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早期发现与防治
在我国,肝癌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居于肿瘤谱的第二位。肝癌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没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在明确诊断时常常已经属于中晚期,在治疗上十分棘手。晚期肝癌患者的存活率一般仅为3个月-6个月。所以肝癌以极高的恶性程度被称为“癌中之王”。专家表示:当今社会中,巨大的竞争压力还使得肝癌发病日趋年轻化。
但是如果能在早期发现肝脏肿瘤,尤其是直径小于3cm,甚至1cm的肿瘤,即所谓的“小肝癌”,早期治愈的可能性就较大。在我国,目前所发现而又能救治的早期肝癌患者几乎都是在单位体检时偶然知晓的。至于那些不做体检的人就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了。许多人都是在眼睛黄了、肚子里长腹水了,才到医院来,而这时已经晚了,很难治了。
据悉,肝癌并无肯定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目前认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都可能与肝癌有关。因此防治肝炎也是预防肝癌的一个重要措施。乙型肝炎的预防比较容易,因为乙型肝炎疫苗可以很好地防止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且乙肝疫苗已被纳入我国扩大免疫计划,即刚出生的婴儿就要接种乙肝疫苗,从而有效地防止乙型肝炎的感染;成人,尤其是一些特殊危险职业工作人员,如幼托机构、医护人员等也要接种乙肝疫苗,防止感染他人。对于已经患上肝炎的病人要积极治疗,防止肝炎慢性化。而丙型肝炎目前尚无理想的疫苗供接种,主要是采取一些保护措施,避免通过输血、性生活、母婴途径感染丙型肝炎。
肝硬化也被认为和肝癌有一定的关系,肝硬化的病人中发生肝癌的比例要远高于正常人群,因此肝硬化病人要积极进行治疗,动态观察,防止发生癌变。如果已经发生了癌变也要尽可能在早期发现。
在此,专家提醒说,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是以下人群:男性,40岁以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有肝癌家族史,甲胎蛋白(AFP)低滴度持续阳性。高危人群要注意定期检查和参加人群筛查。
肝癌筛查的主要方法是甲胎蛋白(AFP)和B超检查,很多早期肝癌可以通过B超检查发现,而CT检查更能诊断出直径小于0.5cm的肝脏肿瘤,但并不适用于人群筛查,如果B超提示肝癌可以用CT进一步明确诊断。
如果发现肝癌时已经无法手术切除,那么对于这种患者还有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这就是质子疗法。即用质子加速器产生高能质子束,在精确控制下射入人体,将能量准确地释放到病变部位,可以用于全身癌症肿瘤治疗。此外质子还有半影小,旁散射少等优良特性,因此几乎不损伤正常组织。质子治疗还能有效的避免某些放射引起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质子治疗适用于各种良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尤其对早期肿瘤,五年存活率高达80%以上。
(责任编辑: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