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与中风,不得不说的秘密
房颤与中风,不得不说的秘密
指导专家:王景峰(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教授)
他/她看起来健康无比,自己也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除了一纸心电图说明他/她存在不为人知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而已。但实际上,此刻他/她已被列入了中风的后备人选之中。中风,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
“小心中风”,当一位医生对着一名房颤病人说出这么一句话的时候,千万别以为这只是医生随口捻来的健康忠告。实际上,对于每一位房颤病人来说,这句话都应该是他们需要铭记于心的金玉良言。
如果您觉得这实在是有点不可理喻,下面的一组数据也许更能说明问题。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约有1300万的房颤病人,其中,患有脑中风的房颤病人约有325万,也就是说,每4个房颤病人中,就会有1个出现了脑中风,房颤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和没有房颤的健康人相比,有房颤病人的中风发病率比健康人群要增加5倍。
秘密,在于血栓
引起中风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脑血管受到了堵塞。对于出现脑中风的房颤病人来说,这点也不例外,因为房颤本身很容易就会产生血栓,并导致血管堵塞。
在正常情况下,心房的收缩是协调一致的,就像平常工作一样,大家在统一的时间内一起工作,其余的时间进行休息。但是,房颤的时候,心房就像突然间被分成了许许多多的“小单位”,它们各有各的工作时间。于是,没有了统一的工作时间,它们只顾各自收缩,力气使不到一处,心脏的收缩力就会大大下降。这时,血液就会变得容易淤滞,并在心房内形成了血栓。一旦血栓从心房脱落下来,就会随着血液流动到大脑、肢体或其他部位的动脉,形成动脉内血栓栓塞,如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房颤病人容易出现脑中风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病人,常不知情
尽管房颤对人的危害很大,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房颤病人都会就医。有的房颤病人会因为觉得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而去就医。但是,也有一些房颤病人,在发生房颤时心跳无明显增快,自己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因而常常毫不知情。然而,对于这些人而言,中风的危险依然存在。
实际上,房颤的确诊十分简单,只需要在发作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并结合其临床表现即可确定。不过,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病人可能还需要做其他一些相关检查:例如,测量血压,明确是否存在高血压;验血查明有无甲亢、糖尿病;X胸透检查心脏是否增大、是否存在肺部疾病;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瓣膜是否异常或心脏内有无血栓;心脏CT辅助诊断心房内有无血栓;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症状出现的心律情况,明确是否有房颤发作等。
治疗,无论症状轻重
鉴于房颤可能导致中风等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现房颤,无论症状严重与否,病人都应引起重视。
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明确导致房颤的病因,首先应进行病因治疗,再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房颤的治疗。例如,由于高血压引起的房颤,首先应针对高血压并给予降压的药物治疗,其次才是对进行房颤的治疗。
目前,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抗凝药物治疗。这些药物的作用是尽量恢复正常的心律,预防血栓的形成,但是不能完全根治房颤。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导管射频消融术、电复律治疗、安装永久起搏器和外科手术消融治疗。
华法林,预防中风的最有效药物
当按照医嘱使用时,华法林可以使房颤病人的脑中风危险性降低68%。在服用该药前,病人需要先检查凝血功能,因明确是否适合使用。如有严重贫血、咯血、黑便等情况,病人应及时告知医生。
在服药初期,病人还需要每3天或每周验1次血,以了解凝血情况。待情况稳定后,病人每月只需验血1次即可,每次费用亦很少。另外,在服药期间,病人要注意控制血压,避免跌倒、饮酒、减少增加出血的风险。同时,病人还要注意观察自己皮肤、黏膜、牙龈等处有无出现倾向。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或者停药。
射频消融,最有希望根治的方法
导管射频消融术属于微创介入治疗,不需要开刀,仅将很细的导管通过静脉穿刺送到心房,局部释放射频电流,使病变的心肌细胞坏死,阻止异常点信号的传递,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房颤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的药物治疗而言,导管射频消融术给病人带来了根治房颤的希望。
一般来说,只要频繁发作,或难以忍受房颤时出现的症状,或药物治疗欠佳,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且没有手术禁忌的病人都可以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术后病人只需卧床休息4~6小时,术后48小时即可正常活动,但在一个星期内应避免举重物。在生活及饮食上可以和以前一样,包括散步、游泳、骑车等,但不要过度劳累。
另外,由于手术部位炎症、水肿及术后心房肌存在顿抑,心房功能可能不能马上恢复,因此,术后三个月内还可能出现心悸或短阵的房颤感觉。这种情况较为常见。因此,术后3个月内病人有时需要服用一段时间的华法林或阿司匹林。
预防,应定期体检
对于没有房颤高危因素的病人,只需要定期检查即可,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但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甲亢等房颤的高危病人,除了定期检查外,还应戒烟戒酒、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防止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长期精神紧张等,尽可能减少房颤的发生。
(责任编辑: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