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调治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作用于肝脏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损害,肝细胞广泛坏死,残存肝细胞形成再生结节,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导致正常肝脏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在此基础上出现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及腹水形成的临床表现。
中医认为,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是在肝硬化气虚血瘀基础上,导致肝脾肾功能彼此失调,造成气血水不通,水湿停于胸腹所致。临床上治疗以气血双补,益肝养肾,温补脾肾为主,实施辨证论治。
脾肾阳虚型
主症:腹大胀满,纳呆少,精神疲乏,兼有面色晦滞,畏寒肢冷,身体疲倦,小便清,量短少,舌质淡胖苔薄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则:健脾温肾,行气化水。
方药:当归10克、泽泻10克、鸡内金10克、白芍20克、淮山药20克、丹参20克、姜黄20克、茵陈20克、板蓝根20克、茯苓15克、三七6克。
加减:有黄染者加天基黄、金钱草;便血、衄血加地榆炭、丹皮、犀牛角;腹水消后加白术、黄芪;神志错迷者加安宫牛黄丸。
肝肾阴虚型
主症:腹大胀满,青筋暴露,形体消瘦,或见腹部积块,固定刺痛,面色晦黯,心烦失眠,鼻、牙龈出血,或见呕血、黑便,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红绛,苔少或无,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方药:沙参15克、麦冬20克、生地30克、当归15克、枸杞子20克、川楝子10克、鳖甲10克、牡蛎30克、党参3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赤芍12克、鸡内金10克、枳壳10克。
加减:内热口干舌绛少津加石斛、花粉;午后潮热加银柴胡、地骨皮、龟板;小便短赤加猪苓、茅根、通草;齿鼻衄血加水牛角、茜草炭、丹皮、仙鹤草。
湿热蕴结型
主症:黄疸、口苦、纳呆、烦热口渴、腹饱胀,腹大坚满,脘疲恶心,小便赤涩,短少,大小便秘结,舌红苔黄糙。
治则: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当归10克、泽泻10克、鸡内金10克、焦山栀10克、碧玉散10克、田基黄15克、大黄12克、金钱草12克、二丑5克、丹参20克、姜黄20克、茵陈20克、板蓝根20克、茯苓15克、三七6克。
加减:小便不利者加玉米须、陈葫芦、蟋蟀粉、商陆;大便撑胀加枳实、沉香,热毒积盛者减白芍,加大青叶、板蓝根、虎杖、蒲公英、车前草。
肝郁血瘀型
主症:急躁易怒、胸胁胀痛、腹胀乏力、齿衄鼻衄、口苦纳呆、腹大坚满、腹壁青筋暴露、便血、小便不利,脉细涩。
治则: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方药:瞿麦30克、防己9克、椒目5克、葶苈子15克、制军9克、莪术5克、枳壳5克、失笑散15克、桃仁5克、丹参15克、川朴6克。
加减: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者,加太子参、黄芪、焦术;小便不利者,加猪苓、泽泻、商陆;胁下刺痛者,加土鳖虫、莪术、三七、丹参。
气滞湿阻型
主症:腹大胀满,按之不坚,腹部青筋暴露,两胁胀痛,食欲不振,食后作胀,肢体困倦,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疏肝理气,健脾除湿。
方药:陈皮6克、柴胡6克、川穹10克、赤芍15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苍术10克、厚补10克、甘草6克。
加减:胁下胀痛者加香橼、青皮、佛手;口干便秘、腹硬满,加金钱草、茵陈、山栀、大黄;腹胀尿少者加车前子、沉香、莱菔子。
瘀血阻滞型
主症:腹大胀满,脉络怒张,伴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全身乏力,食欲不振,面色黧黑,形体消瘦,小便短少,舌质暗红,舌边紫斑,舌下青筋迂曲怒张,脉弦涩。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逐水。
方药:丹参20克、当归15克、红花6克、桃仁12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穿山甲15克、牡蛎25克、白术10克,青陈皮10克、泽泻12克。
加减:小便不利者,加用商陆、猪苓;胁下刺痛者加莪术、姜黄、三七、地鳖虫;吐血便血者,可以将上述方药改换成三七、蒲黄、生地炭、地榆炭、仙鹤草、大小蓟草、紫珠草。
(责任编辑: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