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腰椎)手法简介

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腰椎)手法简介

时间:2022-06-11 22:21:39 皮肤科 我要投稿

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腰椎)手法简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实施要点


  ( l )患者端坐在专门的复位椅上(也可以反坐在靠背椅上),术者先通过冯氏触诊法明确受累推节棘突,用一只手拇指固定定位。


  ( 2 )令患者一只手扶着自己的后头部,另一只手抱在自己的胸前;助手在前面用双腿固定患者与躯干旋转方向相反的大腿,同时用两只手分别从后面扶助患者近端的肩和远端的腋下区,准备助旋。


  ( 3 )术者用另一只手从患者上举的上肢腋下绕到患者胸前,抱住患者对侧肩部;同时定位手拇指始终顶在受累关节的棘突一侧。


  ( 4 )术者引导患者的躯干前倾并旋转,旋转过程中躯干前倾的角度要保持基本一致,以定位拇指始终能够感觉到手下棘突处在旋转扭力的中心位置,当旋

 

  转力抵达极限位时,再继续靠旋转惯性施加力量(尽量不用爆发力),即可达到手法目的。此时一般(并非必然)可以听到或感觉到关节的弹响声。     ( 5 )术者进入收势,保持手法实施的姿态,缓慢旋回患者躯干。
  ( 6 )术者在手法实施的棘突局部按照肌纤维及韧带的走向做简单的理顺手法,手法完毕。

    注意事项
  ( l )整个旋转过程中,助手通过感觉术者放在患者肩部的手来感觉术者的旋转力度和意图,始终随着术者的力度辅佐助旋。切忌助手自行突然加力。     ( 2 )手法实施过程中,术者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反应,如果患者出现任何过度的紧张反应或强烈的刺激性抵抗,应立即停止手法的继续实施。这是保证手法实施安全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2 .力学原理     比较起传统的斜扳手法,冯氏腰推脊柱手法在利用力学原理角度上更具有科学性。冯氏手法把脊柱旋转力矩的大杠杆(肩带)和小杠杆(棘突)的扭力通过脊柱弯曲角度的不同引导到受累节段,使二力合一,聚焦受累推节,定点达到最大扭力效应。尽管传统斜扳手法利用了人体工程学角度上看似最为合理的旋转力矩-肩带和髋带,但这种合力的扭力中心很难控制到最常受累的下腰推或上胸推。同样,传统腰推的斜扳方法也很难把控调整的力度。传统方法特别强调在患者完全松弛的状态下,突然施加旋转负荷,这将比较容易造成非调整节段的扭力过大,甚至损伤。而冯氏腰推手法在旋转过程中,强调患者的自行跟动,借患者自身的旋转能力,术者不断观察患者的承受反应,强调在患者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完成关节调整,进而减少意外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3 .手法的特点
  ( 1 )稳准缓慢、柔性、稳健地施加旋转扭力,一是通过导向拇指的定位作用;二是通过脊柱前屈(或侧屈、后仰)形成的曲度引导扭力中心于受累关节,使得扭力聚焦和集中。
  ( 2 )轻巧利用患者自身旋转运动助力,利用着力点准确而聚力集中的特点,使术者旋转力度不必粗暴,不必过大,不必爆发用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根据力学常识,椎间盘厚度越厚,越具有较强的弹性缓冲能力,也就具备了较强的载荷能力。同时,厚度越大也说明其弹性协调空间越大,灵活度越高。腰椎的力学特征由此可见一斑。亦即,集最大的运动幅度和最大的载荷于一身。这自然也意味着在退变损伤过程中,腰椎将首当其冲。     椎体与椎间盘高度的比例图     节腰椎的椎体形态大致相同。由上至下,椎体逐渐变大。每个椎节都是由前面的椎体部分和后面的后关节部分组成。椎体在前,借上下的椎间盘与其他椎体相连接;后关节在后,上下两对,分别连接上下椎节的后关节。上面称为上关节突,下面称为下关节突。两侧有肋骨退化残留的突起,称为横突(图腰椎椎体基本结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