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惹出祸 残指痛绵绵
那是1995年的冬天,我在家里阳台安装洗衣机水龙头的时候,不小心挫伤了右手拇指。局部红肿贴膏药加热敷,折腾了一夜,越发疼痛难忍。
恰巧碰上省城有个会议,我必须得参加。怎么办?我楼下有家私人诊所,医师是位挺有名的老大夫,据说家有祖传接骨秘方,治好了很多人,我就去咨询这位老大夫。老大夫仔细看了我的拇指,让我动一下,虽然有些疼,但我左右前后都能动。我跟他说了开会的事,老大夫说:“能动就说明没骨折,放心去开会吧。”我也听长辈这么说过,判断骨折与否,标志是看会不会动。但我还是觉得有点不放心,于是问:“怎么那么疼呢?”他答:“挫那么重,怎么会不疼?我这里有祖传秘方配制的膏药,你贴上试试,消了肿就好了。”大夫给了我一贴自己做的膏药,让我回家贴上。心里有了底儿,我就忍着疼痛去了省城。
我哪里想到它会导致终生残疾了呢……在省城开会的时候有人问我的手怎么啦,我像举着一面奖牌,炫耀自己的勇敢,不怕疼痛!那次开会连往返路上共四天,膏药一直贴着,看那伤处,不但疼痛丝毫未减,而且肿得更厉害了。我心里有些不安,又去问那老大夫。他说:“伤筋动骨一百五,你这样跑来跑去,它自然好得慢。”
始终放心不下,加之疼得厉害,我还是去市医院挂了个骨科专家号。专家一看我的患处,眉头大皱:“谁弄的膏药,怎么可以乱贴。揭去!”那贴价格不菲的膏药被撕下来扔进垃圾篓里。接着,他说:“你去拍个片,可能骨折了。”我问:“可是能敢动弹呢。”并动给他看。他一撇嘴:“能动就是没骨折,那是无知的说法。”
我去拍了片,果然拇指从基部骨折,而且严重错了位。医生让我去骨科将错位的拇指拉复原位,并且打了石膏。
然而,几天后再去拍片,那截断骨依然是错位。原来是断在基部的骨头不好固定,石膏按肿胀拇指的体积凝固后形成圆筒,几天后患处消了肿,拇指变细,粗松的石膏筒拉不住断指,它又缩回去了!
怎么办?医生说:“现在有两种方法。一是将皮肤割开,在骨头上打钢钉;另一种,你多大啦?”我回答,“虚岁47。”他又问:“你从事什么工作?”我答:“群众艺术馆创作辅导。”“效果肯定是手术最好。不过你年纪不小了,又不做体力劳动,实在不想手术就这么自然恢复也行。你自己选择吧。”我看大夫不太热心,其实那时候公费医疗还是老模式,有点经费都照顾有关系的病人了,像我这种谁也不认识的病号,能省一元是一元。我想,既然无大碍,也就别手术了。
那一犹豫,导致我此后不尽的烦恼。
后来那拇指就变了形,基部形成了一个筋包,外侧又陷进去一块。虽然不像以前那样疼痛钻心了,可我无时不感觉到这枚伤指的存在,说明它不正常。我业余时间写作,那地方握笔十分吃力,写到一千多字,就开始僵直,疼痛,需要揉捏一阵子,超过三千字,干脆就不能写了。阴天下雨疼痛不说,有时候,不变天也疼。再往后,有了电脑,我想,这会儿我那残指该解放了吧。然而,我大错特错,残拇指不但不能按空格键,就是打字时间一长,由于随着另外几指颤动,它也会一蹦一蹦地疼……
真是后悔当初啊。假如我受伤后立即去拍片,假如我不盲目相信那老医生说的话,假如我懂得“养病如养虎”的古训,假如我别顾忌当时的公费医疗,我会有今天吗?这个残废手指将伴我终生,也就是说,疼痛和烦恼将永远纠缠着我。有时我居然想再次做手术将它复原,可是,我已年届花甲,这回真是没有手术的价值了……
医生点评:
很明显,本文的主人公是遭遇了“误诊”而导致后来的遗憾。
人们在活动时经常会发生一些扭伤或拉伤,如“崴脚”、“挫手”就是踝关节、腕关节的扭伤。急性扭伤的病人多表现为受伤关节周围的肿胀和压痛、关节活动受限。韧带撕裂或骨折发生时,关节损伤侧或骨折端疼痛、肿胀更明显。如果伤者对处理原则掌握不准,采取的处理手法不正确,往往会扭伤部位伤上加伤。那么,遇上这些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受伤后不要大意,应尽快到附近的正规医院就诊,避免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时间。医生会结合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做出诊断并予以相应的治疗。一般来说,关节扭伤后,病人常常需要拍摄X线片,可以明确或排除骨折以及发现是否有增生的骨赘,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必要的辅助检查。千万不要为了图方便或省钱而拒绝拍摄X线片。没有骨折、疼痛肿胀明显的病人还可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损伤情况,因为核磁共振能清楚地显示软骨、韧带和滑膜的损伤。
至于受伤之后就诊之前,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总的原则就是--制动。尽量不要活动伤处,并在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对于急性期的初次损伤病人,如侧韧带损伤较轻、关节稳定性正常时,早期可抬高患肢,冷敷,以缓解疼痛、减少出血肿胀。2~3天后可采用理疗、封闭、外敷消肿止痛化瘀的药物,适当休息,注意保护受伤关节。若症状严重,韧带完全断裂或有撕脱骨折者,则需要进行石膏、夹板固定,必要时需手术复位修补,以恢复关节稳定性,避免引起反复扭伤、关节软骨损伤或创伤性关节炎。
(责任编辑: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