测量血压,了解自己血压的变化、服药后的效果以及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在耐受的情况下,最好能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其次,定期体检,40岁以上的人定期体检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要注意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运动过少、休息时间不规律、膳食营养成分摄入不合理等等。在脑卒中高发季节,保持情绪相对稳定,心情舒畅,睡眠充足,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戒烟酒。冬季外出时,多穿衣着,特别是从温暖处到寒冷的地方时,血压常因季节变动,应引起足够重视。
有明显年轻化趋势
黄如训教授提醒,脑中风的发病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这是与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生活不规律有很大的关系。在临床上发现,不少40岁左右的中青年人也会发生脑卒中,即使及时治疗仍有不少患者致残甚至丧失生命。那种认为脑卒中是老年病,中青年无需担忧、无需预防的想法显然是不正确的,甚至是危险的。
另外,低血压也可能引起脑卒中。尤其高龄、高血压患者自动调节功能差,急速而大幅度降血压易导致脑缺血。所以,高血压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用,选用降血压药物的原则是既要有效又持久缓慢地降低血压。
脑卒中的常见症状
一侧肢体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出现以前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看物体旋转或有平衡障碍。
当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上述表现时,高度怀疑是脑卒中,应立即送往有急救条件(能进行急诊CT检查,有24小时应诊的脑卒中专业技术人员)医院及时诊治。目前证明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最高的溶栓,其成功治疗的时间窗非常短暂,只有3-6小时。
(责任编辑:刘瑛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