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想了解直肠癌

想了解直肠癌

时间:2022-06-11 22:18:07 皮肤科 我要投稿

想了解直肠癌

最近十多年来,从各方面的研究,证明酸性食品的摄入是癌症的元凶,癌症是酸性体质的代表。在食物方面,肉类、蛋白质、脂肪的摄取量提高很多,大肠直肠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三十几岁就得到肠癌的病人也不少。
  1.直肠慢性炎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
  2.直肠腺瘤癌变
  3.饮食与致癌物质: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高、纤维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体发病率明显高。饮食结构与结直肠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确切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动物脂肪的代谢产物、细菌分解产物以及由于低纤维素饮食状态下,肠蠕动减慢,肠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关。
  4.遗传因素: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在其他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又称Lynch综合征。具体表现为:
  (1) 家庭成员中有三人以上患有结直肠癌,其中两人以上为同一代;
  (2) 至少相近的两代人均有发病;
  (3) 其中至少有一人是在50岁以前诊断为结直肠癌。

临床表现

  (一)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
  (二)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液质
  (三)直肠指检:是硕导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约80%的直肠癌患者于就诊时可通过自然直肠指检被毕业发现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包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包块固定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  (四)直肠镜检:可窥见肿瘤大小形状部位并可直接取介入组织作病检

继续追问: 来自手机问问 那日常生活中怎么预防啊?

补充回答: 忌辛辣刺激发物,酸性食品,1姜,蒜,辣椒,蒜苗是辛辣。2鹅,南瓜,鲫鱼,鸡,海货发物。3不吃红肉,猪,牛,羊,吃乌鱼,鸽子汤大补,吃白肉,鸭,鱼,虾,鳝,高蛋白。4腌腊食品不吃,5大凉螃蟹不吃,柿子不吃。6菜以十字花科,最杀肿瘤细胞,如西兰花,7碳水化合物多吃易消化8苦瓜,蘑菇抗癌9水果含VC最多,猕猴桃国际公认抗癌,10鸡蛋含核黄素白蛋白多多吃

直肠癌北京301医院普通外科田文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国人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⑴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病率高,约1.5:1;⑵低位直肠癌所占的比例高,约占65%-75%,绝大多数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⑶青年人(<30岁)直肠癌比例高,约10%-15%。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在60%左右,早期直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80%-90%

直肠癌的病因: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相关的因素包括:高脂、高蛋白、低膳食纤维饮食;致癌物质;直肠慢性炎症;遗传易感性;及癌前病变如家族性肠息肉病、直肠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肿瘤与遗产相关但不具传染性。

直肠癌的预防:主要是针对相关的易感因素如低脂、低蛋白、高纤维饮食;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运动;减少致癌物质的接触等。

直肠癌分型:⑴大体分型: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

肿块型:亦称髓样癌、菜花型癌。向腔内生长,向周围浸润少,预后较好。

溃疡型:多见,占50%以上。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早期可有溃疡,易出血,此型分化程度较低,转移较早。

浸润型:亦称硬癌或狭窄型癌,沿肠壁浸润,使肠腔狭窄,分化程度低,转移早而预后差。

⑵组织学分类:腺癌和腺鳞癌。

  腺癌: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包括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分化程度逐渐降低,预后亦愈差。

  腺鳞癌:分化程度多为中度至低度,主要见于直肠下段和肛管,较少见。

直肠癌的临床病例分期:对直肠癌的分期我国应用Dukes分期与TNM分期相结合的方法。Dukes分期分为:癌仅限于肠壁内为Dukes A期;穿透肠壁侵入浆膜或/及浆膜外,但无淋巴结转移者为B期;有淋巴结转移者为C期,其中淋巴结转移仅限于癌肿附近如结肠壁及结肠旁淋巴结者为C1期,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者为C2期;已有远处转移或腹腔转移,或广泛侵及临近脏器无法切除者为D期。

   TNM分期: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

T1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

T4a 肿瘤穿透腹膜脏层

T4b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 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 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 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 tumor deposit),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2 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c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价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M1a 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或部位(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

M1b 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部位或腹膜转移

直肠癌的扩散与转移:⑴直接浸润:首先向肠管周围及肠壁深层浸润性生长,可穿透浆膜侵入邻近脏器,下段直肠癌因缺乏浆膜层的保护,易向四周浸润;⑵淋巴结转移:主要的转移途径,上段直肠癌向上转移,逆向转移很少见;下段直肠癌(以腹膜返折为界)向上方和侧方转移为主;齿状线周围肿瘤可向上、侧、下方转移。淋巴结转移途径是决定直肠癌手术方式的依据;⑶血性转移:经门静脉至肝,也可转移至肺、骨和脑;⑷种植转移:较少见,上段直肠癌偶有发生。

#p#分页标题#e#

直肠癌的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肿瘤破溃形成溃疡或感染时才有症状。

    ⑴直肠刺激症状: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肛门坠胀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晚期有下腹痛。

⑵肠腔狭窄症状:大便变形,变细,当造成梗阻后,有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等在不全梗阻的症状。

