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血管瘤有几种分类

血管瘤有几种分类

时间:2022-06-11 22:18:54 皮肤科 我要投稿

血管瘤有几种分类

常见类型有三种: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毛细血管瘤

 

1.新生儿斑痣(neonatal staining),又称表皮毛细血管瘤,是一种淡红色或淡蓝色的表皮变色,通常位于头顶中线后部、颈部或骶部,也可见于眉间皮肤或胸腹部,出生时即存在,一般在数月内逐渐自行消失,毋需治疗。

 

2.皮内毛细血管瘤(intradermal capillary hemangioma)常在出生时即存在,有三种临床变异型。特点是在真皮内呈现有成熟的内皮细胞组织型毛细血管。颜色从淡红到淡紫蓝,多位于感觉神经分布的区域内,例如面部的三叉神经。

 

①.橙红色斑(salmon patch) 特征是一种从橘红色到铁锈色的斑块,平坦而不高出皮肤表面。多数在前额、上眼睑、鼻孔周围、枕部或颈背部。出生时即存在,面积大小不一,手指压迫可暂时退色。它与新生儿斑痣的区别,在于它处于真皮层内,且不会自然消失。

 

②葡萄酒色斑(port wine stain) 较橙红色斑颜色深,呈暗紫色。毛细血管病变位于真皮层中,也累及较浅的表皮下层,因此可产生易出血的丘疹。出生时即存在,面积可大小不等,大的可及几乎全面部或半侧躯干。葡萄酒色斑 葡萄酒色斑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面颈部多见,占75%-80%,多以单侧并以右侧多见。往往出生时即表现为明显的粉红色、平坦的、界清的斑块,压之能褪色,随着年龄增长,颜色加深变红,变紫,65%的患者的病灶将逐渐扩张,在40岁前可增厚和出现结节,于创伤后易于出血。病灶面积随身体生长而相应增大,终生不消退。葡萄酒色斑特别是在面部的,因影响美观,可致年长患儿产生自卑心理。必须注意,面部葡萄酒色斑可能伴有颅内血管瘤,即Sturge-Weber综合征。葡萄酒色斑同时累及眼神经和上颌神经时有15%的机会可合并难治性青光眼。

③蜘蛛形痣(spider naevus)或称星状血管瘤(satellate angioma),病变特征是从一个皮下中心小动脉,发出许多放射形扩张的皮内毛细血管,其形态酷似蜘蛛。痣的颜色多为鲜红,最多见于面、臂、手和躯干上部,压迫中央点可使血管瘤暂时消失。蜘蛛形痣的数目可以很多,往往出现于3~4岁儿童。在病因上,儿童的先天性蜘蛛形痣应与肝硬化和肝炎病的蜘蛛痣相区别,后者可能与雌激素的改变有关。

 

蜘蛛形痣如不自然消退,可用电针触灼痣的中央,栓塞营养血管,便可收到良好效果。

 

<!--[if !supportLists]-->3. <!--[endif]-->草莓状毛细血管瘤(strawberry hemangioma)又称幼年性毛细血管瘤(juvenile capillary hemangioma),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3病例出生时即有,其余的在婴儿2周至2个月时出现。60%位于头和颈,但可以发生于任何部位。本病非常多见,发生率在新生儿中占1%。特点是不同于真皮内毛细血管瘤,可完全或部分消退。通常,在第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倾向于生长,然后保持稳定一段时间,在随后的数月或数年中的病程中自行消退。通常在1~4岁间逐渐消退,4岁后还可继续消退,但进度极慢,超过此年龄则罕有完全消退者。这种血管瘤高出皮肤表面,有明显的界限。常见大小为直径2-4厘米,但可累及整个肢体,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数量也可为多个。消退后出现正常皮肤,但更常见的是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或皮肤松弛过度。

 

草莓样血管瘤可于出生时出现,或可在出生后数月内出现。生后6个月内生长迅速,有时可生长至2岁,可增加到原来的数倍。通常其退缩很慢,常常至5-7岁时自动消失,自动消退后,一般不会遗留美容问题。

 

二、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系位于皮肤的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内或肌层的血管瘤。瘤体由无数扩张的血管和充满血液的腔隙和囊所形成,但不同口径的血管腔隙均由成熟的单层内皮细胞所构成,并由不同厚度的纤维组织形成间隙和腔窦的壁。病变可见于全身各部位,以面部、腮腺、四肢、躯干为多见,内脏血管瘤也大多属于此型。

 

海绵状血管瘤位于皮肤下方,隆起表面,呈兰色,触之如面团样,可部分压缩,松手后可恢复原状,有时可扪及静脉石,并在X线上显影。绝大多数肿瘤会逐渐或在某一阶段迅速发展增大,有时可达很大体积,浸润生长,严重破坏周围组织,使肢体变形,容貌破坏。其持续发展的原因是众多的细小动-静脉瘘口径逐渐增大或逐渐开放的结果。部分海绵状血管瘤可静止,或极缓慢地生长,但不会自行退化。

 

三、混合性血管瘤

 

混合性血管瘤又称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capillary cavernous hemangioma),是指毛细血管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混合体。最初颇似草莓状血管瘤,随着表面血管瘤的发展,同时侵入深层真皮和皮下组织,皮下受侵犯的范围可超过表面病损面积,形成隆起的包快,形态不规则,多见于面部与四肢。侵犯范围有时非常广,以至于眼睑、口唇、鼻或耳、面及腮腺等组织器官都被这种不断扩展的血管组织所覆盖,可引起呼吸、饮食、视觉和听觉等功能障碍。它的生长过程与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相似,在最初6个月迅速增长,富有极大的侵犯性。以后仍可部分自然消退,但不会完全萎缩,它的退化过程也远较草莓状血管瘤缓慢,因此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四、蔓状血管瘤(cirsoid angioma,racamose hemangioma)

 

又称先天性动静脉瘘。比较少见,是一种迂回弯曲、极不规则而有搏动性的血管瘤,蔓状血管瘤主要由血管壁显著扩张的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而成,但与海绵状血管瘤不同,后者组织内存在的是许多微小的动-静脉瘘。听诊可闻杂音,手扪之可感到轻度搏动和震颤,而海绵状血管瘤则没有这种症状。蔓状血管瘤不会自动消失,故应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