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肿瘤防治专家谈 胃癌表现和检查手段
《消化系统肿瘤防治专家谈》由专职负责首长保健的医学专家集体编写而成。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早期征兆、诊断及治疗新技术。书中重点解答了内镜诊疗的常见问题和新进展,提出按时检查胜于按需检查的观点,还给中、老年朋友提供了具体的日常保健指导。本书语言形象生动、形式新颖,适合中、老年患者及其亲属阅读。
消化系统肿瘤防治专家谈
四、胃癌的发生有无规律性
虽然目前对胃癌发生的病因了解不多,但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生还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
肠型胃癌常伴有萎缩性胃炎及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其发病与环境因素相关。弥漫性胃癌一般不伴萎缩性胃炎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与遗传因素关系更密切。
临床观察发现,肠型胃癌的发生发展一般是在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基础上,黏膜上皮细胞出现反应性增生,进一步发展为异型增生,后者在经历了轻度、中度到重度的演变后,发展为原位癌,最终形成浸润性胃癌。
五、胃癌的表现有哪些
1.症状 早期胃癌可以毫无症状。进展期胃癌症状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肿瘤表面破溃糜烂而引起上腹部不适、疼痛、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等。疼痛无特征性,与进食或无明确关系,也可以在进食后加重,疼痛早期可以在进食或服用抗酸药后缓解,但之后疼痛逐渐加重而呈持续性。癌肿出血时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呕血或黑粪,5%患者可出现大出血,甚至有因出血或穿孔等急腹症而首次就诊者。
(2)肿瘤的机械性梗阻引起的症状,如饱胀感、沉重感,以及纳差、厌食、疼痛、恶心、呕吐等,程度根据梗阻部位不同而有差异,如位于贲门附近的梗阻可侵犯食管,在较早期就可出现打呃、咽下困难等。
(3)因癌肿增殖而发生的能量消耗与代谢障碍,导致抵抗力低下、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表现为乏力、食欲缺乏、恶心、消瘦、贫血、水肿、发热、便秘、皮肤干燥和毛发脱落等。
(4)癌肿扩散转移引起的症状,如表现为腹水、肝大、黄疸,以及侵犯肺、脑、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脏器后引起相应症状。
2.体征 早期胃癌可无任何体征,中晚期癌的体征中以上腹压痛最为常见。1/3患者可扪及上腹部肿块,质硬而不规则,可有压痛。能否发现腹块,与癌肿的部位、大小及患者腹壁厚度有关。胃窦部进展期癌多可扪及腹部肿块。
其他体征多由胃癌晚期或转移而产生,如肝大、脾大、黄疸、腹水、左锁骨上淋巴结大。男性患者直肠指诊时于前列腺上部可扪及坚硬肿块,女性患者阴道检查时可扪及肿大的卵巢。晚期可发热,多呈恶病质。此外,胃癌的伴癌综合征包括反复发作性血栓性静脉炎、黑棘皮病(皮肤皱褶处有色素沉着)、皮肌炎、膜性肾病、微血管病性贫血等,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六、诊断胃癌的检查手段有哪些
1.胃肠X线检查 为胃癌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口服钡剂,进行不同充盈度的摄片以显示黏膜形态,气钡双重造影方法对于检出胃壁微小病变很有价值。
2.内镜检查 是诊断各期胃癌的最准确和可信的办法,可直接观察胃内各部位黏膜,可以直接取活检做病理检查。在早期胃癌的诊断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价值。
目前有普通电子胃镜、静脉麻醉下电子胃镜检查、色素内镜、放大内镜、窄带成像内镜、荧光内镜、共聚焦内镜等多种技术,早期胃癌的诊断率逐年提高。内镜超声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可以直接地看到胃壁的各层,了解肿瘤的全貌以及周围邻近淋巴结的状况,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和分期。
3.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沉增快;血肿瘤标记物检测如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Ⅰ/Ⅱ之比、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 19-9)、肿瘤抗原125(CA 125)等升高,但这些检查假阳性与假阴性均较高,特异性不强。
(2)粪便隐血检查:多持续阳性。胃液检查:胃液可混有血液或呈咖啡色样沉渣;胃酸缺乏;乳酸浓度多增高。
4.活组织病理检查 通过内镜下或者手术取胃黏膜病变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的改变,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七、诊断胃癌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胃癌须与胃溃疡、胃内单纯性息肉、良性肿瘤、肉瘤、胃内慢性炎症相鉴别。有时尚需与胃皱襞肥厚、巨大皱襞症、胃黏膜脱垂症、幽门肌肥厚和严重胃底静脉曲张等相鉴别。鉴别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剂造影、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
八、胃癌如何治疗
胃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内镜下处理、化疗、放疗和综合治疗等多种手段。
首选治疗是手术切除。根治性切除有可能治愈胃癌,因此宜尽早施行。
因局部或全身原因,如病期较晚或心、肺、肾等主要脏器有严重合并症而不能做根治性切除时,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争取做原发灶的姑息性切除,以利开展综合治疗。
内镜下对病变黏膜进行剥脱、切除处理,是近年来处理早期胃癌的又一个选择。
除了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外,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以及残胃癌,不论选择何种术式,术后均应做辅助化疗,减少复发和转移率。
化疗分全身化疗和局部化疗两种。临床上根据肿瘤病理类型、部位、病期等因素决定化疗方案。胃癌多为腺癌,既往常选用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多柔比星等药物,近年来,卡培他滨、多烯紫杉醇和紫杉醇、奥沙利铂等药物的联合应用被推荐为新的治疗胃癌的一线药物。也可在术后腹腔置管或腹腔埋置化疗泵及插管进行腹腔化疗,以增加局部药物浓度。
免疫治疗与化疗并用,可延长患者生命,常用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卡介苗等药物。
中医中药治疗以扶正为主,可对抗放、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白细胞、血小板,调整胃肠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做姑息性切除的患者,如腹腔内遗留的癌灶较局限时,可在手术时用银夹做标记,术后做局部放疗。对于某些进展期胃癌,为提高切除率可以进行术前局部照射治疗。
对胃癌伴有幽门梗阻或贲门梗阻,不能切除癌灶时,可做改道手术,如胃空肠吻合术、胃或空肠食管吻合术等,绕过导致梗阻的病变以缓解梗阻。
晚期胃癌患者,要积极开展以中西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化疗、免疫、中药、对症及支持治疗,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责任编辑:莉莉)