⑶破溃感染症状:大便带血及粘液,甚至脓血便。

⑷癌肿侵犯周围组织所致的症状:侵犯前列腺、膀胱出现尿频、尿痛、血尿;侵犯骶前神经可出现骶尾部剧烈持续性疼痛;晚期出现肝转移时可有腹水、肝大、黄疸等症状。

    直肠癌的诊断:直肠癌的诊断根据病史,体检、影像学和内镜检查。常见的检查方法有:

⑴大便潜血试验:作为普查或初筛的手段,无症状阳性者癌肿发现率为1%。

⑵直肠指诊: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因国人多数为低位直肠癌,能在直肠指诊时触及,因此有便血、大便习惯及形状改变等症状时,均需行直肠指诊检查。直肠指诊可查出肿瘤的部位,距肛缘的距离。癌肿的大小、范围、活动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⑶内镜检查: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因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操作简单,无需肠道准备,多用于门诊常规检查。由于直肠癌有5%-10%为多发癌,故要明确诊断需手术治疗时应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内镜检查不仅可以在直视下肉眼做出诊断,而且可取材行病理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前需行肠道准备,检查时有不同程度的不舒适感,现在有无痛的纤维结肠镜检查。理论上,纤维结肠镜活检有加重病情或造成转移的潜在风险,但很少见。活检病理提示为癌时,要按照直肠癌的治疗方式。若活检病理排除癌的可能,那么两周后需再次取材,以防漏诊,若仍排除癌的可能,那么需定期复查。

⑷影像学检查:①钡剂灌肠检查:诊断意义不大,多用于排除结直肠多发癌和息肉病;②经直肠B超:检测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及有无侵犯周围脏器,术前对肿瘤局部浸润深度进行评价。③CT检查:了解直肠癌盆腔内扩散情况,有无侵犯膀胱、子宫及盆壁,同时CT可扫描有无肝转移。④腹部超声检查:检查有无实质脏器的转移。

⑸肿瘤标记物检查:常用的为癌胚抗原(CEA),早期诊断价值不大,主要用于直肠癌的预后和检测复发。

⑹其他检查:低位直肠癌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时,行淋巴结活检术;位于前壁的女性病人应做阴道检查及双合诊检查;男性病人有泌尿系症状时应行膀胱镜检查。

直肠癌的治疗:手术切除仍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前的放、化疗可一定程度的提高手术的疗效。临床上将直肠癌分为低位(距齿状线5cm以内)、中位(距齿状线5-10cm)、高位直肠癌(距齿状线10cm以上)。这种分类对直肠癌根治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㈠手术治疗:凡能切除的直肠癌如无手术禁忌症,都应尽早施行直肠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包括癌肿、足够的两端肠段、以侵犯的临近器官的全部或部分、四周可能被浸润的组织及全直肠系膜和淋巴结。若不能行根治术,应行姑息性切除,以缓解症状。如伴发能切除的肝转移癌应同时切除肝转移癌。手术方式选择根据癌肿所在的部位、大小、活动度、细胞分化程度及术前的排便控制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临床病理学研究提示:直肠癌向远端肠壁浸润的范围比结肠癌要小。只有不到3%的直肠癌向远端浸润超过2cm。这是手术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手术方式:⑴局部切除术:适用于早期瘤体小,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分化程度高的直肠癌。主要有经肛局部切除术和骶后径路局部切除术;⑵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图1):原则上适用于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远端、全部直肠、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区域淋巴结、全直肠系膜、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脂肪、肛管及肛门周围3-5cm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全部肛门括约肌,于左下腹行永久性乙状结肠单腔造口。近年来由于胃肠道吻合器的使用,使得原来需作肠造口的直肠癌病人免去了人工肛门的苦恼,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⑶经腹直肠癌切除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图2):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直肠癌根治术。适用于距齿状线5cm以上的直肠癌,以根治性切除为前提,要求远端切缘距癌肿下缘3cm以上。该术式的吻合口位于齿状线附近,术后的一段时期病人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排便控制功能较差。⑷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Hartmann 手术)(图3):适用于因全身一般情况很差,不能耐受Miles 手术或紧急梗阻不宜行Dixon 手术的直肠癌病人。⑸腹腔镜辅助下的Miles 手术或Dixon 手术。该术式具有视野清晰、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目前相关文献报道与开腹手术的效果相似。

㈡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作为手术切除的辅助疗法有提高疗效的作用。术前的放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的复发率。术后放疗仅适用于晚期病人、手术未达到根治或术后局部复发的病人。

㈢化疗: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治疗,可提高5年生存率。化疗时机、如何联合用药和剂量等因人而异,需个体化治疗。Dukes A期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可不追加化疗。

㈣其他治疗:基因治疗、导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疗效尚待评价。

  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及预防:⑴术后出血:术中止血确切。⑵吻合口漏:吻合口血液循环良好,双层吻合,术后营养支持,⑶造瘘口狭窄:术后坚持扩肛,每日一次。⑷造口旁疝:术后腹带加压包扎,避免重体力劳动,解除腹压增高的因素;⑸术后排便困难及性功能障碍:术中注意保护未受侵犯的盆腔神经及生殖神经,避免损伤。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⑺切口愈合延迟或不愈合,切口液化、感染等:术后早期换药,注意观察伤口,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p#分页标题#e#

您好!首先介绍,易得此病。
此病的情况就不多介绍了,如果您有需要,可以要求我们来具体回答。希望这些对您有用!

问问专家团 没有经验 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