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乙肝治疗不能“只拉车不看路”

乙肝治疗不能“只拉车不看路”

时间:2022-06-11 22:30:09 皮肤科 我要投稿

乙肝治疗不能“只拉车不看路”

治疗抗病毒治疗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需要终生服药,一般慢性乙肝患者也需要坚持多年,因此,一旦服用抗病毒药物,必须定期复查,了解疗效情况,如果疗效不佳,就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抗病毒药物可能引发肾功异常、肌酸激酶升高和乳酸酸中毒等不良反应,所以抗病毒治疗期间,需要定期检测相关指标,密切注意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抗病毒治疗可能引发病毒发生变异耐药,一时的成功不意味着持久的胜利,有时获得的成功可能在未来的几个月后“前功尽弃”,主要原因就是病毒发生了变异耐药,所以治疗期间需要定期检测病毒复制指标和耐药指标,一旦发生病毒变异耐药,需要及时进行挽救性治疗。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机体的应答情况,特别是早期治疗应答来决定是否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其核心是强调在慢性乙肝治疗过程中进行定期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患者的依从性、治疗应答情况,并确定是否对原始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以达到提高长期治疗应答率减少耐药发生的目的。一些专家认为监测的时间点是治疗后12周和24周,最有价值的监测指标是乙肝定量检测血清HBV DNA。根据12周监测结果确定是否有原发性治疗失败,根据24周监测结果预测早期应答,包括完全病毒学应答、部分病毒学应答以及不充分病毒学应答。原发性治疗失败的定义是治疗12周时血清HBV DNA下降<1 log copies/ml。完全应答、部分应答、不充分应答的定义分别为治疗24周时血清HBV DNA下降<300copies/ml、≥300<10000 copies/ml、≥10000copies/ml。一些专家建议将依从性差的患者排出后,对于原发性治疗失败的患者,建议改变治疗方案。对于完全病毒学应答者,建议按原方案继续治疗,且每6个月检测一次患者的血清HBV DNA,对于部分病毒学应答者继续原方案治疗,每三个月检测一次患者的血清HBV DNA,再根据监测结果决定是否改变治疗方案;对于不充分病毒学应答者,则应改变治疗方案,包括联合应用无交叉耐药的药物,每三个月检测一次患者的血清HBV DNA。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听取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病毒类药物,以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以后,由于药物、病人之间存在着差别,HBV DNA水平下降的速度和幅度是不一样的,经过抗病毒治疗以后,HBV DNA的水平下降的速度越快、幅度越大的病人,远期的效果越好,耐药的比率越低。因此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后,每三个月检测HBV DNA、转氨酶水平,40岁以上、有家族史的还要定期做B超的检查是非常重要。一些病人因为费用问题、或是抽血等原因,不愿意做HBV DNA的化验。一些人,口服的抗病毒治疗以后,HBV DNA很快就检测不到了,很高兴,就认为没必要到医院按部就班的复查了,自己去药店买药,按时服用就行了。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任何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是绝对的,而耐药出现的时间和比率是相对的,有高、有低、有迟、有早,所以每三个月检测一下HBV DNA是基本的方法,出现耐药以后第一个表现就是HBV DNA从阴性变成阳性了,原来测不到现在测到了,此时要高度的怀疑是不是耐药的问题。如果排除了服药不规律等其他因素,就要想到耐药。而要在第一时间拿到耐药的证据,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定期的去检测HBV DNA,所以每三个月检测HBV DNA水平是不能省略的。

(责任编辑: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